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收購完成後,順榮股份原實控人吳氏家族的吳緒順、吳衛紅、吳衛東分別持股11.64%、9.55%、9.50%,三七互娛原實控人李衛偉、曾開天分別持股23.01%、21.05%。3年半的時間,吳氏家族減持三七互娛股份約11.62%。

本週一(5月13日)收盤,三七互娛(002555)發佈了一則公告,公告稱收到吳氏家族《關於減持計劃實施結果》的告知函,宣告其大宗交易股份減持計劃已完成,合計減持3770萬股。

吳氏家族減持不止,三七互娛的“類借殼”後遺症到底坑了誰?

此前的3月13日,公司公告稱收到吳緒順的通知,已將其持有的2120萬股直接換購銀華MSCI中國A股交易型開放式指數證券投資基金份額,本次股份換購完成後導致吳緒順的持股比例從6.12%降爲5.12%,該部分換購已於2019年2月13日單獨進行了預披露,不屬於此次大宗交易減持計劃範圍。

這不是“安徽首富”吳氏家族的第一次減持,事實上,僅2018年至今,吳緒順、吳衛紅、吳衛東合計減持就已經超過50次,而且根據公開信息可以看出,吳氏家族幾乎不在意是否逢高減持,是高也減、低也減,不計代價地套現。

從年初20元/股以上的高位,到年末10元上下的低點,從吳緒順延續三七互娛的前身順榮股份董事長之職,到去年12月8日終於卸任,無論花開花落,潮漲潮覆,吳氏家族一直在減持,一年之間就減持了12.39億元之巨。

下圖是去年11—12月,三七互娛價格處於10元左右的相對低位時,吳氏家族頻繁減持操作。

吳氏家族減持不止,三七互娛的“類借殼”後遺症到底坑了誰?

2015年12月,吳氏家族的吳緒順、吳衛紅、吳衛東分別持股11.64%、9.55%、9.50%,合計持股超過30%,而到了2019年5月13日吳氏大宗減持暫告一段落,公司總股本約21.2487億股,吳緒順、吳衛紅、吳衛東合計持股約3.8827億股,佔公司總股本比例爲18.27%。3年半的時間,吳氏家族減持三七互娛股份約11.62%。

這奇葩操作的由來,要追溯到2014年,三七互娛上演了至今爲止A股市場上最精彩的一出“類借殼術”。

1

聰明的“類借殼術”

實現A股上市,理論上只有IPO和借殼這兩種手段,當然歷史上也發生過極個別的其他情況,本文不論。

借殼雖較IPO稍易,但依然要滿足苛刻的條件,至少要同時滿足資產變更和實控權變更。

二者同時發生,即是借殼;先滿足一項,另外一項逐漸滿足,這就是“類借殼”。類借殼的好處是規避監管,或曰鑽政策的空子。

吳氏家族減持不止,三七互娛的“類借殼”後遺症到底坑了誰?

2014年,三七互娛正處於遊戲市場競爭極度激烈,急需大量金錢助推發展的階段,但當時IPO兩遭暫停,IPO緩不濟急,借殼在急切之間也難以找到各方面合適的,於是,三七互娛採取了“類借殼”手段,先變更資產、再緩圖實制權轉移。

三七互娛與順榮股份一拍即合,後者2011年以汽配業務上市,但連年虧損,市值僅有10多億,早已被貼上了殼股的標籤。

由於三七互娛的資產規模遠大於順榮股份,爲了規避證監會的審查,順榮股份在2014年12月和2015年12月分兩次通過定增分別收購了三七互娛60%和40%的股份,收購總價近50億元。

收購完成後,順榮股份原實控人吳氏家族的吳緒順、吳衛紅、吳衛東分別持股11.64%、9.55%、9.50%,三七互娛原實控人李衛偉、曾開天分別持股23.01%、21.05%。爲了不發生實控權的變更,吳氏家族三人組成一致行動人控股超過三成,而李衛偉和曾開天則分別持股,吳氏家族持股比例最高仍是名義上的實控人,但李衛偉和曾開天則在事實上掌控了公司。

此後,三七互娛採取了漸進式的更名手段,順榮股份2015年2月更名爲“順榮三七”——乍一看還以爲是藥企;2016年1月,再度更名爲“三七互娛”。

千萬不要覺得這樣更名實在太累,每一次更名,三七互娛的股價都會飆漲一波,2015年牛市時,還曾經創下連續十個交易日漲停的戰績。

2

吳氏家族謀退

從市值十多億,披星戴帽岌岌可危的退市邊緣,通過一系列高明的操作後,吳氏家族成了總資產接近百億,2018年胡潤榜的安徽首富。

如果這還不叫成功,那世上真是沒幾件事算成功了。

功成,就要身退。對於吳氏家族而言,儘管名義上是大股東,吳緒順老先生任職董事長,但吳家每一個人都明白:這是一場盛大的表演,三七互娛本質上是個遊戲公司,它不屬於吳家。

那首歌怎麼唱的來着?該配合你演出的我演視而不見。

股市中身價再高,不如變現。何況,吳氏退出本就是這場演出原定的謝幕表演。

下圖是三七互娛的十大股東,三七互娛的創始人李衛偉、曾開天爲第一、第二大股東。

曾合計持股超31%的吳氏家族吳衛紅、吳衛東、吳緒順,通過2018年的12.39億元減持,以及剝離掉自家汽配業務的9億元股份,截至今年3月31日仍佔股3.7億股。

以均價12元計算(今日三七互娛收盤價:13.83元),吳氏家族的三七互娛股份價值約44.4億。

吳氏家族減持不止,三七互娛的“類借殼”後遺症到底坑了誰?

吳氏家族的順榮股份,在被借殼之前,旗下資產僅剩估值約13億的汽配廠,汽配廠的資產價值接近當時順榮股份的市值——嗯,即使是在殼股裏,市盈率如此低也不好找。

吳氏家族已經以價值9億元的股份爲代價,剝離了三七互娛中的汽配業務。也就是說,“早就夠本了”。

2015—2019,三年,純賺價值44.4億元的股份+已經套現的12.39億元。

看看這個賬目,你是不是覺得很魔幻?無怪乎有人將被借殼形容爲“爽過敲鐘”。

是啊,辛苦一生,榔頭棒槌加機牀,也就攢下10億的家底,資本市場上做一些騰挪、扮演一下空頭董事長、敲一敲董事會決議上的人名章,三年多,賺足好幾輩子的錢,還成了一省首富。

3

“類借殼術”中,誰得利?誰喫虧?

乍一看,吳氏家族大賺特賺,三七互娛的李衛偉、曾開天是不是喫了大虧?

不是的。

吳氏固然賺足了真金白銀,但李、曾在2014—2015殼股緊俏的那兩年,獲得吳氏家族的密切配合,資產騰挪上市後,在話題刺激+更名等一系列操作下,通過飆漲的股價,在二級市場融到了三七互娛籍以發展的大量金錢。

而且,儘管吳氏家族有“賤收”三七互娛旗下汽配板塊之舉,但大節上,吳氏從不參與遊戲業務的經營與管理,而是老老實實地接受做富家翁的命運,從不給李、曾找麻煩。

雙方的博弈、談判,當然是貫穿始終的,但總體來說,合作愉快。

各逞其利、各得其所,吳家大賺,李、曾同樣也是大賺。

股票是零和博弈,那麼,誰喫虧了呢?

不用往前看多麼遠,還是將時間撥回到2018年初吧,彼時,三七互娛股價20—25元,吳氏家族開始了一年50次頻繁大筆交易套現。股價隨之跌倒。

前面說過了,目前,吳家仍持股3.7億股,這些股份,花朵財經(F-Finance)不敢說有朝一日全部被變現,但幾乎可以肯定,股民們必將在未來的數年中不斷見到本週一那樣“減持完成”的公告。

在2018這一年,虧的人是誰呢?在接下來這個不斷套現的過程中,如果有人虧,又是誰呢?

當然是投資者,是所謂“小散”。

吳氏家族減持不止,三七互娛的“類借殼”後遺症到底坑了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