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口鞋、尖頭鞋、坡跟鞋……不同的鞋款,美卻是一樣的極致。挺胸抬頭,婀娜多姿,每雙鞋都能走出無數的故事。然,關於美,關於鞋,關於痛,在醫學上,故事的結局是這樣的:近年來,因爲長期穿高跟鞋引起的拇外翻、拇囊炎、雞眼、胼胝等疾病越來越多。

拇外翻是穿着高跟鞋所致的常見畸形,作爲同樣愛高跟鞋的小編,想和姐妹們聊一聊關於“高跟鞋與足拇外翻畸形”的故事。拇外翻畸形是指拇趾在第一蹠趾關節處向外側偏斜移位。拇外翻是一種複雜的解剖畸形,拇外翻是累及拇趾的最常見的病變,最常發生在有遺傳傾向加上長時間穿不合適的鞋子的人,不合適的鞋子會對拇趾施加異常壓力。

拇外翻的發生與長期穿不合適的高跟鞋有重要關係。拇外翻畸形在穿高跟鞋人羣中的發病率比不穿高跟鞋人羣高15倍。緊束前足的鞋子似乎是導致拇外翻畸形的首要致病因素。高跟鞋一般前部爲三角形,高跟站立,重力促使足前部強塞入這一窄小的空間內,鞋面多爲皮革所制,毫無彈性,拇趾被迫外翻並向外旋轉,小趾則向內翻轉,中間三趾過度背伸,鞋跟越高,這種作用就越明顯,導致拇趾正常受力點移位,久之形成拇外翻畸形,這種畸形往往伴有拇趾滑囊炎,前足弓塌陷等。

遺傳是拇外翻發病的另一個重要因素,尤其在青少年患者;許多研究中報道了拇外翻患者具有陽性的家族史。第一蹠骨內翻,即第一蹠骨在蹠楔關節處內翻成角,也可能是拇外翻發病的易發因素之一,尤其在青少年拇外翻患者中的發生率很高。

拇外翻主要表現爲拇指在第一蹠趾關節外翻畸形,伴有或者不伴有疼痛,拇外翻畸形程度不與疼痛成正比。疼痛產生的主要原因是拇蹠骨頭內側隆起後壓迫和摩擦而引起急性拇囊炎。拇蹠趾關節長期不正常,發生骨關節炎引起疼痛和第2~3蹠骨頭下的胼胝引起疼痛。嚴重拇外翻患者可出現其他足趾的偏斜、騎跨。畸形形成後,難以自行矯正,局部疼痛逐漸加重,步行困難,這種畸形只有手術才能矯正,但手術的目的主要是爲了解除病人的疼痛,而不只是矯正畸形。

根據嚴重程度可對拇外翻進行分類

1

輕度拇外翻

拇外翻角小於30°,蹠骨間夾角小於13°。關節常是匹配的,畸形可能由趾間拇外翻引起。

中度拇外翻

拇外翻角30°~40°,蹠骨間夾角 13°~20°。蹠趾關節常不匹配(半脫位),拇趾旋前並常對第二趾造成壓迫。

重度拇外翻

拇外翻角大於40°,蹠骨間夾角20°或更大。拇趾旋前並常常重疊在第二趾之上或之下,蹠趾關節不匹配。第二蹠骨頭下時常有轉移性疼痛,可能有關節炎改變。

怎麼治療呢?

1

保守療法

對僅有畸形沒有症狀或症狀較輕的患者可行保守治療。穿着較寬鬆的或露趾的鞋子可減少對內側突起的摩擦,以及通過降低對前足的擠壓來延緩拇趾偏斜程度和其餘足趾畸形的進一步加重。在鞋內放置軟墊可以減輕足底疼痛區域的壓力。應用拇外翻墊、夜用夾板及足趾間墊可能暫時緩解疼痛,延緩畸形進展。拇囊炎可做理療、熱敷。

手術療法

如果保守治療不能緩解拇外翻畸形的症狀,可以建議行手術矯正拇外翻。手術方法有多種,但沒有一種手術方法適合所有的拇外翻患者。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手術方法。輕、中度的拇外翻,第一、第二蹠骨夾角小於15°時,可採用蹠骨頭內側骨贅切除,拇收肌腱切斷或切除。拇收肌腱斷端移位至蹠骨頭頸部外側或採用蹠骨頭頸部截骨外移。如果第一、第二蹠骨夾角大於15°,一般更多采用第一蹠骨幹或基底截骨術。對於第一蹠趾關節已有骨性關節炎的患者,年輕的患者,可採用Keller手術或人工關節置換術;年老患者,多采用第一蹠趾關節融合術,且應告知患者手術可能存在活動受限、力量下降、殘留不適感或術後復發等問題。

久久健康網提醒您,愛美需要適度,應避免穿前頭過窄的鞋子及太高的高跟鞋。對於存在扁平足、類風溼關節炎或神經肌肉系統疾患的患者更應通過調整鞋子,選擇合適護具避免畸形的發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