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敏,神黄中医智库

因为爱看记录片,所以我对拍纪录片,敢于投资纪录片的人一直让人怀有敬意。纪录片不怎么赚钱,在这个商业社会,确实少人问津。曲高和者寡、路险至者稀,纪录片如此,中医亦如此。中医药在中华传统文化中薪火相传,却在近现代被西医“边缘化”,面临着不被信任,甚至成为“伪科学”的窘境。

然而,在这种背景下,一部讲述中草药的纪录片近日却逆势走红。这部纪录片的豆瓣评分高达8.5分,不但跻身综艺大片云集的周五黄金档,而且表现强势,首播收视率达到0.83%,此后连续多期节目收视超过多档热门综艺。有草木,有匠人,有情怀。这就是《本草中国》。

《本草中国》所讲述的,不仅是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中医药文化,更将“生命的奥义”这一主题呈现给观众,探讨工业文明下,中国人的生存、生活、生息。片中对中医药的介绍以及唯美的拍摄方式,更为世人打开了一扇认识中医药的窗口。

然而,同是讲述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天人合一的东方哲学,探究中医营养摄生学说为食材创造的新天地,声称是“近观饮食之美,远眺中华文化的魂魄”的《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却在网上招致骂声一片。要说淘洗历史,糅合时光,探寻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在天地间升起烟火,用至精至诚的心意烹制食物的背后的深层次思想动机必然涉及中医原理,这无可厚非。然而,同是涉及中医药,为什么两者的反响却泾渭分明、贬褒不一?

中国几千年的中医药历史,不可谓不辉煌。神农尝百草,开辟了独立于西医之外的中医科学,流传千年至今;医圣张仲景,写下《伤寒杂病论》,为后世中医奉为圭臬;药王孙思邈,完成《千金方》,提供了取之不竭的治疗依据;李时珍费时30年,终于完成《本草纲目》,影响全世界……

在神黄中医智库中搜索《本草纲目》的结果↑↑↑

然而这一切在现代科学高速发展,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都有些苍白。现代中国,中医支持者和反对者一样庞大,妙手回春的案例和庸医误诊的案例不相上下。这为中医常识的普及制造了极大的障碍。所以,尽管源远流长,但在公共话题中,中医却属于争议很大,不便深聊的那类。

有鉴于此,《本草中国》并不从与西医对立的角度加剧争端,而是旨在“把中医从误区的泥潭里拽出来,告诉大家中医药学本质是个怎么样的存在。”回归中医药的本源,不谈争议,也不制造争议。专心做好片子的水准,提高片子的质量是《本草中国》的成功之处。

《增广贤文》说“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最大的失败就在于向前两期培养起来的大量美食爱好者讲只有少数人认同的中医药理论。在中国吃饭永远都是天大的事儿,惹恼了吃货可不得了。

看看豆瓣上的评论就知道了,专门为了给《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打低分以发泄心中的愤恨的人不乏其人。《增广贤文》中“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的后半句是“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即使在中国古代,真正懂中医的人也是少数,至少没有吃货多,对着传统文化日渐式微网络日益强大环境下成长起来的现代吃货大讲中医养生理论,而且是在前两季培养了大量忠实粉丝的情况下,难道这真的不是——找骂么?

《本草中国》的投资人说:“我们投资这部纪录片,有一个朴素的愿望,如果拍完了第一季,高考报志愿的时候,对中医有兴趣的孩子多了一些,就善莫大焉。”斯人斯语,令人动容。都传承发扬中医文化,清华毕业的周晋博士和他领导的神黄中医智库有着相同的理念和类似的经验智慧。神黄中医智库有不仅博采天下中医古籍——其中很多是散佚海外的孤本,古今中医医案,成为全球最大的中医药大数据平台,还可以智慧开方疗疾,彻底解决了中医古籍在互联网时代的传播和保存的问题。在做精内涵的同时,神黄中医智库还专门针对专业中医医生和普通患者开发不同的版本,做到了“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

神黄中医智库古籍分类↑↑↑

有两种东西是最容不得糊弄的,一是进嘴的食物,二是进肚的药物。这两种东西的制作手法,能看出一个人或者一个行当的良心。一味中药,通常是九熬九晒、七天七夜的沸煮、几个月的坚守和悬崖绝壁的采摘。如果说还有什么和食物、药物一样重要,那肯定是指导如何制作食物、使用药物的方法——这就是神黄中医智库所做的事。

在本草的世界里,一个橘子,在工匠的手里轻轻地划三刀,手指稍一拨动,一个完整的橘子皮就与橘肉分离了,呈现出完整的花瓣状;藏红花要早晨摘下,中午送去烘干,隔夜价格就会下降;陈皮需要反复晾晒,晾晒时间越长越好;进山采天麻前,麻农要在山下吼山,这是一种对自然的敬畏……

印象中高大上的中药,原来如此接地气。它们的生长需要辛勤的培育,精准的时节把控,每个步骤都浸染了民间智慧。尤其是制药过程中时时体现的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本质上与任何一门手艺学问,并无二致。正是秉持着既尊重传统又接地气这样的匠人精神,周晋博士日复一日、精益求精地雕琢着神黄中医智库,逐渐将其做成了中医智能化的领头羊。

百度搜索中医智库,进入后查找智慧自诊立即体验!

中医智库智慧开方功能↑↑↑

诸药所生,皆有境界,时间和环境,俱是能量。餐桌上的蔬菜,药罐里的草药,皆是天地馈赠。

莫要因为躁进和工业化让古老的能量远离,也莫要排斥现代科学,令现代科学成为中医药的敌人,从而让现代工业文明带走了这些古老悠久的文化传统。因为当文化传统不在的时候,即便我们能从神黄中医智库中看到所有的中医典籍,中医也将不复存在。而当类似中医药的老行当随着老手艺人的离去消失在我们的车水马龙里时,提起中国,提起中国人的文化,我们还能想起些什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