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看云起

买了一把伞,极爱。如果有名字,我想应该叫绿绮。

绿绮本是古琴的名字。司马相如得之,如获珍宝。司马相如精湛的琴艺配上“绿绮”绝妙的音色,使“绿绮”琴名噪一时。后来,“绿绮”就成了古琴的别称。前蜀韦庄《和薛先辈见寄初秋寓怀即事之作二十韵》诗云:“地覆青袍草,窗横绿绮琴。”

伞虽无弦,但只要有雨,亦能听出琴音。

伞面是透明的。有一些浅碧,如一滴国画颜料滴入水中,色介乎于石青和三绿之间。如果伞布是一池秋水,那滴颜料正从中心慢慢向四周晕染,越来越淡,越来越淡。终近于无。

那抹绿。在我看来,红楼梦中的软烟罗非它莫属。因为浅淡,因为透亮。它真个是如天上飘过的一朵绿云。

撑开这样一把伞。就算天不阴,雨也会如期而至,为的是和伞下的我赴一场约会。毛毛雨落下,你抬眼就可见雨像细细密密的绣花针。针脚均匀如纳着鞋底。又像在绣一幅雨中秋色。间或有几朵桂花,一片黄叶和两片红叶点缀其中。你在伞下,将这一切看得真真切切。

雨渐渐变大。你可以看到一滴雨在伞面凝结成一颗小水珠。水珠慢慢变大。再大一点,就顺着伞面倏忽滑过,如流星滑过天际。须臾间,伞的四周围上了一条条丝线。那些雨珠一落上去,就顺着伞骨小溪水一样流淌。在伞的四周丝线化成水晶珠帘。转动手中的伞,水珠会甩出去。如冲出跑道的运动员或赛车。

撑着伞,走在雨中,雨点敲击着雨伞,崩崩响着。如跳动的音符。弹着一曲秋之歌。

走着走着,走进了雨里,走进了秋天里,走进了诗经里。

这个沣滨小镇它的名字叫诗经里。

据说《诗经》绝大部分产生于沣河一带,其中仅雅、颂两大板块中能够确认作于沣河之滨——沣镐的诗歌就有132首之多,占整个诗经的43%。这里茅檐草舍。竹篱石径。古朴拙雅。

每一步都走在诗经里。真是步步画卷,处处诗意。商业街路面青石铺成。街道两边店铺门前彻着一条浅浅的水渠。有清清的水流过。路两边摆着寻常的花草,皆是种在瓷坛子里,或是瓦罐里。不,应该说这些花草是诗意地栖居在这里。每一种植物都曾是诗经里曾吟诵过的吧。再看店铺的名字:也是来自于诗经里:卖鱼的叫南有嘉鱼、卖五谷的叫诗中有菽、卖衣服的叫棉麻华服,花艺小店叫醉花阴,茶馆叫老舍茶馆……走出商业街,有个小小的园子叫泳思园。中间一脉流水,两岸植满花草。水上有座小小的石拱桥相通。流水被喷射成一团团一缕缕烟雾。一切景物皆缥缈,若有若无。亦真亦幻。让人恍惚。如游仙境。

走在诗经里,好多字不识,好多诗渐忘。心生惭愧。回去要好好看书,背诗。下次,再有雨来,再撑着伞,游园的兴味可能会更足。

这三个养成系女主,你最喜欢谁,你最心疼谁?欢迎在评论区发表您的观点。

文中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向原作者表示感谢。

郑小萍,笔名看云起,新闻媒体从业者,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曾在《知音》、《女友》、《辽宁青年》、《西安晚报》等报刊发表作品。散文《母亲的虎头鞋》被收入《没有大人的夜晚——感动小学生的100歌故事》一书(九州出版社)。

“看云起的一亩田”所有作品均为原创文字,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欢迎走过路过的朋友在评论区留言,发表自己的看法,留下自己的真知灼见。欢迎大家常来一亩田,发现美分享美,看云起,嗅蔷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