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看诊手记:儿子耍混 父亲放纵 最后坑了谁?

今天早上八点,我准时到达了我工作的地点——急诊外科诊室。

病人不是很多,在大约30分钟后,我才接诊了第一位患者:年轻男性,满脸是血,醉醺醺、晃悠悠地走进了我的诊室。

“您好,怎么伤的?请坐下,我为您检查一下伤口。”

“坐什么坐!你是不是瞎子,没看我流着血呢吗?还不赶紧给我止血,我都快死了!”

我的内心顿时有些不悦,新的一年,新的开始,第一个患者怎么会是这样。我没有说什么,带上手套检查他的伤口。

“怎么伤的?”

“你哪那么多废话?赶紧给我处理伤口!”

伤口长约5cm,创缘整齐,伤及皮下,活动性出血,伤口周围散布一些玻璃渣子。

“我问你是怎么伤的,是为了更准确的评估你的伤情,以便更好的处理伤口。”其实在我内心中的初步判断患者应该是打架伤的,啤酒瓶子砸的。

“喝酒喝多了,撞墙上了,自己摔的。”他的回答怨气十足。

我为他做了伤口加压包扎止血,又用浸泡温水后的纱布擦干他脸上的血渍。

“怎么伤的?”我再次问他。

“我就是喝多撞墙上了,墙上有个钉子,给我划伤了,行不?”

“你的伤口很长、很深,需要缝合,伤口旁有一些玻璃渣子,我在清创的时候,会尽量帮你清理干净。而且,我建议你去拍一个头颅CT,排除一下颅内是否有损伤。”

“什么?还要照CT?不用!”

“你的伤口很长很深,应该是暴力损伤,所以建议拍一个头颅CT。”

“不拍!快TM给我处理伤口!”

“那你就签个字,但是如果头晕、头痛加重,或自己感觉有其他什么不舒服的,那就赶紧来医院。”

“知道了知道了!我签我签!真废话!”

“你的伤口大概长5cm,是需要缝合的,缝合前是需要把头发刮掉的。”我看着他那五颜六色的头发,其实心里大概想到了他的回答。

“还要刮头发,缝什么针,老子做这个发型花了五百多!”

我放下手中写病历的笔,就那么默默地盯着他看了十几秒钟,就那么默默地看着。

“上过学吗?懂得最基本的礼貌吗?能好好说话吗?”我实在忍不下去了,新年的第一天,我已经很耐心地跟他解释了,换来的却是这般的无理取闹和咒骂。然后我开始不惯着他了。

“CT不照你已经签了字,缝合你如果拒绝,也可以签字。伤是你自己的,我告知你一切后果,责任自负。”

“不缝,我签字!”

“包扎伤口需要刮除周围的头发。”

“不刮!”

“你今天喝酒了,破伤风针打不了,记得酒醒后24小时来医院把针打了。”

“不打!”

今天是2019年的第一天,这个患者是我接诊的第一位病人……

我看着他头上的敷料有血渗出,再次对他说,“你真的需要拍一个头的CT,而且你的伤口是需要缝合的,缝合是为了伤口愈合得更快和减少感染的机率,杜防......”

还没等我说完,他就恶狠狠地甩给我一句,“不缝!我签字!真墨迹。”

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无奈在病历本和门诊工作日志上记录下了整个过程,并让患者签了字。

这时候,这个小伙子的父亲来了,走路左摇右摆,满口酒气,看样子也喝了不少。我真奇怪,这大早上,这俩父子怎么喝这么多酒。

然而让我更震惊的是,当我再次耐心地、不厌其烦地把小伙子的病情和他父亲交代了一遍后,建议他做头颅CT和清创缝合,他爸也是仍然满不在乎地拒绝了,并对他儿子的选择大力支持。

我只好无可奈何地继续完善病历书写和门诊工作日志,写好后,交给了他们。儿子看了看病历本,又看了看我,不屑一哼,然后就当着我的面,把病历本撕了个稀碎,扔进了垃圾桶...

然后醉醺醺的父亲带着醉醺醺的儿子,两人相互搀扶着醉醺醺地走了,留下一脸懵的我。

我也是醉了......

然后就在晚上快下班的时候,抢救室给我打来了一个电话,叫我去会诊。我去了一看,躺在抢救室里的就是上午那个喝多的小伙子。头颅CT:蛛网膜下腔出血。

哎……

通过这个病例我想给大家两个提醒:

对患者和陪同人员的提醒:饮酒会引起一些基础疾病的严重并发症,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要相信医生的判断,配合医生的检查及治疗。因为喝酒导致的头部外伤,出现的颅内损伤的病历是很多的。往往一部分饮酒的患者不配合医生的检查,导致了漏诊,希望陪同人员能对其进行劝说。而且,许多人的误区是,伤口进行缝合后,会留疤,这是一个极大的错误认知,清创缝合是为了更好地促进伤口愈合和防止感染,减少瘢痕的形成。

对医护人员的提醒:对于醉酒患者要做好认真的查体,排除基础病的并发症和因醉酒后的意外摔伤。做好解释工作,告知其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不良后果,耐心劝说患者进行检查和配合医生的治疗。如果患者不配合,应做好病例的记录和签字。

请把这篇文章转给所有人看到。

关注“医路向前巍子”,和大家分享更多疾病知识和生活误区!远离悲剧,健康人生从阅读每一篇有温度的科普开始!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