站立不穩,搖晃,並足站立困難,一般不能單腿站立;步態蹣跚,行走時兩腿遠分,左右搖擺,雙上肢屈曲前伸如將跌倒之狀;辨距不良,動作易超過目標,越接近目標震顫越明顯,書寫時顫抖,字跡不規則,寫字越來越大。吟詩樣語言,表現爲言語緩慢,發音衝撞、單調、鼻音。是由於發音器官如口脣、舌、咽喉等肌肉共濟失調所致。小腦萎縮早期患者可表現爲輻輳障礙及眼外肌運動障礙。可有雙眼震顫,少數患者可見下跳性眼震、反彈性眼震。

西醫認爲的發病原因遺傳性;原發性或轉移性腫瘤;血管性如梗死、出血;炎症性如急性小腦炎、膿腫;中毒如酒、食物、藥物、有害氣體等;脫髓鞘性;發育不全或不良;腦鈣化;外傷;腦畸形。

中醫認爲的發病原因外因:感六淫病邪引致臟腑功能失調,氣血虧損導致本病。中醫歸屬血爲陰液;具有滋潤、營養功效。氣爲血之統帥,氣行則血行,而人體所有生理功能活動與氣的推動有密切關係。氣血不足,肌肉筋脈失去滋養,則導致共濟失調。

康復病例: 姓名:齊先生年齡:48

入院診斷:主因“不能行走,站立呈進行性加重6年,不能行走2年”,入院診斷爲小腦性共濟失調。

患者經歷:齊先生於2013年漸漸發現行走不穩,雙腿乏力,起初並未在意,後隨之病情加重去當地醫院予以檢查治療,採用激素治療無效,開始了近5年的漫長治療,病情也隨着時間的推移逐漸加重,已達到靠輪椅生活的程度。

患者主訴:感覺頭暈耳鳴,頭重腳輕,無法獨立行走,記憶力明顯減退,常感胸悶氣短,肢麻,神疲睏倦,嗜睡,納谷不旺。就診前2天曾突然跌倒 1次,短暫意識障礙。舌淡,苔薄膩,脈滑。經檢查確診爲共濟失調。

辯證:證屬痰濁瘀阻,清竅失養。治以百草養元平衡療法:祛痰化瘀,益智健腦。藥用半夏、石菖蒲、遠志、枳殼、陳皮、桃仁、紅花、鬱金各10g,茯苓15g,丹蔘30g。方中以半夏、遠志、石菖蒲、鬱金化痰開竅,桃仁、紅花、丹蔘、鬱金活血通絡,枳殼、陳皮、茯苓、半夏理氣化痰,日服1劑。

半年後隨訪,症情穩定,生活基本正常。總之,腦爲六神之府,神機之源。腦萎縮共濟失調發病的主要機制在於髓減腦消,腎虧是根本原因。《素問·逆調論》謂“腎不生 ,則髓不能滿”,故治療中以補腎益精爲主,同時以活血化瘀、祛痰濁爲大法,可取滿意療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