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社会,搜集一个人的数据极其方便。如今定义一个人,除了姓名年龄籍贯血型之外,还有身份证号、银行账号、微信号、支付宝账号、消费数据、医疗数据等等。

每天出现在什么地方,吃了什么东西,看了什么内容,都会被记录被分析。谁拥有这些数据,会比本人更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喜好习惯。

我们每个人就像在显微镜下的微粒一样,被识别和观察,这样的现象有一个名词,叫做“微粒社会”。

当平台收集到我们越多的信息,就能提供符合我们需求的服务,这是好事。但是另一方面,每个人都变得没有隐私,做点事都是被暗中偷窥,被动接收各种信息。

那“微粒社会”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影响?

人为什么会变得低欲望?理性消费的背后,是阶层逆袭的可能性大增

吉列的困局

微粒社会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暴露在无穷大的风险中,但也有很多潜在的机会,成就和保护自己的责任都落在自己的身上。

先讲一个故事,关于一个品牌,就是剃须刀市场最有名的吉列。吉列创建于1901年,起家就是垄断市场的地位。1917年在美国市场的占有率达到80%,吉列在剃须刀市场的霸主地位在20世纪无可撼动。

不过在几年前,吉列遭遇了一场危机。2012年,美国剃须刀崛起了一家叫做DSC的公司,成立短短4年内做到10亿美金市值,很大的冲击了吉列的市场地位。

2016年,美国线上剃须刀销售额,DSC占到了一半,而吉列线上销售才不过20%。到了2017年,吉列在全球市场份额从70%下滑到54%。

人为什么会变得低欲望?理性消费的背后,是阶层逆袭的可能性大增

那DSC用了什么招数去撼动吉列呢?答案就是老套的价格战。

DSC最开始火起来,是因为创始人杜宾做了一个病毒传播视频。他在视频里添加了不少金句。

比如说“你喜欢每个月花20美金在剃须刀上吗?19美金都给了费德勒!”这句话是说吉列剃须刀的品牌营销费用很高,但这笔钱最后都落在了消费者的头上。

还有“你以为剃须刀需要震动手柄、闪光灯和10层刀片吗?想想你帅气的爷爷当年一层刀片也用得很好!”这句话是在嘲笑吉列的产品过度研发。

所以,DSC主张的消费理念,就是够好用就行。它卖的剃须刀,每个月最低只需要1美元就能拿到五个刀头,最贵一档每个月也就9美元,这样的刀片就足够好了,根本不用花20美元买吉列。

人为什么会变得低欲望?理性消费的背后,是阶层逆袭的可能性大增

但在历史上,吉列是家百年企业,并不是第一次遇到过这种搞价格战的对手。20世纪30年代,美国曾经也是低价刀片横行。吉列那是轻松化解,这次为什么遇到了真挑战?

品牌的弱化

其实,品牌之所以强势,不仅是因为知名度高,还因为这些品牌还是一种社交货币。我买它,不仅是为了用它,还是为了让别人看到它,解读出我释放出来的某些信号。

比如买奢侈品、买最新的iPhone手机,就是为了显示自己的身份,让别人知道自己的消费档次。在这种品牌面前,搞价格战当然就没有用。

消费品不一定是要最贵,但一定要识别性强,这才是品牌强势的真正秘密,剃须刀也有类似的作用。

美国之前有过一个调查,剃须刀的直接购买者,80%都是女性,当然不是给自己用,而是送礼。女性送男性礼物,剃须刀很合适,价格又不贵。可以送男友、送老爸甚至送领导,是很好的社交货币。

人为什么会变得低欲望?理性消费的背后,是阶层逆袭的可能性大增

既然是社交货币,购买者当然很注重品牌,毕竟那是面子。让别人一眼就知道,自己送的东西值多少钱,至于好不好用,那是其次。不止在美国,2018年中国的电商数据,女性在购买剃须刀这件事上,比男性更舍得花钱。

正是这个原因,在100多年间,吉列的品牌营销,任谁都无法颠覆。那DSC为什么可以做到呢?

有人说是消费者智商税交多了,不愿意再被忽悠,这个解释有点道理,但还不够深入。因为人性是不变的,消费的欲望和消费品构成的阶层标识,这是人性永恒的追求,没那么容易改变。

本质上不是价格战管用了,而是强势品牌的社交货币作用弱化了,人们不在Care品牌标识。为什么呢?

这就是微粒社会带来的影响,人不能简单分成谁是精英阶层谁是下流社会。这些符号正在丧失它的魔力,每一个人都不一样。

当然品牌的作用还在,比如汽车、手机、名牌包这些能够强烈表达个人阶层的消费品,而且品牌的作用反而在加强。比如,2018年中国整体汽车市场的销量,28年来首次下滑,而豪华汽车的销量却涨了10%。大家还是要搞鄙视链,彰显自己的特性。

但是日常消费品市场,品牌确实有弱化的迹象。因为每个人的生活都在彼此远离,消费这件事上,你过你的日子,我过我的日子,互不相干。我就刮个胡子,要那么好干什么?这种商品社交货币的作用在迅速下降。消费者都是理性的,够好就行。

这不是个别现象,这是一个全球性的现象。日本的无印良品崛起、中国小米的崛起,都是这个现象的一个侧面。

人为什么会变得低欲望?理性消费的背后,是阶层逆袭的可能性大增

日本学者大前研一提出的“低欲望社会”,也是因为观察到日本的一个现象。大家有钱,但是不消费,因为很多消费不再起到标定一个人社会阶层的作用。

这就是微粒社会对于商业社会的影响,或许是很多巨头公司的灾难,反过来也是很多新兴品牌的机会。这就是“小而美”。

底层的逆袭

那微粒社会对个体有哪些影响?

在原来的社会里,每个人都是在某种归类里面生活的。是血缘的、阶层的、身份的、职业的、地域的,每个人群分类,都可以成为你的资源。

在几年之前,如果你在外企工作、是海归留学生、就已经意味着你的优势,还是一个长期优势。反过来,如果是一个乞丐,一个无业游民,那毫无疑问就是社会底层,这是一个人的长期劣势。

但是观察一下这两三年发生的事,你会发现变化正在发生。

原来不起眼的身份,都出现了个别的成功者。一个快递小哥,月收入上万甚至是几万,已经是普遍现象;一个网红靠直播,可以带货上千万;前一阵刷屏的流浪大师沈巍,几乎是一夜成名。

人为什么会变得低欲望?理性消费的背后,是阶层逆袭的可能性大增

这听起来是好事,屌丝逆袭大有人在,谁都有机会。但另一事实是,所有的身份,都不能确保一个人的成功了。

一个海归留学生找不到工作,一个创业者因为欠债太多而被法院限制消费;明星一夜之间人设崩塌。你进入了一家著名公司职场也不见得顺利,原来的光环,并不能保证一个人的地位和财富。

这个变化就颠覆了原来人们对于人生发展的假设,以前是拥有了某个资源,基本就意味着可以终身依靠。比如考上了大学,拿到了大城市的户口,考取了公务员。

过去以为,人生是一个个台阶,可以顺着往上攀登。但是在微粒社会里,每一人的信息、喜好、欲望、习惯,全部暴露在外面,暴露在大数据面前。好运气或者是坏运气,会精准地降临在一个普通人身上。

人为什么会变得低欲望?理性消费的背后,是阶层逆袭的可能性大增

那“微粒社会”带来的真正挑战是什么呢?

微粒社会的挑战

从某种意义上说,现在的人久像古代的皇帝。古代的皇帝往龙椅一坐,下面一片大臣,谁都在讨好皇帝,但谁跟皇帝都不是一条心。

今天我们也是这样,手机上的软件,每天都在吸引你的注意力,让你点击它,它们对你的态度也很诚恳,也在不停满足你的喜好。但是无论结果是好是坏,只有你才是那个唯一对自己负责的人。

人为什么会变得低欲望?理性消费的背后,是阶层逆袭的可能性大增

这意味着一个人在这个时代,在环境和道德上是孤立无援的。不管你现在的位置是多么强悍和稳固,但绝对没有一劳永逸,随时随地都可能是命运的转折点。

这才是微粒社会对我们个人的真正挑战,每个人都要慎重自己的举止言行,对自己的未来负责。重新打造自己的通道,才能找到过河的方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