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河南商丘市睢陽區南20公里的高辛鎮的帝嚳(kù)陵,是五帝之一帝嚳的陵墓。始建於公元前2345年,距今已有4300多年的歷史。

現存墓冢爲一座高大土丘,南北長233米,東西寬130米。當地老百姓稱爲“皇帝墳”、“朝廷墳”。是商丘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讓人感到心酸的是,如今的帝嚳陵與農田相伴,周圍垃圾遍地。帝嚳陵四周沒有維修,一條小路可通往墓冢頂部。帝嚳殿等新建築,不倫不類,沒有一點帝王陵墓的莊嚴和肅穆。

帝嚳陵附近一個帝嚳陵歷史文化園區鳥瞰圖展板早已破舊。看樣子,當地政府也曾計劃投資對其進行保護開發,不知什麼原因,至今項目停滯不前。

帝嚳,姓姬,爲上古時期“三皇五帝”中的第三位帝王,即黃帝的曾孫。

帝嚳有四個兒子,大兒子棄是周王朝王室的祖先(他的後代建立了周王朝);二兒子契是商代王室的祖先(他的後代建立起商朝);三兒子,叫做摯,帝嚳死後,他接任帝嚳王之位,因爲政績不佳,讓位於帝堯;四兒子堯,就是帝堯,五帝之一。

“生而神靈,自言其名”,前承炎黃,後啓堯舜,奠定華夏基根,是華夏民族的共同人文始祖。歷代皇帝都下詔祭祀。帝嚳陵周邊的豫、皖、蘇、魯四省民衆對其世代祭祀,至今已延續了4000多年之久。

據考證,在漢族人口最多的100個大姓氏中,帝嚳之後佔59個。在《百家姓》438個姓氏中,有242個源於商丘。

臺灣省的“陳、林、黃、張、李、王、吳、劉、蔡、楊”十大姓氏中,有7個姓氏族根就在商丘。

史料記載,商丘帝嚳陵曾於西漢時維修,漢代曾建帝嚳廟,曹植曾作《帝嚳廟贊》:“木德治世,撫教天地,神聖靈賓。數訖四海,明並日月。”

宋太祖趙匡胤登基後下詔大修帝嚳陵寢併爲之立碑。元、明時期又經多次修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