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2018年9月部署任务区以来,该分队全体护理人员牢记维和使命,积极发扬“南丁格尔精神”,始终以“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对待每一位患者,累计导诊、配合手术、护理病人1245例,出色完成多次重症患者空中后送中的护理任务,积极配合开展各类培训,他们热情的服务、专业的素质、过硬的作风受到联南苏团及南苏丹各界广泛好评。由于后送飞机是八座的小飞机,飞行途中气流极易导致飞机颠簸晃动,后送小组护士郝继哲不敢有丝毫懈怠,严密监护患者病情,密切观察引流袋,及时排出血性积液,根据病人反馈及时给予低流量氧气支持,经过2个多小时的跨国飞行,顺利将病人送至乌干达恩德培三级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

文 / 刘卫伟 图 / 林佐楠

说起护士,印象里总是温柔可人的女性形象,可在第九批赴南苏丹维和医疗分队,6名男护却在维和任务区演绎着别样的“男”丁格尔。

李海(左一)指导任务区军事观察员心肺复苏术

手把手培训急救技能频频获赞

“Cross your hands and press the lower 1/3 of sternum with the bottom of your plam.”李海一边演示,一边口述着心肺复苏术动作要领,这是日前他为联合国军事观察员培训急救技能的一幕。平时话不多,工作点子多是战友们对李海的普遍印象,每次接到培训任务后,他都会提前了解受训人员对急救技能掌握情况,准备培训课程,培训中邀请受训人员一个个上手体验,手把手地指导纠错,帮助受训人员更好地掌握施救要领,多次赢得在场人员好评。联南苏团有关部门还专门发来邮件,对我维和官兵精湛的专业技能和负责的工作态度给予了高度称赞。

郝继哲在后送飞机上询问患者情况

跨国空中后送并不简单

2019年1月,一名来自阿维尔地区的病人转诊到分队治疗,病人左侧胸腔大量积液,呼吸困难,情况危急,分队急行胸腔引流术缓解病人呼吸困难症状,但因无法明确胸水性质,会诊后一致决定将患者后送至上级医院。由于后送飞机是八座的小飞机,飞行途中气流极易导致飞机颠簸晃动,后送小组护士郝继哲不敢有丝毫懈怠,严密监护患者病情,密切观察引流袋,及时排出血性积液,根据病人反馈及时给予低流量氧气支持,经过2个多小时的跨国飞行,顺利将病人送至乌干达恩德培三级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

李小龙(右一)协助进行开腹探查手术

吴晓为病人准备液体

​彻夜无眠的守候

记得刚来任务区不久,分队收治了一名偏瘫患者,因检查设备受限,果断决定紧急空中后送,但后送飞机安排在次日上午,这要继续等待一夜,患者病情持续加重,万一遇到突发情况,后果不堪设想。连日来,分队各点位都在超负荷运转熟悉新环境、新岗位,住院部连续收治的疟疾患者更是让住院护士吴晓、李小龙忙的不可开交,怎么办?关键时候更不能掉链子!两人合理安排分工,一方面确保偏瘫患者全程监护,另一方面按时护理其他住院患者,那一夜,漫长而顺利。后来听说,他俩还拒绝了护理组长加派人手帮助他们,那天夜里,他们一共喝了6包咖啡。

祝中奇进行治疗前准备工作

UN城里的“魔法师”

“魔法师”是许多外国友人对分队祝中奇护士的别称。记得一位友军因打篮球受伤被两位战友搀扶着到分队来做治疗,经检查是股四头肌拉伤,祝中奇果断出手,以关节松动术进行推拿治疗,减轻肌肉水肿,改善周围血液循环。只见他手法娴熟在病人腿上捏来摁去,弹拨肌肉,点压扶承、风市、伏兔、髀关等穴位,经过十多分钟的治疗,神奇的一幕出现了,他竟然不用战友搀扶自己可以慢慢行走。见证了如此迅速的康复治疗,病人竖起了大拇指连连称赞“It’s so amazing!”自此,中国医疗分队“魔法师”的名号在UN城里广为传播。

朱佩琦介绍背囊用品

糙汉子也有一颗细腻的心

“老朱,现在卧推多少千克了?”这是战友们和酷爱健身的手术室护士朱佩琦的日常问候语,这么一位“糙”汉子干起护理工作来可“细”的出奇。任务区条件简陋,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但手术室作业环境硬指标不能降,而作为手术室护士的老朱也有自己的门道,不管是术前手术器械、手术室空气消毒,术中手术配合,还是术后清洗整理,都是高标准、严要求,队里无人不夸他干活细腻。不仅如此,给黑人同胞扎静脉针是刚来任务区时大家面临的头号难题,处处留心的老朱却很快掌握了这门技巧,一双满是老茧的双手,一针下去,管路马上回血。

自2018年9月部署任务区以来,该分队全体护理人员牢记维和使命,积极发扬“南丁格尔精神”,始终以“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对待每一位患者,累计导诊、配合手术、护理病人1245例,出色完成多次重症患者空中后送中的护理任务,积极配合开展各类培训,他们热情的服务、专业的素质、过硬的作风受到联南苏团及南苏丹各界广泛好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