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德華

中東經常被描述爲“一個沼澤”。但更形象的比喻,是把它描繪成一種巨大的有毒的混合物。民族、宗教、種族和外國勢力,讓這個地區的人民儘管躺在黑金石油上面,但是卻多災多難。

敘利亞的東古塔和阿夫林仍然炮火連天,土耳其和美國這兩個北約盟國還在蔓比季相互對峙,也門內戰的硝煙仍然沒有熄滅,伊朗、卡塔爾和沙特之間的矛盾剪不斷亂還亂,巴以之間又出大事了。

自3月30日起,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組織1.7萬人開展名爲“迴歸大遊行”的持續抗議活動。據巴勒斯坦方面公佈的數字,在週五(3月30日)開始的“迴歸大遊行”中,已有至少17名巴勒斯坦人喪生,傷者人數超過1400。在加沙地帶,以色列軍隊使用包括槍擊在內的各種強硬手段,阻止示威者們逾越邊境。

哈馬斯號召舉行的這一示威行動計劃持續至5月15日,其背景是以色列今年將在這一天慶祝建國70週年。巴勒斯坦人將這一天稱爲“災難日”。

1948年以色列建國期間,大量巴勒斯坦人逃離或被驅逐出原住地。示威者強調,巴勒斯坦人有權重返自己的家園。以色列方面予以拒絕。人們普遍預計,美國將於5月15日將其駐以色列大使館從特拉維夫轉移到耶路撒冷。

週五抗議活動,只是預計爲期六週的非暴力抗議活動的第一天。營地和帳篷已經搭建好,爲孩子們搭建了操場,但幾天前,以色列人決定派遣100名狙擊手,準備對任何靠近圍欄的人使用武力。

爲了紀念那些被殺的人,巴勒斯坦當局宣佈星期六爲“全國哀悼日”。《以色列時報》評論稱,加沙地帶的統治者打算在接下來的幾周內,將更多的資源投入到這些抗議活動中;星期五哈馬斯的“成功”,預示着更多地方會發生更多的抗議活動,和更多的死亡事件。

在科威特的要求下,聯合國安理會在週五晚些時候召開了緊急會議,但未能就聯合聲明達成一致。

聯合國擔心,在未來數天,加沙地帶的局勢可能會繼續惡化。負責政治事務的聯合國副祕書長澤裏胡恩在會議上表示,以色列必須履行人權責任,會導致死亡的武力只能是最後手段,平民,尤其是兒童,決不能成爲標靶。

科威特駐聯合國大使曼蘇爾•奧泰比發表聲明,批評安理會未能對以色列採取行動。他說,“被佔領的巴勒斯坦人民對安理會感到失望,因爲沒有采取行動阻止這場大屠殺,並追究以色列的責任。”

耶路撒冷這塊地方几千年的歷史中,有10多個勢力佔據過,從猶太人、阿拉伯人、突厥人、蒙古人到十字軍等等不勝枚舉,所以“自古以來”是毫無意義的。理論上大家都有資格“自古以來”...

教派衝突、部落衝突、民族衝突、意識形態衝突、地緣利益衝突....中東現在還有什麼沒有衝突麼?仇恨種子已經種下,一定是要開花結果的。誰也好不了。看起來,如今中東雖大,但已經安放不得一張平靜的書桌了。要怪只能怪阿拉伯人自己不團結,成天忙於內鬥。

巴勒斯坦國的可悲之處在於,全世界都同情你,也只是同情而已。弱國無外交,都是用平民的血書寫出來的。

俄羅斯因爲兩個生死未卜的人,連遭歐美的大肆打擊;而以色列殺死17人,沒有一個站出來說話。這個時候的人權組織上哪兒去了?成天把人權掛在嘴邊當飯喫的歐美,又到哪去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