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伟大艺术品的诞生传世,赝品制造活动一直如影相随。虽说赝品毕竟是赝品,永远无法凌驾于真品之上,但如果仅从技术和物理属性角度,赝品达到可以乱真,甚至超越真品,也不是什么难事。虽说不至于“假作真时真亦假”,但“假作真时假亦真”,却也是有可能的。汉·凡·米格林就是以制作风俗画大师维米尔画作赝品而闻名,死后画作价格直线上升,甚至让后世人一直争议,他到底是二流画家还是艺术大师?

“造假”也能成就大师?为活命而画,逃得脱死罪逃不脱命运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荷兰政府开始追寻和修复那些被纳粹收缴的画作,对涉及倒卖走私大师作品的行为绝不姑息,一旦被定罪便可能面临绞刑死罪的惩罚。在奥地利萨尔茨伯格附近的一座盐矿里,盟军挖出了一批大师杰作。是由帝国元帅戈林私藏在那里的。希特勒作为一名绘画爱好者,对属下的艺术品味要求很高,曾被他贬为暴发户品味的戈林只得“奋起直追”,附庸风雅地收藏了这一大批画作,其中有一幅以前大家都没看到过的维米尔作品《基督与通奸者》。

“造假”也能成就大师?为活命而画,逃得脱死罪逃不脱命运

荷兰人群情激愤,“是谁把荷兰的国宝卖给纳粹的?”追本溯源,从一位德国银行家,到一位荷兰艺术品交易人,最后锁定了一名叫汉·凡·米格林的二流画家,此人曾在法国的西维埃娜靠为旅游者画像谋生。起初米格林咬死不认的,可经过警方长达6个月的严审,特别是断了他吸食吗啡的来源,米格林只好招认这幅画是他自己的画的。此话一经流出,立刻成为酒吧里的嘲笑话题,经验丰富的老法官更是立马识破的米格林的“诡计”,推测他一定想用两年的造假罪,蒙混过有可能的死罪。

“造假”也能成就大师?为活命而画,逃得脱死罪逃不脱命运

不仅如此,米格林还宣称,他还伪造过6张维米尔的作品,其中包括在鹿特丹极有地位的罗斯曼斯博物馆最显著位置处悬挂的那一幅,还有一幅挂在爱丁堡的国家画廊。这些作品曾得到过艺术批评家和全世界专家们的极高赞誉,荷兰著名艺术批评家,皇家博物馆馆长伯伦迪亚斯就曾对其中一幅画评论道:“不管是漂亮的签名,还是基督以及面包上面的点画法,在说服我们相信面对的是维米尔的真迹——我倾向于说这是唯一的真迹。”

“造假”也能成就大师?为活命而画,逃得脱死罪逃不脱命运

为了证实“米格林所说的,那些维米尔作品都是他自己画的”到底是不是真的,法官决定让这位已经55岁,疯疯癫癫、争吵不休的江湖画家再画一幅《基督和通奸者》。而这时的米格林因为戒断吗啡身心备受折磨,但他还必须要按着荷兰著名艺术批评家所说的规格尺寸,画出这幅维米尔的画,如果不能过关,他就无法证明卖给纳粹的画作不是维米尔真迹,也就很有可能要面临绞刑的惩罚,当时的新闻头条也鼓噪着同一论调:米格林这次是为了保命而画画。

“造假”也能成就大师?为活命而画,逃得脱死罪逃不脱命运

米格林被送到画室,每天还能得到少许吗啡补给,他让人找回他原来的画笔、颜料和画布,在两名武装看守和好几名机警挑剔的艺术批评家眼皮子底下开始作画。当画作完工时,荷兰政府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宣布:“米格林以一位艺术大师如火纯青的技法作画,一幅体现了17世纪一位著名画家精髓的画慢慢就显形了。已经没有一点疑问了,这个疯疯癫癫的天才的确画了7幅维米尔名下的画。”

“造假”也能成就大师?为活命而画,逃得脱死罪逃不脱命运

维米尔自画像

媒体及坊间纷纷改变“风向”,称米格林可能是有史以来最了不起的赝品制造者,他本人的绘画技艺也堪称伟大。所以很多人又开始疑惑,他为什么不画自己的画呢?其实米格林年轻的时候就已经崭露头角,曾得过一些奖,并在两次展会上卖光了自己的作品。可是批评家们不喜欢他,因为他作品中的传统成分而特别谩骂他,对他的作品大加鞭挞,说他是个人“二流画家”。为了反驳这些瞧不起他的批评家,米格林菜“密谋”出“冒名计划”,本打算先冒充一幅,等卖出去再说出真相,打脸那些艺术评论家。

“造假”也能成就大师?为活命而画,逃得脱死罪逃不脱命运

真迹与仿品

可制作赝品的暴利引诱米格林一发而不可收,靠着卖赝品,他曾积累了五六处房产和好几家夜总会,而且吸食吗啡,喜欢美女也都需要大量金钱。赝品的致幻作用也是支撑他一直冒充下去的动力之一,他曾对鹿特丹博物馆的馆长说:你们博物馆收藏的那些维米尔真迹可能是假的······这一刻在米格林心目中,“假作真时真亦假”已经成立了。他利用著名大师的名字销售自己的作品,一共赚了280万美元。

“造假”也能成就大师?为活命而画,逃得脱死罪逃不脱命运

维米尔著名作品《戴珍珠耳环的少女》

因为通过了“赝品”测试,米格林最终被取消了纳粹通敌罪,死罪已免,但还是因活罪——造假,而被判处了一年监禁。因为让那些趾高气扬的艺术批评家们大出洋相,荷兰的公众开始喜欢这位赝品制作大师,在当时的一项民意调查中显示,米格林是荷兰名气第二大的人。因为得到威尔赫尔明娜女王的赦免,他其实没有服过一天刑,可就在当年,米格林还是因为心脏病突发,于12月30日离世。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