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伊甸网(edenw_com)洪荣顺首次创业的创业者,如何在仓促的时间内打造属于自己的人脉圈?在人际交往中,如何做好这些细节?这一期的内容将对你有帮助。大家好,我是伊甸网CEO洪荣顺。我在「荣顺闲

文章 | 伊甸网(edenw_com)洪荣顺

首次创业的创业者,如何在仓促的时间内打造属于自己的人脉圈?在人际交往中,如何做好这些细节?这一期的内容将对你有帮助。

大家好,我是伊甸网 CEO 洪荣顺。

我在「荣顺闲谈」第一季里有提到这么一个观点,创业一定要走出去,创建自己的人脉圈。大家都知道人脉,都知道要结交一些朋友。

但是,很多人对人脉的认识,也只仅限于参加一个会议,互换一下名片,或者相互加一下微信好友,或者在同一个群里交流。

这样的人脉关系,可能会变成有效的,但是概率非常低。

而有些首次创业的创业者,特别是一些大学生,或者技术员出来创业的人。很难融入到创业者聚会的氛围,他们很难找到一种轻松有效的方式去和别人交流。其实我以前也是这样的,现在也还有点。

我刚好最近有看到一篇文章,一篇老外写的文章,创业者如何快速构造有效的人脉网络。作者是麦克斯泰布,现任 XO 集团首席执行官。

今天我会参考文章中作者的观点,以及结合自己的见解和经验,来和大家分享探讨一下,创业者,特别是首次创业的创业者,如何科学有效的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人脉圈。

现在所谓的人脉圈质量较低,我们经常开这样一个玩笑,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信任都没有了。

现在很多人交朋友认识人,几乎会抱着这样的态度:去多认识一些人,说不定以后用得着。

有这种想法,我也不能说不对、说不好。

在这么快节奏的社会环境里,作为创业者的我们,本来也就是想多参加一些资源共享的人脉圈。但是,如果真的只是这样,你的人脉圈里的这些人,只能算是合作伙伴,或者有相互利益关系的一般熟人。

这不是我们今天想要讲的目的,如果是这样的,你多进一些群,多加一些人就好了。

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人际网络呢?

我觉得应该要这样定义:你关心着谁,谁在关心着你。这些人际关系,会影响到你的日常生活。

这样的人际网络,很难建立,也很难经营。但是,如果成功建立了,并且很好的经营,这样的人际网络可以成为你的很强大的优势。

我们在建立人际网络之前,也就是在交朋友之前,你应该先思考你能为别人做什么,而不是他们能为你提供什么。

这篇文章的作者认为,每个人都有四种人际网络,分别是陌生、熟悉、亲密和有效,它们是嵌套的同心圆。

陌生和熟悉的,是指不认识的和熟人;亲密的是指非常了解的;而有效的才是真正的人际关系和友情。

所以,我们要让更多人进入你的有效人际网络。大概有这三步:

一,通过接触和建立关系,将陌生网络转换为熟悉网络;

二,通过了解他们与你的共同点,找到可以帮助他们的方法,这样就将熟悉网络转化为亲密网络;

三,通过给他们指导建议改善他们的生活或者事业,这一步 就可以将亲密网络转化为有效网络。

我们接下来就将围绕这三个步骤来进行探讨分析。

在你去参加一些会议、一些沙龙,或者在朋友公司泡茶时,你都能或多或少遇到一些陌生人。这些陌生人,有可能是你的竞争对手、同行,也有可能是你的互补行业。当然,也有可能是你的客户。

不管是同行的竞争对手也好,还是客户也好,你需要把他们从陌生人变成熟悉的,或者认识的。

要怎么做呢?

首先,要显得热情而且友好。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心理学荣誉教授阿尔伯特梅拉宾在一项研究中发现,只有 7% 的信息是通过语言传达的,而其他 93% 的信息是通过声音语调和身体语言传达的。其中,声音语调占 38%,身体语言占 55%。

也就是说,你说的是什么内容,别人可能不太在意。但是你讲得眉飞色舞,别人就被你吸引了。

作者提供了四个主动和陌生人打招呼的要点:

第一,呈现舒展的肢体语言。不要交叉双臂,挺直腰板,打开肩膀,不要含胸;

第二,让面部变得柔和。抬起下巴,在眼神与对方接触时保持微笑;

第三,热情但不冒昧地与对方握手;

第四,自信地和对方打招呼。

这些听起来都很基础,但是大多数人,尤其是内向的人都没有做到。

大部分人都很害怕彼此接触,如果这让你感到紧张,那么不妨现在镜子前进行练习,重复成自然。

保持目光交流更是困难,所以要进行练习,不妨拿人行道上的陌生人作为练习对象。如果你和他们进行了眼神交流,同时还对着他们微笑,他们也会本能地对你微笑。

这是作者的观点,当然了,在中国最好还是不要这样做。除非你是服务行业的,不然别人会认为你是疯子。

接下来,展开简短而愉快的谈话。

如果你只是说“你好”,别人回复你的一般也是“你好”。如果你把话题展开了,你就会获得更多信息。

但是,把话题展开了,并不是拉开话匣子,而是最好控制在半分钟之内。

因为第一次见面,你就跟人家大聊特聊,别人会觉得很烦的。

最后,最重要的一点:记住对方的名字。

遇到陌生人,我们可能是没办法记住名字的,作者给我们提供了三个方法:

第一,重复。在交流中重复这个人的名字,但是这个技巧不要用得太频繁;

第二,可视。如果你是一个视觉学习者,想象把这个人的名字写在她的额头上或者一个假想的标签上。

第三,联想记忆。人的心智会使用相关联的事物来保留信息。

以上就是把陌生网络变成熟悉网络的步骤。

当这些陌生人开始变成熟人以后,你和他们就可以进一步沟通交流了,也就是争取把他们从熟人变成亲密的人,也就是互相了解的人。

这时候你应该不再害羞了,也不尴尬了。

这时候,我们会和对方进行更深入、更长时间的交流。但是由于你已经放松了,讲话往往也就不经过大脑了。这时候你一般会犯这两种错误:

第一,过度谈论自己。这种情况也许大家经常遇到,可能是别人,也可能是你自己。比如谈到某种经历,而你刚好也有这种经历,于是你会滔滔不绝的讲自己的经历,抢了别人说话的机会。

人类天生渴望得到欣赏,当我们把所有的话题都转移到自己身上来时,也就剥夺了朋友说话的机会。你不妨回想一下,当你遇到某个人,而他一直在对自己夸夸其谈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你可能或多或少会产生一些羡慕或是厌恶的感觉。

我们花费精力让别人喜欢我们,但对方也是这么想的。所以不要谈论你自己,从现在起,通过了解他人的工作和兴趣,借助每个互动的机会来欣赏别人。避免谈论你自己,而是从他们的问题出发,再把关注点回到他们身上,这样你就会看到别人是有多迫切告诉你关于他们自己的故事。

第二,交流不够深入,只是泛泛而谈。闲聊是用来打破僵局的好方法,但是如果不进行实质性的对话,你就永远不会了解别人。

这里作者举了两个谈话的案例,我们来看一下。

案例 1:

A:“你喜欢这个活动吗?”

B:“这个活动非常好的。”

A:“你会参加很多活动吗,王总?” B:“每年三四c次吧。”

A:“多么好。”

B:“对呀,挺好的。”

案例 2:

A:“有没有什么跟工作相关的事件你比较关心,王总?”

B:“我对无人机蛮感兴趣的。”

A:“我记得你好像为国防承包商工作?小型无人机能适应国家安全需要吗?”

B:“这个事情说起来可就大了。你想啊,一个联网的无人机……”

在案例 1 中,我们只知道这些活动不错.但在案例 2 中,我们却能学习到尖端的新技术。

我们常常害怕将对话深入下去,只是因为我们不想对自己不清楚的事情显得无知。

作者还提供了一组问题,能打开别人在工作方面的话匣子。

请问你的商业模式是什么?

谁支付给谁,谁又给谁提供价值?

比起竞争对手,你有什么优势能让客户选择你?

为什么这个行业吸引着你?

你们公司的整体业务有多大?

有没有什么新技术能影响到你的业务?

你觉得是什么问题让人们在工作中无法成功?

你最喜欢的工作是什么?

现在,每当你和朋友交谈时,都能问出更有见地的问题,也能了解到更多的细节。而且,你会因此变得更有见识、更有趣。这些知识也可能在你预料不到的时候发挥作用。

这就是从熟人变成亲密朋友的步骤。

在你更了解别人之后,可以决定是否建立持久的关系。而当你希望把这些人拉入你的有效人际网络时,唯一的方法就是为他们做一些重要的事情。

付出努力和真正的关怀,你需要对他们的成功投入个人的努力。

有这么三种办法:

第一,分享知识。在你和对方的专长中寻找重叠的部分,并以此来启发对方。你可以向对方推送文章或者借对方一些有用的书。只有当你认真思考过它们的时候,这些内容才会有用,而你的分享才会对对方非常重要。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人也会对这种分享有所回应,因此分享也变成了双向的。但过犹不及,这种分享最好不要过于频繁。要比较随意,最好符合你对对方的了解。

社交媒体也是分享自身感兴趣的事物的好工具,比如说你可以分析新闻中发生的事,写写书评,分享一些能够启发你的事情和比较精辟的文章。

如果你要把时间花在社交媒体上,那么不妨用它来丰富你的人际网络。

第二,建立联系。帮助人际网络中的其他人的最好方法就是扩展各自的网络。在你的职业生涯早期,你的人际网络相对单薄,需要努力才能建立雏形。找出人际网络的核心人物,为这样的人提供帮助。

第三,提供支持和友谊。当你跳槽、晋升、赢得胜利或得到较多酬劳时,你就会成为最受欢迎的人,会有很多人发信息来向你表示祝贺。有些人是真的替你高兴,也有些人会把你的成功看成是一个可能的机会。

不过在你失败时,只有真正的朋友才会关心你。

现在,你需要成为别人真正的朋友之一,也就是在他们落难时帮助他们。

以上就是把亲密朋友变成有效朋友的步骤。

建立自己的人脉圈,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情,都要靠日常的点点滴滴去积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