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道稱在二十七日晚間一個小行星與地球擦肩而過,惹得紫金山天文臺的工作人員一身冷汗。此次的小行星與地球的最近軌道距離約爲0.014天文單位,這是怎樣的一顆小行星,如此幸運的躲過此劫,還有下一次嗎?

紫金天文臺發現了一顆近地小行星與地球親密的接觸,它於27日晚18時18分在地球邊緣掠過。

在二月底的時候,紫金山天文臺就使用近地天體望遠鏡觀測到了這顆行星,並把它的情況報告給了國際小行星中心,因此使用小行星監測網對它的行蹤進行觀測,通過全球聯合觀測,最終確定爲新的近地小行星,它的編號爲2018DH1。

這個最新發現的近地小行星半徑爲2.10天文單位,絕對星等爲21.1、軌道週期爲3.04年,偏心率爲0.60,目前科學家還無法估測小行星的大小,需要對它進行下一步的詳細觀測。

這顆近地小行星屬於阿波羅型,它們共同的特點是偏心率大、軌道傾角大。這主要是與短週期彗星有關係。這樣的近地小行星科學家已經發現了三十多顆,它們的體積小,直徑只有四百到八千米。這種阿波羅小行星有很扁的軌道,有些軌道和地球軌道相交,因此危險係數較高。

宇宙當中天體的化分,只要是和地球軌道最近距離不到1.3個天文單位,都被稱之爲近地天體,如果天體臨近地球,並且它的寬度超過140米,那麼危險係數較高,因此很多近地天體對於地球的安全來說都有威脅性。

每年這種近地小行星都會被發現,科學家們對它們進行研究,主要考察它對於地球的影響力。如今美國宇航局已經啓動了太空警衛計劃,這個計劃主要是對的近地天體進行全面的觀測。計劃開始之初科學家們監測尺寸大於一千米的近地天體,如果這種天體和地球發展撞擊,後果不堪設想。地球每年都會和一些近地小行星不期而遇,大多數是有驚無險,但是我們也要時刻警惕小行星給地球帶來的威脅性,防患於未然纔是最重要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