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菲少儿一直以来都提倡亲子共读,书本固然重要,如果有爸爸妈妈陪伴着一起阅读,效果岂非更好?孩子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还能从互动中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真正让阅读成为一件快乐的事。今天,小哈就与大家分享来自一位二宝妈的阅读感悟,这位妈妈还大有来头哟~!

mandarinpassion,一位来自英国主流中学的华人教师,致力于探索教育,在新浪微博拥有13万粉丝。(微博:mandarinpassion)

亲子阅读,是多么美好的事情。想象一下孩子入梦之前,若是有爸爸或妈妈陪伴床前,共同享受一本好书或一个好故事,那他们的梦想大概也会是充满了色彩和美好。

女儿一岁左右,给她买的书已经很多了,发现她最喜欢的是那种很小很薄的绘本,大概是她的小手可以自己拿得过来,妈妈给读完也快,有一种成就感。还喜欢有特殊设计的书(比如有小动物身上有真的人造毛,有镜子真的很亮,有水果散发水果味,有音乐按键或立体书等),大概是从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给了她多方面的刺激。

这时候往往喜欢上一本书就不放手,要妈妈成百上千遍地给她读,每次读都那么陶醉,不过苦了妈妈,多少本书到现在我还能倒背如流,十多年过去了, 都刻到脑子里了!

最初的书多是重复短句,有很多感叹词或象声词,比如“小猫来啦,miaomiao !”每次我读,女儿都会miaomiao两声,渐渐地 ,她读的越来越多了, 从词到句子,到整本书。这是个识字阅读共进的过程。这期间没有特意向她介绍什么名著,倒是讲故事讲了一些。

上小学后, 学校有分级别的阅读书目,孩子每读几本书 ,可以上一个级,书的级别用彩色标签贴着,所以给了孩子们一定的动力。不过多数动力给了家长了,家长们之间有时会比较彼此孩子的阅读级别,往往会给自己的孩子造成一些心理压力。再有由于学校经费有限,所存图书多很过时,而且女性倾向十足,造成一些男孩子对阅读没兴趣。

在英国的小学,评估一个孩子的阅读级别是靠孩子对文字或故事情节的理解,所以老师和家长在和孩子们阅读时,往往读了几句话就停下来,让孩子们想象一下下边会发生什么,上边为什么这么说等,也就是给孩子们提出很多问题。在学校老师着重分析一本书时,这样做是必要的。

但是,在家里的亲子阅读,我很反对这种做法。设想一下,如果我们自己在阅读一本精彩的书,老有人从中打断问这问那,烦不烦,还要不要我欣赏这本书啦?

孩子对故事的理解和着眼点往往和大人不同。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成人往往因为孩子看不到故事的深刻的寓意而责备孩子没有理解力,这是不公平的。如果孩子反过来说我们不理解他们,那我们就陷入自我矛盾的怪圈中了。

Reading for pleasure,为了享受而阅读,是英国知名儿童作家们一直在倡导的事情,他们认为小学的阅读的模式从一定程度上在毁灭孩子们对阅读的兴趣,把阅读变成了一个负担。这还反映在家长要孩子读名著,按照成人标准为孩子选书,拔苗助长总想让孩子读超越他们阅读能力的书,对他们看小小孩的书嗤之以鼻等等。

等孩子可以读一两百页的书,就成了free reader,也就是老师不再给阅读上的指导,孩子们可以自由阅读了。

我认为这是一个误区,free reader只能证明孩子们识的字够多,理解能力也可以了,并不说明他们会阅读了。真正的阅读才刚刚开始!

阅读的学问很大,对阅读技能的掌握直接影响小到学习成绩,大到工作效率,甚至是否拥有财富这样的问题。

技能之一是精读和速读的关系

我们往往认为它们的关系是相反的,其实他们是绝对正比。原因是我们阅读过程中用的是短期记忆,试想在一分钟内读一段话和读五段话,哪个更能使读者更深刻地理解作者?这里的速读指的是一目十行,而不是中间省掉很多文字不读。英国的书籍期刊校对员都有每一分钟2000个英文词的阅读速度(普通人达到500就很不错了) ,但任何一点小错误都逃不过他们的眼睛。我本人接受过速读训练,一旦超过500个词,理解能力直接就会有一个飞越。

技能之二是阅读目的

是为了消遣享受而阅读,还是为了查找参考资料而阅读。目的不同,阅读方式也不同。前者速读精读慢读或读一会儿玩一会儿随意;后者需学会skim和scan。到了中学阶段,孩子们要进行research ,信息类图书浩如烟海,如果不会skim和scan,会觉得很无助。

技能之三是阅读信息类图书一定要掌握的

就是如何查阅索引和参考文献。前者可以大大减少查阅时间,直取要害;后者可顺藤摸瓜,查遍查全。

技能之四是对一手资料和二手资料的认知以及批判阅读的态度

尤其是历史资料,学生要认识到作者身份和出版年代对其历史观的影响,要能对比不同作者和出版年代的资料,要能有效地选择史料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网上的资料也要注意网站的可靠性和权威性。读科学著作也要有对作者和科学的尊重和对现有研究成果的局限性的认识。对作者的尊重还表现在引用原作时的标注,而不是随意用网上搜索引擎得来的东西加上原作标注。后者是学术欺骗。

技能之五是查阅参考资料的能力

年轻人多数认为网络能解决一切问题,的确现在的网上检索功能越来越像当初的傻瓜相机,一按快门都齐了。但是严谨治学的人都明白网络检索的局限。能够查阅《大英百科全书》是一种需要学习的技能。检索信息的技能从某种程度上决定一个人是否拥有信息,而在现今社会拥有信息就是拥有财富。

有研究表明,经过速读训练的中学生其毕业考试成绩能提高15%左右。试想如果上述所有阅读技能都掌握,带来的益处就会受用终生。

最后说一说名著,很多古典名著离现在成百上千年了,一个模式是将古典名著用现代语言或孩子的语言重写,使他们对故事情节有一个了解。

比如,莎士比亚的作品就由后人出过无数改编重编版本。真正对莎翁语言的学习,是英文课的内容,这时候的阅读纯粹是分析学习应用的过程,很难要求孩子在家随意阅读时去分析一下莎翁的语言特点。

那么如何将孩子引进经典文学的殿堂?我的经验是耐心等待时机,名著改编的电影,戏剧,电视剧,甚至一些电子游戏都是契机;还有生活中的体验等等。时机到了,孩子们对名著感兴趣了,如果父母和孩子共享名著就又有了一层动力,亲子阅读不仅仅局限于父母和小小孩之间。我和14岁的女儿,12岁的儿子之间也常有亲子阅读,这时候的共享就又上了一个层次,充满了挑战和幸福。

另外我之前说过,阅读绝不仅仅局限于文字,对图画,音乐,自然,对人和社会都要阅读,而读懂后者所要求的技能就更高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