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奧迪車內異味致癌事件”發酵兩個月有餘,那爲何奧迪異味維權車主不能接受一汽-大衆奧迪方面出示的檢測結果。一汽-大衆奧迪銷售事業部在《回覆函》中稱,依據具備CNAS、CMA等車內空氣質量認證資質的多家第三方權威機構多輪送檢,以及具有同等國家認證資質的一汽-大衆氣味檢測實驗室對批量車輛的質檢監測,根據“乘用車內空氣質量評價指南(GB/T27630-2011)”顯示,一汽-大衆生產的奧迪車型車內甲醛、苯等揮發性物質濃度均在國家標準範圍之內。

就“異味致癌” 奧迪稱揮發性物質濃度符合國家標準 維權車主代表不認可 

本報記者 陳茂利 北京報道

“異味致癌”抑或是“甲醛、苯等揮發性物質濃度均在國家標準範圍之內”?奧迪異味維權車主和廠商兩方各執一詞。就發酵已久的“奧迪車內異味致癌”事件,近日一汽-大衆奧迪方面給中國質量新聞網發送了《回覆函》。

一汽-大衆奧迪銷售事業部在《回覆函》中稱,依據具備CNAS、CMA等車內空氣質量認證資質的多家第三方權威機構多輪送檢,以及具有同等國家認證資質的一汽-大衆氣味檢測實驗室對批量車輛的質檢監測,根據“乘用車內空氣質量評價指南(GB/T27630-2011)”顯示,一汽-大衆生產的奧迪車型車內甲醛、苯等揮發性物質濃度均在國家標準範圍之內。

不過,檢測結果並未得到奧迪異味維權車主的認可。“肯定不認可。你自己找的檢測機構,自己去檢測,你沒有接受消費者和全社會的監督,你說合格,是沒有說服力的。”奧迪異味維權車主代表方某的愛人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我們要等待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的處理,期待能尋找到妥善的處理辦法。”

對此,《中國經營報》記者提出,希望一汽-大衆奧迪方面出示第三方權威機構的“檢測報告”,以及一汽-大衆氣味檢測實驗室對批量車輛的質檢監測的結果,但截至發稿,未收到一汽-大衆奧迪方面的回覆。

“既然消費者有這個反映,奧迪爲什麼不能理直氣壯地說,車主說到哪裏檢測,咱們就到那裏檢測。以消費者認可的方式,證明自己的車沒有問題,這不更好嗎?”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常務副理事蘇暉分析稱,“我覺得奧迪這麼大的一個品牌,不能用這種‘和稀泥’的辦法或者避其要害說檢測合格,毫無疑問出廠必須經過檢測。這個問題由來已久,可以由管理部門牽頭搞個社會調查,而不是簡單由奧迪說合格就合格,廠家自己認爲合格不行,得社會公認合格纔行。”

奧迪被質疑“掩耳盜鈴”

“奧迪車內異味致癌事件”發酵兩個月有餘,那爲何奧迪異味維權車主不能接受一汽-大衆奧迪方面出示的檢測結果?記者關注到,自奧迪異味門事件爆發以來,“公開檢測奧迪內飾材料,還公衆事實真相”便是以方某的愛人、豆豆在哭爲代表的奧迪異味維權車主的訴求。

“目前,社會公衆認可的檢測是深圳消協的檢測,我們拿一汽-大衆做的檢測和深圳消協做的檢測對比發現:一、深圳消協的檢測做得很全面,做了主觀測評和客觀測評。主觀測評邀請了工程師、媒體代表、315志願者、車主代表等坐到奧迪車內去感受,參與者普遍反映異味使人難受;客觀測評顯示車內甲醛、TVOC超標。也就是說深圳消協的檢測,主觀測評和客觀測評的結果是一致的。但是一汽-大衆的檢測結果是合格的,但消費者的主觀感受是聞了車內異味難受,現在有100多位車主患癌症,主觀感受和客觀結果不一致。第二,深圳消協的檢測是接受全社會的監督,它是公開、公平、公正的,別人都認可它。那麼一汽-大衆的檢測接受了誰的監督?有消協的參與嗎?有車主代表參與嗎?有新聞媒體參與嗎?有相關的專家和技術人員參與嗎?都沒有。”方某的愛人表示。

方某的愛人認爲,一個產品是否合格,不是廠家說了算,是消費者說了算。廠家拿出檢測報告作爲證據,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消費者使用產品的感受是異味使車主有不同程度的身體不適,現在有100多名車主患癌症的客觀事實存在,因此一汽-大衆拿出檢測報告的行爲對消費者是一種欺騙。

對於方某的愛人質疑的主觀感受和客觀結果不一致的情況,記者關注到,一汽-大衆奧迪方面在《回覆函》中表示,作爲國內最早進行車內空氣質量管控的乘用車企業,一汽-大衆擁有覆蓋車型開發生產售後全流程的車內空氣質量保證體系。依靠國內最高水準的整件廂、整車艙,國內最先進的液相色譜儀和氣質聯用儀等硬件分析設備,以及與德國奧迪同標準的“金鼻子團隊”主觀評價體系,一汽-大衆對所有零件材料、零件整體和車輛整體的氣味和散發性能,進行包括甲醛實驗、冷凝實驗、總碳實驗以及國家標準規定的八項有毒有害物質等在內的多項實驗,從而保證車內的空氣質量滿足國家標準及德國大衆的空氣質量管控要求。

異味致癌關係難以界定?

白血病、腫瘤致病的機理、條件以及與奧迪車異味之間的關係難以界定?

有媒體報道,該媒體分別諮詢了國內知名醫院、血液病專家、腫瘤專家求證白血病、腫瘤致病的機理、條件以及與奧迪車異味之間的關係,專家們的回答幾乎是一致的:沒有相當數量的醫診和病理樣本爲基礎的分析,僅僅根據常規判斷,無法針對相關問題作出任何回答。

對此,方某的愛人對此表示不能認同。方某的愛人告訴記者,自己和3個患病家屬共4人曾就“能否確定異味與致病直接因果關係”請教了307醫院中毒救治科一名教授。該教授告訴他們,確立奧迪車異味與白血病之間的因果關係,需要做四方面的工作:第一,先要檢測奧迪車的內飾材料,使用的哪些材料是非環保的,是有毒的,這些材料釋放哪些有毒氣體,這些有毒氣體指向哪些癌症,而這個車主恰恰得了這個癌症。第二,車主出示手裏的診斷證明。得鼻炎的、咳嗽的、患哮喘的、肺紋理增粗的、血小板減少的、血象異常的等都算。第三,檢測這個車內的空氣質量,只要超標了就會對人體造成傷害。第四,進行流行病學的調查,例如:調查2013年~2016年間,奧迪生產的車都賣給了哪些車主,確認有多少車主買了車出現了身體健康問題。”

記者關注到,此前《南方週末》記者在《向奧迪宣戰的白血病人》一文中,採訪了北京大學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教授潘小川,潘小川認爲,如果每天都在污染物超標且較爲封閉狹小的車裏待上兩三個小時,確實有很高的健康風險。“苯可能導致白血病、肺癌,甲醛可導致鼻咽癌及肺癌等。但首先要覈實患者的確診患病情況,其次應有權威機構來提供車內的檢測報告。這對個人來說是很困難的,這些因素需要進行系統的、設計嚴密的流行病學調查。”

廠商抑或是車主,誰應該牽頭髮起對“異味車輛”進行權威檢測?有奧迪車主告訴記者,自己在撥打奧迪官方客服電話反映問題時,被告知可以尋找第三方權威檢測機構進行檢測。但方某的愛人認爲,這不應該是消費者處理的問題,而是應該把不合格產品給廠家,然後由廠家找出問題,解決問題。

有業內人士指出,即使有能力承擔一筆不小金額的檢測費用,但車主出具第三方權威檢測機構檢測的結果也並不一定能得到廠商的認可。“我覺得這個問題是行業主管部門無能,沒有人替消費者撐腰,因爲這個事是費力不討好,檢測出來得花一筆大的費用,誰來出錢是個問題。等於在這個問題上,沒有部門敢於站出來維護消費者權益,還市場一個公平。”蘇暉表示。此外,他建議,可以由管理部門牽頭搞個社會調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