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我們中國人來說,民族和國家是極爲重要的一個概念;

幾乎所有能夠得上知名的國產品牌或企業,我們都爲之驕傲自豪;不論是網絡聲援,還是購買支持,國人從未缺席。

但爲何國產車,卻無太多人聲援呢?

近日中汽協發佈了4月的汽車產銷數據,迎來了中國汽車銷量連續下滑的第11個月,同時還有一個重要數據值得關注。

2019年4月,中國品牌乘用車市場份額跌至37.1%;換句話說4月份中國消費者購買的乘用車,接近三分之二都是外國品牌。

這也是自主品牌份額連續第13個月同比下滑,並且創造了從2016年以來的最低市場份額記錄。

自主品牌還有救嗎?份額連續13個月同比下滑,近2/3國人買外國車

自主品牌乘用車市場份額

將2019年第一個季度市場份額,與2018年第一個季度進行對比;我們可以發現,從-2.4%到4月份的-5.2%,同比降幅正在逐步拉大。

數據表明:在中國車市越來越慘烈的競爭中,自主品牌節節敗退,市場份額正在被外國汽車品牌逐步蠶食!

我們不禁疑惑:難道我們國家的自主汽車就這麼弱雞嗎?

亦或只是因爲中國民衆對國產車的固有偏見,影響了消費者做出更好的選擇?

自主品牌還有救嗎?份額連續13個月同比下滑,近2/3國人買外國車

畢竟單就配置性價比來比較,同價位下國產車是肯定高於外國品牌的;而合資車,無論是配置,還是車型都沒有緊跟潮流。

有的合資車,十年前是咋樣,十年後的今天還是那樣,變化小得讓人看不出來,但這樣的合資車還是會有消費者賣單。

而2019年一季度銷量排名靠前的自主品牌車企中,只有長城、比亞迪,以及打醬油的華泰三家實現了銷量的同比增長;上汽、吉利、長安等車企相比上年同期均出現了下滑。

自主品牌還有救嗎?份額連續13個月同比下滑,近2/3國人買外國車

是以認定自主品牌市場份額大跌,是因爲國內消費者的固有偏見;那不還有長城、比亞迪銷量增長了嗎?

所以,更重要的原因是現階段汽車對於國人而言是大額消費,試錯成本太高,不像手機即便不合心意,最多也就一個月工資;國產車品質實在是沒辦法讓人相信,有些弱雞!

大家可以多問問周圍買國產車的朋友,二次購車,是否會再次選擇國產車,大部分人的答案顯而易見。

要想贏得國內消費者支持,就要提升設計水平和製造工藝,出產品質過硬的國產車。但汽車製造水平沒法一蹴而就,只能徐徐圖之!

自主品牌還有救嗎?份額連續13個月同比下滑,近2/3國人買外國車

然而在如此險惡的中國市場環境下,自主品牌還有時間來慢慢提升嗎?

當車企營運都成問題了,還如何抽調資源投入研發和工藝改進?

看看一汽、東風(二汽)這些大型汽車集團,它旗下汽車銷量大頭是由合資品牌,還是半死不活的自主品牌構成?

自然得出一個結論:自主品牌被這些擁有先發優勢的大集團耽誤了!

那自主品牌只靠民營車企,還有救嗎?

時至今日,難道指望着國家再次出臺政策扶植國產車企?還是舔着臉號召全體國人支持國產車?

不!

自主品牌唯有自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