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龔麗坤

本文節選自《知識就是力量》雜誌

天文學作爲一門世界性的學科,東西方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中國古代很早就有了自己的天文觀,比如現在流行的星座之說,早在唐朝時就出現了哦!

影響中國中古時代的天文觀

在我國的古典文獻中,“天文”一詞的含義遠遠不止於我們現在認爲的是以數理科學存在的“天文學”。在前科學革命的時代,天文學一直是作爲一門包含了宇宙觀、自然觀、歷史觀,真真切切影響着國家與個人命運的學問而存在着。

就中國而言,上述天文觀影響瀰漫了整個中古時代,其餘音一直到20世紀亦未完全消散。而在古典意義的“天文”概念中,既包括了我們現在所慣常以爲的數理天文學——歷算的部分,也包含了不少神祕學的內容。在以前的學術研究中,有一種刻意剔除古典天文中神祕學成分的傾向。然而在最近三十餘年的研究中,這一部分的內容越來越受到天文學史家的關注。一方面不僅僅因爲許多天學知識正是憑藉着“占星術”之類的外殼而流傳於歐亞大陸的,另一方面,這也是我們觀察文化交流的一個窗口。

唐朝就已興“星命”之學

唐朝人有不少和我們現代人一樣,着迷於昂貴的舶來品和外來的想象之中,遊方僧和術士們爲了種種目的所兜售的“星命”之學在此時頗有市場。譬如,現在在娛樂新聞中經常提到的“十二星座”,有不少人以爲是近百年來的新興產物。但事實上,自隋唐起,從普通的民衆到當時的士人階層,都曾經對如斯的星命之說津津樂道,有關於我們現在所熟悉的“獅子宮”、“蟹宮”這樣的翻譯,在《大方等大集經》《康遵批命課》等文獻中就出現了。並且,這種風氣不僅僅是曇花一現,直到南宋,當時的方術家和士人對這種說法仍然是比較熟悉的。

韓愈曾經在《三星行》中稱自己的命宮爲摩羯宮,這一點在數百年後,引起了蘇軾的共鳴。另外,在上世紀發掘的宣化遼墓中,也繪有相當完整的十二宮圖案。

是不是很驚訝?原來唐朝的人們就愛研究星座了呀!

長按掃描上方二維碼,

加入“知力中小學生科學羣”

青少年科普內容與活動、粉絲福利!

在這裏搶先獲得!

少年科學粉每日一題

上線啦!

知力君根據科普文章的主題和中小學生的學業拓展,形成每日一題,幫助青少年課內課外有效結合!

結合本期的這篇科普文章,

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

【初中歷史】知識點。

點擊“閱讀原文”趕緊參與吧!

點擊“閱讀原文”答題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