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史上最偉大的香港電影TOP100-99《辣手神探》

相信看完本部電影的同學心裏心中都會感慨,這位暴力美學大師已經將香港黑幫和槍戰渲染成了神話,此後不會再有導演超越了。

本片上映的時候,筆者還未出生。 27年後回首望去,最慶幸和感嘆的依然還是那些已經老去的人正值年華正貌。

外表俊郎混血兒的黃秋生

當然還有二十年前和二十年後容顏幾乎沒有什麼變化的梁、週二人。

梁朝偉的角色可以說是《無間道》的前身,這個角色亦正亦邪,徘徊在正邪之中,充滿了矛盾和衝突。梁朝偉在此片中飾演的臥底阿浪一角,直接影響了十年後的《無間道》。其中有一場戲,讓人過目難忘:

臥底,是很複雜的一種角色,在戲劇的世界裏面演一出最複雜的戲。孤獨、焦慮、壓抑,活在絕望和希望共存的世界,遊走在生與死的邊緣。在這樣的情況下,當影片中的關鍵事件發生的時候,演員要如何把握角色的情緒表達是非常非常難的一件事。

最終還是開了槍,但是難掩開槍一瞬間的內心的驚愕和無措:

然後,就是接下去這一個讓觀衆終身難忘的鏡頭了:阿浪射殺海叔之後,轉身向黃秋生走來。因爲要掩飾自己臥底的身份,所以強忍痛苦和眼淚,面對黃秋生一笑。但經過他之後立馬悲從心來。

接着瞬間發狠,從黃秋生處躲過機關槍,把海叔剩下的弟兄全部幹掉了。他雖然身份是臥底,但跟着海叔和這幫兄弟已經很多年,情如父子,有如手足。所以掃射完畢之後,猶如殺了自己的親人,震驚,猶疑,萬念俱空。

幾十秒之內完成了三種微表情的瞬間轉變,堪稱教科書級表演。

如果一個社會只有《古惑仔》這樣的影片,它絕對會腐蝕一代人,不能定義說《辣手神探》就是絕對正能量的紅色電影,但卻能引發社會對正義的渴望。

對於這部電影,其實不得不提的是它創作的背後故事。

電影裏槍彈火藥共用掉10萬鎊,總耗費達一百多萬港幣。在最後的醫院爆炸戲份中,考慮到安全問題還只用了吳宇森開始預算的四分之一的彈藥。

後來知名度更高的《無間道》只是十年後劉偉強對吳宇森充滿敬意地抄襲。因爲兩部片子有太多的相似佈局。同樣的警方臥底,同樣的正邪莫分,同樣的自我認同混沌,同樣的無奈屈從於命運,甚至於臥底主角都由梁朝偉扮演。

但兩片的不同正由梁朝偉淋漓盡致地體視。

梁在《辣手神探》中扮演的臥底眼神清澈堅定,他在優雅的殺戳中清醒地知道自己的終極目標,他有自己儘量堅守的底線原則,在爲達到目的近乎不擇手段地背叛中備受煎熬。所以,一定還會有許多觀衆清楚地記得,他拔槍面對海叔時,痛苦得近乎扭曲的臉上,那一絲詭異的微笑。

因爲真實身份深藏地下的痛苦,所以他特別渴望脫離一切,他的理想是到北極圈住,終日沐浴陽光,無懼無匿,無拘無束地了卻一生。

《無間道》中的臥底警察陳永仁卻已進入不堪的中年。梁朝偉飾演的角色塵滿面,鬢如霜,下巴上凌亂的鬍髭,不甚規整的頭髮明白地告訴觀衆,這個男人已不在乎生活的過程,與此同時,梁的眼神裏只剩迷惘和對自己生存狀態的一絲自嘲。

同是自我認同的混亂,阿浪是苦悶,陳永仁卻是糾結。前者是力圖認真地生活,後者只是莫名含糊地活着。所以《辣手神探》對人性是同情性理解,多有尊重,而《無間道》只是告訴觀衆,人們就是這樣,大家都混混沌沌,概莫能外。

或許劉偉強真的比不了巔峯時期的吳宇森。

但時間有時是良藥,有時也是毒藥。

2002年,《風語者》投資1.2個億,北美票房不過4000萬,全球票房7700萬。

2003年,《記憶裂痕》投資6000萬,北美票房5800萬,全球票房9600萬左右。從那之後,他再沒有在好萊塢執導過影片。09年,《赤壁》上映,情節怪誕不合理,人物設計更是莫名離奇,後來的《太平輪》號稱鉅製,卻索然無味。

回頭看看,1993年的《終極標靶》,到2003年的《記憶裂痕》,剛好十年。

而與吳宇森齊名的徐克也拍出了《龍門飛甲》這樣的自毀名頭之作。說起徐克,大家想起的會是《黃飛鴻》,會是《新龍門客棧》,會是《東方不敗》等等。經典電影數不勝數,他的電影總帶有狂狼灑脫的俠之情懷。那些精彩的男男女女浮世衆生的故事,不過是一場朦朧的夢,而那感覺、那意蘊,心頭腦海、揮之不去。然後徐克北上後的作品缺沒有再創造出香港時期的經典,這也可能是劍走偏鋒,過於沉湎於技術層面有關,被人劇本編劇層面、故事的邏輯性與嚴密度爲人所詬病。比如《狄仁傑》核心的推理部分極其簡陋,沒有層次,沒有呼應,也沒有柳暗花明。更不用說《龍門飛甲》情節的生硬拉造。

電影是個江湖,香港電影更是江湖。在香港電影輝煌的那些年中,隨便一個關於沉浮的故事都能拍成部電影。這幾年看過的所有純港片,全都帶着一種深入骨髓的絕望和無奈。《踏血尋梅》如是,《老笠》如是,《樹大招風》如是,更不要說那部爭議極大的名字都不能提的電影。

這個江湖已經不再適合我們了,我們都太念舊。那昔日的江湖,是什麼?是古道熱腸,是俠肝義膽,是道義至上。而今日的江湖,充滿了爾虞我詐,不擇手段,利益是唯一值得考慮的因素。念舊什麼呢?是香港四絕色?還是徐老怪攝像機下那些美人?又或是墨鏡王每逢片子裏臺詞中的不知所云?那確實是一個港片的黃金時代。看看近些年的電影,讓人懷疑暴力美學大師和麪北而上的杜琪峯是否真的存在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