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品名稱:明代雙魚圓形柄鏡

規格尺寸:直徑:8.68cm/長:16.7cm

類別:雜項

簡介:

這種銅鏡是在圓形鏡下連鑄一長柄,以便於持握。圓形柄鏡在唐代已經出現,流行於宋、金及明代時期。

青銅鏡,作爲與人民生活密切相關的用具和工藝品,在五千年的中華文明史中,存在了近四千年。它的形制和紋飾,不僅表達了不同歷史階段的社會生活、風俗時尚,還形象地反映了各個時期的工藝水平和藝術特色。

隨着時代變遷,金代銅鏡的“廬山真面目”才初露端倪。人們在讚賞金鏡的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紋飾精美之餘,逐漸改變了舊有的看法。在此後一些研究銅鏡的著述中,金代銅鏡被列入“程序”,受到關注。一九八四年出版的《中國古代銅鏡》一書,第一次正面論及金鏡:“中國銅鏡自唐末、五代起日趨衰落,金代銅鏡卻在北國異軍突起,呈現出多樣化的風格”。

各代以魚紋入鏡,歷久不絕,然而尤屬金代銅鏡中之“魚”,最爲研究者稱道。“金魚”形象,寫實,豐滿,生動,並和水波、漣漪、花草配映一起,使畫面洋溢着一股幸福、吉祥、歡樂的情趣,因而格外招人喜愛。魚紋鏡在金鏡中比例很大,分佈也廣。目前所見皆爲雙魚紋,偶有單尾或多尾出現於畫面的,但大都是爲花卉或人物作背景點綴,不是主體紋飾。其形制均爲圓形,取圓滿、團圓、吉祥之意;而雙魚的設計,一是含有富足、完美、情愛的寓意,二是便於構圖,使畫面顯得飽滿勻稱。

金代銅鏡是一個歷史存在。金代銅鏡藝術疑結着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情,她從一個側面體現了中華民族古老文化的博大、輝煌。事實上,我們對金鏡藝術的認識才剛剛開始,還有許多課題等待我們去探索研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