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陵墓因为总是有许多贵重的陪葬品,许多盗墓者就贪心里面的财宝,多次对皇陵进行挖掘破坏。历史上许多宏伟的皇陵都在盗基者的挖据下遭到破坏无法完整地保存下来。唯独有一座皇陵,历经千年,却是完好无损,这就是武则天的“万年寿域”—乾陵。她的陵墓被刀剑劈砍过,被大炮机枪扫射过,但都没有被打开。

千年过去,汉武帝的茂陵被搬空了,唐太宗的昭陵被打开了,康熙皇帝的骨头都凑不齐了,唯独武则天的乾陵独善其身。乾陵修建于公元684年,位于陕西省乾县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这项工程历时二十三年完成。

梁山像一位女性的躯体仰卧大地,风水先生认为此地大有利于女主。所以女皇武则天将梁山选作了自己和其夫唐高宗百年后的“万年寿域”。在梁山上修建陵的时候,正逢盛唐。,国力雄厚,所以,武则天对乾陵的修建不惜血本。乾陵的建筑规模宏大,造型富丽,堪称为“历代诸皇陵之冠”。

这座陵寝仿造当时的长安城格局,将其分为南北主轴线49公里,并且布局分为皇城、宫城和外郭城。而且在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寝“龙盘风翥”的基础上,更加发展与完善了。根据后来的文物工作者探测与研究,认为在唐高宗与武则天的乾陵中,所陪葬的宝物至少有着五百吨。

在乾陵的前后通道的两侧,各有着四间石洞,在这石洞内装满了当时唐朝最值钱的奇珍异宝,不但摆满了各种金银祭器,还珍藏着一件顶尖级国宝《兰亭序》,武则天让这件宝物随看自己长埋于地下1300多年。这乾陵中有着如此丰厚的宝藏,自然是吸引了无数的盗墓者、匪军,甚至是起义军。他们纷纷想尽办法,要来撬开乾陵。可以说从武则天躺入陵墓的那一刻,梁山上便再也没有了安宁之日。

第一个来打乾陵主意的便是唐末造反大军领袖黄巢。黄巢领着六十万部攻入长安后,先是烧杀抢掠了一番,便前往了梁山西侧,因为有人告诉过他,在梁山西侧黄土地下埋藏着大量碎石。这个消息无疑透露出了进入乾陵的入口很可就是在那里。黄巢带领大军浩浩荡荡地跑到梁山西侧开始挖掘。

他们利用铁锹锄头等工具,几乎将半座梁山都铲平了,但就是找不到乾陵的入口,最后唐军反扑,黄巢迫于压力,不得已撒离了梁山,却是留下了四十米深的“黄巢沟”。黄巢不知道自己其实是挖错了方向,唐朝皇帝战意将修建陵产生的碎石放在了远离墓口的位置,为的就是保护自己的皇陵不被后世偷盗。

在五代的时候,耀州节度使温韬也打过乾陵的主意。他带领了数万人马前去挖掘,但几次挖掘的过程中都遭遇了风雨,在当时的迷信思想作崇下,他只得作罢。而后一直到民国时期,国民党将军孙连仲也看上了这座陵基,他率领一个现代化整编师,带着机枪大炮前往梁山,想要学着孙殿英炸慈禧墓和乾隆墓的样子将乾陵炸开。但令他想不到的是,当墓道刚被炸开一点儿的时候,顿时天气大变,起了大风,飞沙走石,几个士兵被石头撞击,当下便吐血身亡。

就这样,乾陵在千百的历史中,一直保持无损。前后数十万大军都前来挖陵墓。不过是徒劳无功而已。乾陵的入口成为了一个谜。一直到1960年的时候,几个农民无意中发现了乾陵墓的真正入口。后来,陕西省成立了乾陵发掘委员会在当年的4月3日正式开始挖掘乾陵。

整个挖掘记录显示,乾陵的通道其实是在梁山主峰东南半山腰部,是由堑壕和石洞两部分组成。整个堑壕深十七米,而且墓地里的墓道呈现出斜坡状,道路曲折叠加。粗略统计了一下,墓道一共用了石条约八千块。而且石条之间使用铁栓板拉固,再用锡铁汁灌注,令其与石条融为一体。

当年的考古工作者根据墓道内的情况与《旧唐书·严善思传》所记载的文献相对照——“乾陵玄阙,其门以石闭塞,其石缝隙,铸铁以固其中”——发现相吻合,便断定乾陵不曾被盗墓。

乾陵成为了唯一未被盗掘的唐代帝王陵墓,是武则天所选的陵寝风水好,还是另有隐情?乾陵墓的保存完好成为了历史死结,还未被后人探得真伪虚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