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孫過庭《書譜》曰:“《樂毅論》、《黃庭經》、《東方朔畫贊》、《太師箴》、《蘭亭集序》、《告誓文》,斯並代俗所傳,真行絕致者也。”孫過庭還推斷,王羲之“寫《樂毅》則情多怫鬱,書《畫贊》則意涉瑰奇,《黃庭經》則怡懌虛無,《太師箴》又縱橫爭折。


趙孟頫中楷書《故總管張公墓誌銘》



趙孟頫中楷書《故總管張公墓誌銘》



趙孟頫中楷書《故總管張公墓誌銘》



趙孟頫中楷書《故總管張公墓誌銘》


趙孟頫中楷書《故總管張公墓誌銘》



趙孟頫中楷書《故總管張公墓誌銘》



趙孟頫中楷書《故總管張公墓誌銘》



趙孟頫中楷書《故總管張公墓誌銘》



趙孟頫中楷書《故總管張公墓誌銘》



趙孟頫中楷書《故總管張公墓誌銘》



趙孟頫中楷書《故總管張公墓誌銘》



趙孟頫中楷書《故總管張公墓誌銘》



趙孟頫中楷書《故總管張公墓誌銘》



趙孟頫中楷書《故總管張公墓誌銘》



趙孟頫中楷書《故總管張公墓誌銘》



趙孟頫中楷書《故總管張公墓誌銘》



趙孟頫中楷書《故總管張公墓誌銘》



趙孟頫中楷書《故總管張公墓誌銘》



趙孟頫中楷書《故總管張公墓誌銘》



趙孟頫中楷書《故總管張公墓誌銘》



趙孟頫中楷書《故總管張公墓誌銘》



趙孟頫中楷書《故總管張公墓誌銘》



趙孟頫中楷書《故總管張公墓誌銘》



趙孟頫中楷書《故總管張公墓誌銘》


趙孟頫中楷書《故總管張公墓誌銘》



趙孟頫中楷書《故總管張公墓誌銘》



趙孟頫中楷書《故總管張公墓誌銘》


《東方朔畫贊》的作者乃西晉夏侯湛,《文選》卷四七注引臧榮緒《晉書》曰:“夏侯湛,字孝若。譙國人也,美容儀,才華富盛,早有名譽。與潘岳友善,時人謂之‘連壁’。”東方朔則是漢朝頗具傳奇色彩的人物,字曼倩,平原厭次人。少失父母,爲兄嫂所養,年十三學書,十五學擊劍,十六學詩書,十九學孫武兵法。寓目能誦,過耳則諳於心。善辯。武帝即位之初,“徵天下舉方正賢良文學材力之士,待以不次之位,四方多上書言得失”、“朔文辭不遜,高自稱譽,上偉之,令待詔公車”。後得武帝愛幸,爲常侍郎,拜太中大夫,給事中。朔頡頏傲世,正諫明節,然以詼諧取容。朔雖詼笑,亦時察武帝顏色,直言切諫,上常用之;白公卿在位,朔皆敖異,無所爲屈。所以人謂東方朔道潔而跡穢,質清而文濁。《史記》、《漢書》皆列有傳。《東方朔畫贊》,《文選》題名爲“東方朔畫贊一首並序”。

《贊》前半部分爲序文,後半部分是四言一句的韻語。王羲之用小楷書寫的《東方朔書贊》是書法史上的名作,又稱《像贊》、《畫贊》,梁朝陶宏景在《論書啓》中曾提及此作。唐褚遂良《右軍書目》著錄王羲之書跡,將此帖列爲正書第三卷。徐浩《古蹟記》載:玄宗開元五年(717)十一月五日,收綴大小二王真跡,得百五十八卷。其中有大王正書三卷,爲“《黃庭經》第一,《畫贊》第二,《告誓》第三。”不過,徐浩以爲“《畫贊》是僞跡,不近真。”天寶年間(742-755),王羲之正書尤爲寶貴,《畫贊》與《樂毅》、《黃庭》、《太師箴》、《累表》、《告誓》等,但得成篇,即爲國寶。宋朝宣和年間(111-125),內府曾藏此書跡,《宣和書譜》卷第十五有著錄。現在所能見到的帖本,臨本有唐臨本,亦有刻本,然文字皆脫漏缺損。流傳有緒的成篇足本,現在已很難覓得。此書跡末行有“水和十二年五月十三日書與王敬仁”15字。

唐張懷瓘《書斷》(下)載:“王修,字敬仁,濛之子也。著作郎。善隸,求右軍書,乃寫《東方朔畫贊》與之。昇平元年卒,年二十四。”永和十二年爲公元356年,昇平元年爲公元三五七年。關於王修的最早記載,見《世說新語》文學第四注引《文字志》,曰:“修字敬仁,太原晉陽人。父濛,司徒左長史。修明秀有美稱,善隸行書,號口‘流奕清舉’。起家著作郎,琅邪王文學,轉中軍司馬,未拜而卒,時年二十四。” 唐人臨本絹本。縱26.7釐米,橫53.28釐米。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傳爲唐人臨本,共31行,有多處缺字、脫字。帖後有“此唐人臨右軍書芾”八字,似爲米芾所題,然用筆不如米書峻利跳宕。孫過庭《書譜》曰:“《樂毅論》、《黃庭經》、《東方朔畫贊》、《太師箴》、《蘭亭集序》、《告誓文》,斯並代俗所傳,真行絕致者也。”孫過庭還推斷,王羲之“寫《樂毅》則情多怫鬱,書《畫贊》則意涉瑰奇,《黃庭經》則怡懌虛無,《太師箴》又縱橫爭折。”此臨本書法風格沖淡雍容,類似虞世南《夫子廟堂碑》。越州石氏本拓本。日本束京國立博物館藏本。30行。文字多處有脫漏,特別是第一行至第四行的上端,對照《文選》原文,第一行缺“大夫諱朔字”五字,第二行缺“爲東陵郡故”五字,第三行缺“其事先生瓌”五字,第四行缺“貴也故薄遊以取”7字。刻本筆畫比臨本瘦勁,結字無臨本平正遒整,欹側之態顯而易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