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是減肥的關鍵日子,正準備爲此把主食忌掉的人,會被這個涉及50萬人的研究結果驚住:不喫或者少喫主食,和死亡風險存在相關性!

這是“美國國家健康和營養檢查調查”(1999-2010)中,對24825名志願者進行了平均6.4年的隨訪的結果。這個結果顯示:碳水化合物,也是就是我們喫的糧食類食物,攝入量最低的一組志願者的死亡風險,與攝入最高的一組相比,增加了32%,心、腦血管死亡風險分別增加50%!

研究人員還對9項前瞻性隊列研究的數據進行了彙總,共包括462934名志願者,平均隨訪16.1年,他們的分析結果同樣表明:低碳水飲食與死亡風險之間存在正向相關的關係——這項研究發表在《歐洲心臟雜誌》(European Heart Journal)上。

研究人員將這些志願者,按照碳水化合物攝入,由多至少分爲四組,四組的碳水化合物攝入分別佔一天全部熱量的66%、57%、49%和39%。與喫糧食最多的第一組相比,第2、3、4組的死亡風險逐漸增加,第四組,也就是糧食喫得最少的那組,風險增加了42%!另外兩組分別爲11%和23%。

正常情況下,每人每天應該喫多少糧食呢?美國的膳食指南建議,每日碳水化合物應占全部熱量的45%-65%,中國則爲55%-65%,第一組是符合標準的,與之相比,每天只喫了正常主食一半左右的第四組,心血管死亡風險增加50%,腦血管死亡風險增加51%,癌症死亡風險增加36%!

爲什麼少喫主食會讓死亡風險增加?研究人員的推測是:含膳食纖維的穀物和蔬菜等攝入減少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很多人少喫主食的同時,會多喫他們以爲營養價值更高的蛋白質,特別是動物蛋白,這之中,膽固醇和飽和脂肪酸會隨之增加,這些一併加重了疾病風險。由此,研究者提示:低碳水飲食或許不適合作爲一種長期的習慣去堅持。

這一點與中醫理論不謀而合。

中醫經典《黃帝內經》,在論述食物價值時,糧食是排在第一位的,所謂“五穀爲養”。因爲糧食入脾經,能健脾,而脾是中醫說的“後天之本”,脾虛會導致身體各項機能下降,包括吸收機能和垃圾清運機能,後者是早死的主因之一,比如血脂,只有30%來自食物,70%是身體自己合成的,就算你不喫含膽固醇食物,但如果身體代謝機能出問題,仍舊會是高血脂。血脂這樣的“垃圾”,屬於中醫“溼”的範疇,需要藉助脾氣的運化來清除的,所謂健脾祛(利)溼,如果從中醫角度分析不喫主食而早死的原因:不喫或者少喫主食,剝奪了生活中最重要的健脾機會。

中國養生的引領者是歷代宮廷,那裏的山珍海味唾手可得,但沒有一個朝代的養生食療是動物類食物,相反, 全是糧食類的,比如乾隆的“八珍糕”,慈禧喜歡的鍋巴。而且,現在逐漸普及的“宮廷病”,比如痛風,最早出現在西方宮廷,而非中國宮廷,究其原因,和中醫強調“五穀爲養”不無關係,從這個角度上說,不喫糧食的“生酮飲食”的安全性需要再評估,至少不及以“藥食同源”的健脾食材代餐,來的安全,持久。

不喫、少喫主食,會早死! 50萬人的數據統計已經證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