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看診手記:兒子耍混 父親放縱 最後坑了誰?

今天早上八點,我準時到達了我工作的地點——急診外科診室。

病人不是很多,在大約30分鐘後,我才接診了第一位患者:年輕男性,滿臉是血,醉醺醺、晃悠悠地走進了我的診室。

“您好,怎麼傷的?請坐下,我爲您檢查一下傷口。”

“坐什麼坐!你是不是瞎子,沒看我流着血呢嗎?還不趕緊給我止血,我都快死了!”

我的內心頓時有些不悅,新的一年,新的開始,第一個患者怎麼會是這樣。我沒有說什麼,帶上手套檢查他的傷口。

“怎麼傷的?”

“你哪那麼多廢話?趕緊給我處理傷口!”

傷口長約5cm,創緣整齊,傷及皮下,活動性出血,傷口周圍散佈一些玻璃渣子。

“我問你是怎麼傷的,是爲了更準確的評估你的傷情,以便更好的處理傷口。”其實在我內心中的初步判斷患者應該是打架傷的,啤酒瓶子砸的。

“喝酒喝多了,撞牆上了,自己摔的。”他的回答怨氣十足。

我爲他做了傷口加壓包紮止血,又用浸泡溫水後的紗布擦乾他臉上的血漬。

“怎麼傷的?”我再次問他。

“我就是喝多撞牆上了,牆上有個釘子,給我劃傷了,行不?”

“你的傷口很長、很深,需要縫合,傷口旁有一些玻璃渣子,我在清創的時候,會盡量幫你清理乾淨。而且,我建議你去拍一個頭顱CT,排除一下顱內是否有損傷。”

“什麼?還要照CT?不用!”

“你的傷口很長很深,應該是暴力損傷,所以建議拍一個頭顱CT。”

“不拍!快TM給我處理傷口!”

“那你就籤個字,但是如果頭暈、頭痛加重,或自己感覺有其他什麼不舒服的,那就趕緊來醫院。”

“知道了知道了!我籤我籤!真廢話!”

“你的傷口大概長5cm,是需要縫合的,縫合前是需要把頭髮刮掉的。”我看着他那五顏六色的頭髮,其實心裏大概想到了他的回答。

“還要刮頭發,縫什麼針,老子做這個髮型花了五百多!”

我放下手中寫病歷的筆,就那麼默默地盯着他看了十幾秒鐘,就那麼默默地看着。

“上過學嗎?懂得最基本的禮貌嗎?能好好說話嗎?”我實在忍不下去了,新年的第一天,我已經很耐心地跟他解釋了,換來的卻是這般的無理取鬧和咒罵。然後我開始不慣着他了。

“CT不照你已經簽了字,縫合你如果拒絕,也可以簽字。傷是你自己的,我告知你一切後果,責任自負。”

“不縫,我簽字!”

“包紮傷口需要刮除周圍的頭髮。”

“不刮!”

“你今天喝酒了,破傷風針打不了,記得酒醒後24小時來醫院把針打了。”

“不打!”

今天是2019年的第一天,這個患者是我接診的第一位病人……

我看着他頭上的敷料有血滲出,再次對他說,“你真的需要拍一個頭的CT,而且你的傷口是需要縫合的,縫合是爲了傷口癒合得更快和減少感染的機率,杜防......”

還沒等我說完,他就惡狠狠地甩給我一句,“不縫!我簽字!真墨跡。”

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氣,無奈在病歷本和門診工作日誌上記錄下了整個過程,並讓患者簽了字。

這時候,這個小夥子的父親來了,走路左搖右擺,滿口酒氣,看樣子也喝了不少。我真奇怪,這大早上,這倆父子怎麼喝這麼多酒。

然而讓我更震驚的是,當我再次耐心地、不厭其煩地把小夥子的病情和他父親交代了一遍後,建議他做頭顱CT和清創縫合,他爸也是仍然滿不在乎地拒絕了,並對他兒子的選擇大力支持。

我只好無可奈何地繼續完善病歷書寫和門診工作日誌,寫好後,交給了他們。兒子看了看病歷本,又看了看我,不屑一哼,然後就當着我的面,把病歷本撕了個稀碎,扔進了垃圾桶...

然後醉醺醺的父親帶着醉醺醺的兒子,兩人相互攙扶着醉醺醺地走了,留下一臉懵的我。

我也是醉了......

然後就在晚上快下班的時候,搶救室給我打來了一個電話,叫我去會診。我去了一看,躺在搶救室裏的就是上午那個喝多的小夥子。頭顱CT:蛛網膜下腔出血。

哎……

通過這個病例我想給大家兩個提醒:

對患者和陪同人員的提醒:飲酒會引起一些基礎疾病的嚴重併發症,如: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等。要相信醫生的判斷,配合醫生的檢查及治療。因爲喝酒導致的頭部外傷,出現的顱內損傷的病歷是很多的。往往一部分飲酒的患者不配合醫生的檢查,導致了漏診,希望陪同人員能對其進行勸說。而且,許多人的誤區是,傷口進行縫合後,會留疤,這是一個極大的錯誤認知,清創縫合是爲了更好地促進傷口癒合和防止感染,減少瘢痕的形成。

對醫護人員的提醒:對於醉酒患者要做好認真的查體,排除基礎病的併發症和因醉酒後的意外摔傷。做好解釋工作,告知其可能出現的併發症和不良後果,耐心勸說患者進行檢查和配合醫生的治療。如果患者不配合,應做好病例的記錄和簽字。

請把這篇文章轉給所有人看到。

關注“醫路向前巍子”,和大家分享更多疾病知識和生活誤區!遠離悲劇,健康人生從閱讀每一篇有溫度的科普開始!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