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看到就诊维和官兵出现的查疟体检热潮,雷权意识到一场“疟疾恐慌”正影响着官兵的心理健康.他及时报批南部战区,积极开展“中国军医进友军”义诊活动,在任务区多个维和部队中开展防范疟疾知识讲座,及时进行心理危机干预。经医院党委研究报上级党委批准,雷权被任命为中国第22批赴刚果(金)维和医疗分队队长,集中组训2个月,将于9月份与第21批完成轮换交接。

文 / 徐英

雷权,新疆军区总医院医务部副主任,2018年9月,作为队长,远赴非洲刚果(金)执行为期一年的维和任务。他牢记重托,不辱使命,带领着43名队员,奔赴抗疫前线。

使命召唤 沙场练兵全力备战

2018年的7月,恰逢暑假,儿子刚考上高中,前期因为工作原因,错过父亲周年忌日的他跟妻子商量,准备陪着才确诊为肺癌晚期的老母亲一起回山西拜祭——这原本是一家团聚、共叙乡愁的计划。

但,这一切却因为一纸命令而全部打乱。经医院党委研究报上级党委批准,雷权被任命为中国第22批赴刚果(金)维和医疗分队队长,集中组训2个月,将于9月份与第21批完成轮换交接。

此时的刚果(金)埃博拉正肆虐,政权更迭,国情错综复杂......雷权心里翻江倒海。

自古忠孝难两全。此时此刻,摆在他面前的又是一个两难的抉择。一边是忠心报国,一边是仁义孝悌,如何取舍,甚是艰难。在还不知自己病情的母亲面前,雷权低下了头,多年来,他最怕的是向母亲张口,可使命课题训练、安保、维稳......每一次的任务实际上是给母亲布置了新的任务。

雷权向医院党委表态:“请组织信任我,我一定坚决完成好维和任务!”

为了消除队员对疫情的恐惧,集训期强化训练是每一批队长要抓的头等大事,雷权也不例外。7月的练兵场烈日炎炎,雷权带领全队挥汗如雨进行体能训炼。课堂上,大到批量伤病员救治、埃博拉救护及武器装备性能讲解,小到一套防护服穿脱,他全程跟班作业并严格施训。

“队长为我们专门联系了埃博拉疫苗,解决了我们的后顾之忧,”分队年龄最大的王医生说。训练结束时,队员的性格、家庭、个人困难及职业经历早已在他心中造册,烂熟于心。

2018年9月20日, 新疆军区总医院学术厅前43名维和队员整齐列队,胸前佩戴鲜红的绶带,几个大字赫然醒目”为国争光,使命光荣”。接过“中国第22批赴刚果金维和医疗分队”的队旗,此刻的雷权心里清楚,这不是一面普通的旗帜,而是承载了43名兄弟姐妹的生命的旗。

立足杏林 创新医术防疟控疟

那是11月8日早上7时,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后,分队接到通知,12名埃及官兵陆续出现意识淡漠状态,且出现寒战、高烧、呕吐、四肢无力等症状.“立即启动防疟应急预案!”雷权一声令下,指挥组、医技组、护理组、后勤组分头行动准备接收批量伤员。

12名军人陆续被送来,他们表情凝重,沉默不语,还有2名被战友抬下车,有的战士下车后就剧烈呕吐,此时早已准备好的接诊护士,在安抚患者情绪的同时,迅速进行抽血化验、测量生命体征。

病区内,一场抗疟大战在紧张有序中进行......

病房爆满,在排队验血排除疟疾的附近官兵也越来越多,雷权每天三次查房雷打不动,听说有患者高热41度,他找到订餐员,询问病号饭的种类,并特意叮嘱精心准备高热病人的饭菜。在病房里,看到埃方陪护打开窗户通气,没拉纱窗网,他上前边讲解纱窗的作用边动手,就在拉网的瞬间,网上的一个小小破洞瞬间点燃了雷权安全防线的导火索。

“我们不能因为一点小纰漏让大家被毒蚊叮咬传染上疟疾,回去怎么向你们的家人交代?!”涨红的脸,暴露的青筋,高八度的音调,谁也没想到队长“打雷”了。平时无论谁家有亲人要手术,或发生变故,雷权总会积极与国内联系第一时间送上关心与问候,大家更知道,这个“爱心牌”大哥是可以交心的,无论谁遇到烦心事,他总是笑着倾听,幽默化解。

今天,队长急了!一场防疟会议立即在病区召开,扫荡式检查自动防蚊隔帘,蚊帐、纱窗是否有破洞,各个房间的防蚊设施是否齐备、患者及陪护对活动区域的是否严加控制......

为了加强自身防范,雷权带头服下了两粒青蒿素抗疟药,他心里清楚医务人员知道这药的副作用大,心里本就抵触,但在疫情暴发期,服药进行加强预防是上上策.和队员们一起忍受着服药后的恶心、乏力、甚至呕吐等一系列副作用,细心的雷权让炊事班特意为夜班的医务人员做了可口的加餐饭提高大家的抵抗力及免疫力......

看着高热的患者挣扎在冷与热的边缘,有扎实医学功底的雷权动起了心思,上网查资料,远程邀请国内名医会诊,在任务区,他和队员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疟疾新方法,在年轻的特战旅战士救治中疗效好,患者恢复快。当43名队员”零感染率”和就诊官兵”百分百治愈率”的战绩在任务区传开时,尼泊尔和埃及一级医院的军医不约而同地都成了理疗室的常客,他们是忠实的学徒,更是“中国医术”的热情传播者。

勇于担当 迎难而上播撒大爱

当看到就诊维和官兵出现的查疟体检热潮,雷权意识到一场“疟疾恐慌”正影响着官兵的心理健康.他及时报批南部战区,积极开展“中国军医进友军”义诊活动,在任务区多个维和部队中开展防范疟疾知识讲座,及时进行心理危机干预。

每当这位中国的“Commandar”出现在军营时,他真诚的微笑,友善的眼神伴着铿锵有力的话语总能传递出中国指挥的自信,赢得阵阵掌声. 然而作为唯一一位危急时刻担当持枪护卫的指挥,他的故事在任务区被传为佳话.

“感谢有中国分队的指挥长为我保驾护航,祝愿我们中乌友谊地久天长!”回忆起那晚被救的经历,这位乌拉圭军官眼含热泪,难掩激动.半夜3点,他突感胸部撕裂样疼痛,血压高达200MMHG,检查提示,可能患有极为凶险的夹层动脉瘤,患者情况危急,超出分队就治范围,必须紧急后送.“我来当护卫,立即出发!”雷权当机立断。这样的事在他身上已经不是头一回发生,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雷权的身影。

在联刚团组织的任务区各分队赴布卡武市监狱义诊的协调会上,大家各抒己见,提出了很多治疗及防护的意见,当进行到最后一项议程,确定谁来派出义诊专家的时候,场面变得有些沉闷。都知道尽管那监狱戒备森严,但还是曾经出现过集体越狱事件,关押在那里的很多都是身患艾滋病的重型犯人.就在其他几支分队还在犹豫的时候,一个坚定的声音传了出来,打破了会场的宁静,“我们中国分队来派义诊专家!”雷权言语简短,但却掷地有声。

“最危险的地方也是最需要我们分队的地方,大家做好艾滋病防护,我会一直陪在你们身边”,雷权真诚的话语激励并温暖着队员们的心。

到达监狱后,眼前的一幕幕还是令他触目惊心!黑暗、潮湿,乌黑的被褥散堆在床角,蚊蝇肆疟,缺医少药,HIV发病率甚至可达50%……

监狱里女囚犯眼中的冷漠和警惕和她们身上小宝宝那无辜清澈的眼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当看着中国医生为宝宝的健康跑前忙后,女犯人从最初的敌视、怀疑,变成了一个、两个越来越多的人拥上来,想和医生说点什么。保持高度警惕状态的雷权立即找到负责护卫的巴基斯坦战士,不断地维护着就诊秩序,以防止有报复心理的艾滋病患者伤害医生。看着边发放药品边时刻关注安全形势的雷权,义诊队员们开心地称队长是大家真正的“保护神”。

“中国医疗分队勇于担当,敢于作为,把官兵的健康放在首位,积极展开人道主义救援的做法,值得在战区推广。”战区司令赛义德对中国医疗分队给予充分肯定。

文化先行 传播友谊弘扬传统

做中非、中刚文化和友谊的传播者是多年来驻刚维和部队一直追逐的梦想。“我们要让更多的人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文化,了解丝路精神”,雷权在首届汉语教学课致辞中说到。汉语培训班是维和部队开展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第一位登上讲台的中文教员难掩自豪:“以丝绸之路文化精神彰显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雷权还积极组织并参与驻刚部队连续14年来举办的爱心接力活动。“这已经不是中国医疗分队第一次在儿童村开展义诊活动了,每年他们都会定期来,为我们的孩子和员工提供无偿体检义诊服务。我们非常感谢中国维和官兵的善举,祝愿我们友谊长久。”儿童村负责人卢西安说,传播中国友谊和中国文化,中国维和医疗分队一直在行动。

“为使我们维和生活更加丰富,队长鼓励大家成立了十多个兴趣小组,对我们进行了摄影、PS、太极拳等方面的培训,”队员汪伟基说。

看到长期封闭环境下的队员们出现了想家的情绪变化,雷权及时召开了“我为维和争光,还是维和为我添彩”的辩论会,重塑荣誉感的队员们组建了布卡武乐队,在远离祖国的任务区,创造着一个又一个惊喜。“布卡武新年音乐会”、“5.12”护士节、“我和我的祖国”音乐会等活动的成功举办,既丰富了队员的业余文化生活,又缓解了他们的思想压力,同时在任务区向外军展示着中国维和军人的风采。

“穿越万里云天,战旗迎风招展,我们是维护和平的蓝盔卫士,我们是维和的医疗队员,彰显国威军威,勇担使命在肩,不负生命之托,战救冲锋在前,牢记着祖国和人民的期盼,让世界的天空永远蔚蓝!”这是一首在雷权的倡议下队员们参与谱写的“维和队员之歌”,每当歌声飘扬在晚点名的篮球架下,雷权和队员们仿佛在经历一种心灵上的洗礼。

“出了国,我们就是祖国的一张名片。”接过联刚团战区司令颁发的嘉奖令,雷权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