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印染看中國,中國印染看浙江”。從業界的這句行話,不難看出浙江印染的江湖地位。

當下的印染行業是怎樣的一種盛況?

日前,e公司記者前往浙江的印染重地蕭山等地。從記者的實地探訪看來,印染行業的坯布爆倉、交貨延期、染費漲價的盛況正在上演。

染費一個月不到漲了三次

3月30日,杭州蕭山一家染廠的門口,小車和麪包車,停滿了整個停車場。響午太陽,曬得車身有些發燙。或許是因爲氣溫稍熱,很多車主們不得不開着窗戶,趟在車裏休息。

這些車主在染廠門口等什麼?坐在車上玩手機的跟單員小王對e公司記者說,“來催單啊,坯布都送進去半個月多了,還不染好。再等下去,又要漲價了!”

上述跟單員的擔憂不無道理, e公司記者獲得的信息顯示,以染化料成本持續大幅上漲爲由,印染龍頭航民股份即4月1日起適度上調染費價格。具體漲幅待定。

這已是航民股份3月8日首次漲價以來,第三次上調染費價格。短短20來天時間,染費迎來三次上漲,歷史罕見!

“印象中,好像以前沒有見到這種情況。”對於這一輪染費的頻繁上漲,航民股份一位員工對e公司感慨。

以航民股份爲例:

2016年第一次漲價在3月8日,上漲0.05元/米;

2017年第一次漲價在4月1日,上漲價0.05~0.10元/米;

2018年第一次漲價在3月8日,上漲0.1~0.2元/米;

第二次漲價在3月20日,上漲0.1~0.2元/米;

第三次漲價在4月1日,上漲幅度待定

坯布爆倉交貨延期

蕭山和紹興,兩地聯繫緊密,自古就有“蕭山的蘿蔔紹興的種”的說法。這兩個地方,也是浙江的印染最主要集中區,大大小小分佈着數百家的印染企業,產能佔全國總量三分之一以上。

當下這個季節,只要你驅車行駛在蕭山到柯橋的路上,隨處可見滿載着布料的大卡車。置身染廠,待進缸的坯布,堆滿了整個倉庫。因爲廠庫面積受限,一摞摞的坯布就堆放在露天的廠區外。

正染廠的空地上被坯布佔據,負責面料印染的跟單員,只能把車停靠在染廠的場外。

e公司記者從這些跟單員瞭解到,目前,紹興、蕭山一帶的染廠,多數生產車間都處於滿負荷狀態,交貨工期明顯延長,由原來的一週左右,變成現半個多月,甚至二十多天。

航民股份有關人士稱,以前,一週是正常的交貨時間。但在行業旺季,由於貨單集中出現,客戶排單不進去,延遲交貨也是有可能的。

除了交貨期延長,染廠接單意願也在拷問面料企業的跟單員。記者瞭解,目前蕭山、紹興一帶染廠,有些染廠的業務員,已經開始停接萬米以下的小單,有的企業則不接工藝複雜、難度大的訂單。

染廠日子也不好過

“染費上漲,是綜合因素決定的,比方說染料、助劑、人工成本、排污費、產能供需等。”航民股份有關人士對記者稱。這一輪染費的上漲,除了排污費沒有變化外,成本上漲和產能供需的緊張,都有助推作用。

一般情況下,染料成本佔印染成本的25%左右。在染料價格小幅震盪波動中,印染企業還有利潤空間。但是,隨着染料價格持續提高,染廠日子不太好過。

數據顯示,2017年1-9月份,規模以上印染企業虧損企業戶數277家,虧損面16.13%,較2016年同期擴大0.46個百分點。虧損企業虧損總額10.92億元,較2016年同期增加26.55%。

較去年而言,印染企業今年所面臨的壓力有增無減。以染廠的重要原料染料爲例,2018年以來,由於中間體價格上漲、染料庫存降低、環保成本上漲等原因,浙江龍盛、閏土股份和吉華集團國內幾家染料龍頭企業已經多次提價。

譬如分散染料,自3月1日起,常規分散黑上調5000元/噸,掛牌價達到5萬元/噸,這也是分散黑兩年來的最高價格,較去年同期2.8萬元/噸上漲78.57%;其餘分散染料品種最新報價較上月漲幅也均在10%左右。

“較分散的印染行業來說,上游染料行業的產能較爲集中,這也使得染料企業在產業鏈中強勢地位。一般來說,染廠漲價還要看客戶接受情況,但染料企業說漲就漲。”蕭山一家染廠表示。

記者注意到,在衆多企業的漲價函中,成本因素無疑成了染費上漲的導火索。

如2018年2月底,福建長樂等地區印染企業打響染費漲價第一炮。調價函稱,此次染費上漲的主要是基於近期染料、煤炭、工人工資等成本急劇上升的原因,企業負擔過重,不得不漲價。2018年3月初,南通地區11家印染企業統一發布提價函稱,企業的生存環境和生產空間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並在此節點上上調加工費用。

供需缺口前世今生

在染廠爲成本上漲叫苦不堪的同時,關於這一輪染費上漲的原因,記者聽到更多的是環保整治導致的供需失衡。

紹興印染行業相關人士甚至向記者指出,印染成本上漲只是染廠漲價的藉口,在很多情況下,即便是加錢也難找到接單的企業,這主要是由於染廠產能受限所致,而在背後,是因爲大規模的關停、搬遷,導致產能沒有跟上。

“染缸”是紹興的另一種別稱。從“一乘土竈兩隻缸”到“處處點火、家家冒煙”,印染行業曾是紹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產能一度佔據全國的三分之一、浙江省的二分之一。但是,印染行業,也成了“低小散”、“髒亂差”的代名詞。

爲了改變印染行業的尷尬現狀,2016年2月,紹興市出臺的《關於進一步推進印染產業集聚升級工程的意見》明確指出,到2017年基本完成印染產業集聚升級工程,力爭到“十三五”末全區除濱海工業區(馬鞍鎮)外,原則上不再保留印染企業。

當時,針對《意見》指出的搬遷整治時間表,“走過程”是業界人士普遍的觀點。然而,始料不及的是,2017年,轟轟烈烈的環保督察在全國各地上演。根據公開披露,浙江紹興,染料、印染等化工企業,成了被舉報的重災區。隨後,在紹興當地政府給出的整改意見中, “到2017年底完成搬遷整治”,成了很多染廠整治的時間大限。

今年1月,《浙江日報》報道顯示,2017年,紹興全力推進印染落後產能殲滅戰,基本完成182家印染企業的搬遷集聚和就地整治提升。報告指出,紹興市越城區剩餘的4家印染企業及柯橋區印染退出區的46家印染企業全部關停。

“染廠的關停、搬遷,對市場供需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基本是從退出區搬遷到濱江聚集區,也需要一個過程。在政策要求下,確實有很多染廠搬遷了,但重新開工需要時間,畢竟機械設備的重新開工需要經過反覆的調試。 ”上述紹興印染行業相關人士稱。

進入2018年,躲過了環保督查的染廠,並不意味着就萬事大吉。曾在印染行業斬獲無數榮譽的浙江富潤,是一家位居浙江諸暨(紹興轄區縣級市)的印染企業。今年2月,浙江富潤也出現在搬遷名單中。

實際上,在新興產業風起雲湧的今天,落後的印染產業,已成了當地政府圍剿的重點。關停整改搬遷,可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曾爲當地做出重要貢獻的印染產業何處何從,大家不妨拭目以待。

本文爲一點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