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羹堯,自幼讀書,頗有才識。公元1700年中進士,授職翰林院檢討。曾多次擔任四川、廣東鄉試考官,累遷內閣學士。後升任四川巡撫,成爲封疆大吏。年羹堯還不到30歲。對於康熙的格外賞識和破格提拔,年羹堯感激涕零,在奏摺中表示自己“以一介庸愚,三世受恩”,一定要“竭力圖報”。

到任之後,年羹堯很快就熟悉了四川通省的大概情形,提出了很多興利除弊的措施。而他自己也帶頭做出表率,拒收節禮,“甘心淡泊,以絕徇庇”。康熙對他在四川的作爲非常讚賞,並寄以厚望,希望他“始終固守,做一好官”。

年羹堯才氣凌厲,恃上眷遇,師出屢有功,驕縱。行文諸督撫,書官斥姓名。請發侍衛從軍,使爲前後導引,執鞭墜鐙。擅作威福。年羹堯自恃功高,驕橫跋扈之風日甚一日。結黨營私。當時在文武官員的選任上,凡是年羹堯所保舉之人,吏、兵二部一律優先錄用,號稱“年選”。貪斂財富。年羹堯貪贓受賄、侵蝕錢糧,累計達數百萬兩之多。

《甄嬛傳》中,甄嬛在與皇上得一次談話中,僅談到一句話,就奠定了皇上的決定,其實,起初皇上對年羹堯是十分糾結的裁決,畢竟年羹堯戎馬一生,爲他打下江山社稷,但是功高蓋主的事絕對不允許發生,年羹堯晚年做的事情,簡直如日中天,對皇室的權威也不放在心上。皇帝只好忍痛裁決了年羹堯,以儆效尤。

甄嬛談到:“小人同利之時,暫相黨引成爲朋黨,等到見利而爭先或利盡而交疏時,則互相賊害”。歐陽修的《朋黨論》就爲皇上解決了燃眉之急,也暗示皇上如何剷除年羹堯。

年羹堯調職後,內外官員更加看清形勢,紛紛揭發其罪狀。雍正以俯從羣臣所請爲名,盡削年羹堯官職,並於當年九月下令捕拿年羹堯押送北京會審。十二月,朝廷議政大臣向雍正提交審判結果,給年羹堯開列92款大罪,請求立正典刑。其罪狀分別是:大逆罪5條,欺罔罪9條,僭越罪16條,狂悖罪13條,專擅罪6條,忌刻罪6條,殘忍罪4條,貪婪罪18條,侵蝕罪15條。雍正說,這92款中應服極刑及立斬的就有30多條,但念及年羹堯功勳卓著、名噪一時,“年大將軍”的威名舉國皆知,如果對其加以刑誅,恐怕天下人心不服,自己也難免要背上心狠手辣、殺戮功臣的惡名,於是表示開恩,賜其獄中自裁。年遐齡及年羹堯兄年希堯奪官,免其罪;斬其子年富;諸子年十五以上皆戍極邊。年羹堯幕客鄒魯、汪景祺先後皆坐斬,親屬給披甲爲奴。雍正四年,叱吒一時的年大將軍以身敗名裂、家破人亡告終。雍正五年,雍正帝赦免了年羹堯諸子,交年遐齡管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