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夷山,乘上竹筏漂流九曲溪,耳邊聽着艄公俏皮的妙語連珠,峯迴路轉,清風徐來,談笑間,滿眼盡覽唯美的碧水丹霞景色,最是愜意不過的。

九曲溪,顧名思義,九曲十八彎,因宋代大地理學家朱熹遊覽而寫出膾炙人口的《九曲棹歌》而聞名。

現在九曲溪漂流作爲武夷山旅遊的精華,在旅遊界享有“中國第一漂”的美譽,人們都說“不到九曲溪,就是沒去過武夷山”。【九曲溪】發源於武夷山自然保護區黃崗山南麓,全長62.8公里,進入風景區的一段河流除受河流自然彎曲的作用之外,還受多組岩層斷裂方向控制,形成深切河曲,使9.5公里長的河流,直線距離僅5公里,曲率達1.9。經星村入武夷山,折爲九曲,到武夷宮前匯於崇溪,盤繞山中約7.5公里,水繞山行,自有風情。

武夷山中的第二天,按計劃是一早就去九曲漂流,不想趕到星村碼頭,才發現碼頭內外烈日暴曬下游人擠擠,一票難求,憑着媒體採訪證也混不上竹筏,只好求助景區管委會的王兄,幾經周折,才訂好下午的漂流門票。在這,順帶提醒計劃來武夷山旅遊的朋友,九曲竹筏漂流門票一定要提前訂購,以免影響行程。

九曲溪次序是逆流而數的。【九曲】觀雙獅戲球石:過仙岩腳下的白沙潭,竹筏始進入九曲。九曲最有名的是齊雲峯、白雲岩、雙獅戲球石。

【八曲】看水上動物園:八曲,夾溪兩岸,奇峯環拱,怪石嶙峋,狀如動物,素有“水上動物園”之稱。溪左有臥獅笑猴、上下水龜石、貓兒石、魚磕石、海蚧石;溪右有象鼻巖、駱駝峯等,維妙維肖,栩栩如生。

【七曲】有石城:舟過湍急的芙蓉灘,是爲七曲。“城高巖”四面峭壁,宛如聳立於水中的巍峨的石城。其半腰有門可見,那是攀登城高巖的唯一石徑。巖上松竹環簇,滿坡滴綠。在始建於明代的城高庵舊址。巖下的潭,名放生潭。南宋端平元年(1234年)端午節,山中道士曾奉旨在此設壇祈禱,放生魚潭內。從那時起九曲溪禁止捕魚,相沿成爲習俗。

【六曲】觀天遊峯:六曲是九曲中行程最短的,而在這裏的天遊峯乃“武夷第一勝地”。

【五曲】遠眺武夷精舍:五曲是九曲中地勢最寬曠的。隱屏峯下有宋代大儒朱熹親手創建的武夷精舍。晚對峯的石壁上鐫刻有出自清乾隆狀元馬易齋之手的“道南理窟”四個足有三米見方的大字。

【四曲】懷古——元代皇家御茶園過五曲大橋,右折,便進入四曲。溪南這一片空曠的平地,就是元代皇家御茶園的遺址。與御茶園隔岸相對的渡口,是平林渡。這是古時候上雲窩、天遊峯的必經渡口。渡口石壁上鐫刻有“龐公喫茶處”和“應接不暇”這兩段有趣的題刻。筏洄洑其中,好似在九曲溪裏漂流一樣,故人稱“小九曲”。過小九曲,經題詩巖,有座壁立萬仞的山峯爲大藏峯。後面那座是鳴鶴峯,相傳曾有白鶴翔集,仰天長唳而得名。大藏峯橫亙數百丈。山巔聳拔如檐,巖溜滴落水中,叮叮咚咚敲擊水面。

【三曲】嘆船棺:從臥龍潭前行,過仙遊巖,便進入了三曲。仙釣臺旁邊這座山峯是仙遊巖。緊挨着仙遊巖的是上升峯。三曲的灘叫雷磕灘,灘前山岩名車線巖。車線巖背後這座獨立的峯巖,叫升日峯。每天清晨峯頂映日,色彩豔麗,故名“升日”。

小藏峯,又名仙船巖、船場巖。在它的千尋絕壁隙間縱橫交錯地插了許多木板,木板上擱着形似小舟的棺材。半在隙內,半懸於空中,風雨不毀。當地人稱之爲“虹橋板”和“架壑船棺”。經考古工作者考察,所謂“架壑船棺”是古代聚居在這一帶的閩越族葬俗的遺物。船棺外形分爲兩類:一類爲兩頭翹起如般形;一類方形其狀如盒,俗稱“函”。所謂“虹板橋”,也就是用來支架船棺或架設棧道的木板。經碳14測定,架壑船棺歷時已在3800多年。按史籍記載,閩越人通常聚居在溪谷間,習於水斗,善於用舟。因此反映到思想意識上,船被認爲是最珍貴的的東西;用“船”作葬具,是十分隆重的。而利用懸崖絕壁上巖穴來藏棺起先很可能是爲避免遭到野獸的侵襲和外人的損害,久而相沿成習,形成一種葬制,以此表示對死者的崇敬。

【二曲】賞玉女峯:筏下雷磕灘,是二曲。這裏最著名的景觀是玉女峯,它是武夷山景區最著名的景觀,是福建旅遊的標誌。玉女峯下,是碧綠清沏的浴香潭,相傳是玉女沐浴的地方。潭中有一方正巨石,上有“印石”二字,相傳這是大王送給玉女的定情信物。玉女峯右側這座山岩稱“勒馬巖”。上有“鏡臺”二字,五丈見方。字體工整俊秀,數里之外都望見,是武夷山景區中最大的摩崖石刻。

【一曲】看石刻:筏過鐵板嶂,是爲一曲。鐵板嶂下,臨溪而立,高約數丈的這塊巨石稱“水光石”。每當晴天的傍晚,西斜的夕陽映在巖壁上,澄瀅碧綠的溪面就會映上它那明晰的倒影。石上題刻如林,其中尤以明代抗倭名將戚繼光的“大丈夫既南靖島夷,便當北平胡虜。黃冠布袍,再期遊此”的題刻最爲著名。

水光石後的這座山峯就是向有“仙壑王”之稱的大王峯。右面這座怪石崢嶸,狀如雄獅的山峯稱“獅子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