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母子走進諮詢室。男孩長得很秀氣,捲髮,靦腆,乍一看很像女孩。

心理諮詢師對這個漂亮的男孩充滿好奇。在母親介紹中,男孩平時表現出情緒失落,學習成績下降,有很強的厭學情緒。母親認爲孩子的心理問題是厭學,諮詢目標是改變孩子的厭學情緒。

但通過單獨與男孩交流,心理諮詢師發現了背後的祕密:

男孩的父親常年在外地,他從小和母親一起長大。母親和女性朋友一起化妝、美容都帶着男孩,她們常和男孩開玩笑,給他抹個腮紅、化個淡妝。

這就導致男孩到青春期後,在人際交往上不敢和男孩們接觸,因爲男孩們覺得他是“娘娘腔”;而他和女孩們接觸,也被女孩們誤解,以爲是要處對象……這是男孩思緒煩亂的根源。

男孩說,從小開始,他覺得自己是男孩,但又好像是女孩。母親從小就像女孩一樣打扮他,讓他從小到大活得很“擰巴”。

而通過與母親的交談中,心理諮詢師也獲知:

媽媽當初並不是刻意地把他當做女孩來養,只是單純覺得好玩。

而令媽媽也沒想到的是,這竟然會給孩子帶來這麼大的“傷害”。所以,在心理諮詢師看來,男孩的主要癥結就是因爲媽媽在早期沒有給孩子進行及時的性別教育。

有人說,對於孩子性別的教育不能操之過急。其實,孩子能夠區分性別的時間是很早的。

孩子6個月,就能區分男女

孩子能夠區分性別的時間也許早得令你驚訝:6個月,能通過聲調的差別來區分男女。1歲,他就能夠區分男女的照片。2-3歲,他能夠正確使用“男孩”和“女孩”的稱謂了。3-4歲,“性別意識”開始豐富許多。通常會好奇地問“爲什麼男生要站着尿尿,而女生要坐着尿尿?”5歲後,孩子瞭解兩性的差異,除了外表的不同外,還包括生殖器官的不同。

對自己的身體也開始變得矜持,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在換衣服或上廁所時可能會要求關門。

那麼,對於孩子的性別教育,父母又應該怎麼做呢?

引導孩子認識自己的性別

性別教育的基礎在於性別認同。引導孩子意識到自己的性別特徵,明白它的含義,並給予接納和認可。例如,幫助孩子認識自己是一個男生,他的身體、行爲和女生是不一樣的。在他好奇,爲什媽媽的胸比爸爸的大等等問題的時候,大方地告訴他、和他討論,這就是男生和女生的區別。

另外,無論我們多麼努力進行性別教育,總還會有性別少數人的存在,過於陰柔的男性和過於陽剛的女性。他們常常被視爲“異類”,經常被戲謔爲“娘娘腔”或者“男人婆”。教孩子不要使用批判性、甚至攻擊性的語言對性別少數人指指點點,評頭論足。教會孩子接納不同,不但是一種能力,更是一種教養。

儘量不要混淆孩子的打扮

《變形金剛》女主梅根福克斯,一家五口外出的照片曾經引起很大的爭議。起因是大兒子被拍到,留着一頭飄逸的長髮,穿着水藍色小洋裝,像極了女孩。

網友的評論兩極化,一些人要求梅根糾正小孩行爲,甚至不留情面痛批小孩是“怪胎”;也有人表示小孩純粹就是好玩而已,不需要太過於苛責……梅根兒子很小的時候就留着長髮,穿着女性化,這很難說是孩子的選擇而不是家長的偏好。

大人經常會覺得把孩子跨性別打扮很好玩,給男孩穿上女生的裙子、假髮,尤其是在孩子長大後,還會拿出相片取笑他們,看到孩子氣鼓鼓地樣子覺得很有趣,這些都不是很恰當的行爲。對於孩子的髮型、配飾、用品……都要儘可能突出性別特點。不要給男孩子穿裙子、系蝴蝶結,給女孩子打扮得帥氣,以免模糊孩子對性別的辨識。

父母本身要有迴避意識

11月,明星黃磊在微博上分享了一則生活趣事,他說,昨天晚上我給妹妹洗澡,洗頭髮的時候她說:“這泡沫好香啊,我都想喫它了。”

“姑娘大了,還用爸爸給洗澡?”的質疑引發了幾百多條回覆。

有人表示女孩大了,的確不應該讓爸爸幫忙洗澡了,而有的人表示這沒什麼。其實,在孩子性別教育方面,父母本身要有迴避的意識,在孩子3歲以後,就要讓爸爸給兒子洗澡,媽媽給女兒洗澡,在洗澡的時候告訴孩子,要學會保護自己的身體,不讓自己的身體被異性看到。

除了洗澡這一事件,其實在生活中,孩子三歲前大部分都是媽媽陪睡,而等到孩子三歲以後,就應該讓孩子獨立睡覺,哪怕實在捨不得分牀,也要讓同性父母陪睡。前幾年曾有一個新聞,說一個媽媽陪兒子睡覺,一直陪到兒子考上大學,媽媽居然到租房繼續陪,直到兒子大學畢業工作後依然如此。

這個兒子說離開媽媽就睡不着,至於找女朋友成家更是想都不想,這個例子雖然極端,卻也反映出很多媽媽沒有搞清楚跟兒子相處的界限。

告誡孩子,對身體接觸說NO

網絡上一段小學生電梯內親吻女生的監控火了。3個小學生一起坐電梯。進入電梯後,黑衣男孩突然抱着紅衣女孩狂親,親完小女孩的臉,又單膝下跪親了女孩的手背。

另一個男孩提醒,電梯裏有監控。黑衣男孩朝向攝像頭,兩手攥成拳頭擺姿勢,然後又開始猛親小女孩……

小女孩也不反抗,兩個男孩好像就把狂親當“好玩”而已,或者當作表達喜歡的方式。一個男孩看熱鬧,另一個男孩“強吻”成功,被親的女孩當作什麼事都沒發生。

當孩子知道男女有別後,父母們就一定要培養孩子自我保護的意識。幫助孩子明白,他們是自己身體的主人,對於來自外界對身體的觸碰或者接近,應該要大膽地說NO!

告訴孩子身體裏的隱私部位包括穿小背心和夏天的小褲衩時所覆蓋的部位。這些部分,沒有任何人有權利看、或者摸,除非是兩種情況:爸爸媽媽或者監護人爲你洗澡時,醫生爲你檢查身體時。無論是親朋好友還是鄰居,如果他們對自己肢體上有觸碰,都可以拒絕,特別是紙尿褲包裹以及衣服遮擋的地方。當被別人觸摸,孩子感到不安全、不舒服或者討厭時,就說明是不可以接受的,就要堅定地說“不”。

父母做好孩子的榜樣作用

有一個爸爸開了一個酒吧,偶爾爲了調節一下酒吧的氣氛,他會以主持人的身份,帶着大家玩遊戲。爲了吸引顧客,他網購了一些花裏胡哨的衣服,有時,常常會在家裏試穿。

這個被他四歲的兒子看到了,他對這些衣服也特別感興趣,幼兒園六一特色表演,他非要把自己打扮成一個小魔仙,就是因爲爸爸之前也穿過一次,他就覺得這樣穿,也是可以的。

小朋友愛模仿,尤其是學爸爸媽媽的行爲舉止,而家長的裝束打扮對孩子影響也最大,這些都會直接影響孩子對性別的認知。比如媽媽偏愛中性風、舉止豪邁,可能使女兒對女性形象模糊,對大人對她的“你是女孩”的教育產生懷疑。一般情況下,孩子對自身性別的認知來自家長的引導。若是父母行爲裝扮出錯,那麼很可能使孩子產生誤解。

倘若家庭中缺乏應有的異性家長角色,那麼在孩子3—4歲時應有意識地多帶他接觸異性榜樣,以防性心理發育受挫,致使性別認同混亂。

童年是給人生的性別色彩鋪底色的階段,底色鋪好了,成年後便不容易出現性別認同障礙。

這一方面需要父母真心接納孩子的性別,不要跨性別教養。另一方面要意識到男孩女孩的性格也需要互補,男孩在一段時間會喜歡照顧洋娃娃,女孩在一段時間喜歡爬樹、冒險,這些並非壞事,可以幫他們彌補性格的缺失。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