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法名,运用止血药和安胎药,以达止血安胎目的的治疗方法。临床治疗胎漏、胎动不安等疾病,有虚实之分。

中文名

止血安胎

类别

中医基础术语

概念

止血安胎是安胎措施之一,适用于胎漏下血者。

解读

能解除胎动不安、胎漏下血、防止流产谓之安胎。安胎有行气安胎、止血安胎、补肾安胎、养血安胎、清热安胎等。止血安胎为安胎手段之一,是以运用止血药和安胎药,以达止血安胎目的的治疗方法。

止血安胎适用于胎漏或血热证之胎动不安,妊娠期,阴道少量出血,时下时止,或淋漓不断,而无腰酸腹痛者,称为“胎漏”,亦称“胞漏”或“漏胎”等。妊娠期,出现腰酸腹痛,胎动下坠,或阴道少量流血者,称为“胎动不安”,又称“胎气不安”。

胎漏、胎动不安之出血主要机制是冲任不固,不能摄血养胎,常由气虚和血热所致。故止血安胎之法亦分虚实,针对气虚者,当用益气法止血安胎治;针对血热实证者,当用清热法止血安胎。

中医应用

1、益气止血安胎

方药举例 固下益气汤(《临证指南医案》)。

组成:人参、白术、熟地黄、阿胶、白芍药、炙甘、砂仁、艾叶炭。

方解:方中人参、白术、炙甘草补中益气,固摄冲任;熟地黄、白芍药补血以濡养胎元;阿胶、艾叶炭养血止血安胎;砂仁理气安胎,补而不滞。全方有益气养血、固冲止血之效。

适应证候:妊娠期间,阴道少量下血,色淡红,质稀薄,神疲肢倦,气短懒言,面色㿠白,舌淡,苔薄白,脉滑无力。

2、清热凉血止血安胎

方药举例:加味阿胶汤(《医宗金鉴》)去当归。

组成:阿胶、艾叶、生地黄、白芍药、当归、杜仲、白术、黑栀子、侧柏叶、黄芩。

方解:方中黑栀子、侧柏叶、黄芩清热止血安胎;生地黄、白芍药养血凉血安胎;杜仲、白术补肾健脾固胎;阿胶、艾叶养血止血安胎。全方有清热凉血、止血安胎之效。

适应证候:妊娠期间,阴道下血,色深红或鲜红,质稠,心烦少寐,口渴饮冷,溲黄便结,面红唇赤,舌红,苔黄,脉滑数。

[1][2][3][4]

参考资料

[1] 李剑,曾召.《中国中医药学术语集成治则治法与针灸学》.中医古籍出版社,2006年

[2] 余传隆.《中药辞海第一卷》.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3年

[3] 李慧、雷磊,浅述《妇人规》安胎之法,中医文献杂志,2009年8月,第4期,24-26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