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福利 | VIP級5人導展,帶你探訪故宮“祕不示人”之地!

這是2018年第4場松果導展

? 地點:北京故宮西華門

⏰ 時間:2018年4月11日 上午9:40

? 人數:5人(VIP級導展,人數有限)

?? 導覽嘉賓:吳十洲教授

? 報名方式:見文末松果君留言!!

2017年11月的“習特會”讓神祕的寶蘊樓走進了公衆視野。

寶蘊樓,位於故宮西側,緊鄰西華門,是一處磚木結構的西洋樓,自1915年建成以來,近百年間一直祕不示人

寶蘊樓選址在武英殿西側,曾叫鹹安宮,康熙次子允礽曾被囚禁於此。後來,這裏成爲清代八旗大臣子弟學習的地方。可惜清末一場大火,將鹹安宮燒燬,只留下鹹安門一處遺存。

1915年,寶蘊樓建成後,曾用於存放珍貴文物。

2013年開始,故宮開始對寶蘊樓進行修繕,2015年,修繕完成,如今作爲“故宮博物院院史陳列”的專用場所,展示百餘年故宮的歷史變遷。寶蘊樓經常出現在重要國事活動的行程中,尚未對全體遊客開放

本次活動,我們邀請了故宮學學者、中國社會科學院院教授、《紫禁涅槃:從皇宮到故宮博物院》的作者吳十洲先生,帶隊參觀寶蘊樓並作相關講解。現場還有神祕嘉賓。

寶蘊樓的歷史變遷

1911年,辛亥革命後,退位的宣統皇帝溥儀暫居紫禁城的後宮區,前朝的所有宮殿全部由北洋政府接管。1913年初,北洋政府決定將瀋陽故宮及河北承德避暑山莊所藏文物運到北京。而當時京城缺少妥善保管文物的地方,所以決定在鹹安宮舊址上建造一處庫房,用來存放國寶。

1915年寶蘊樓建成,入藏文物有3150箱,23萬多件。這批文物多是金石玉寶和祕笈,所以就把庫房命名爲“寶蘊樓”,並制石質匾額安於北樓正面。

在傳統中國古建築羣裏,寶蘊樓獨樹一幟,是按照西洋建築的式樣設計建造的,共有北、東、西三座磚木結構的單體樓房,採用封閉周邊式佈局,圍繞鹹安宮舊址的北、東、西三面,與鹹安門形成圍合。總建築面積爲1646.9平方米。

外觀上,三座樓均採用城磚砌築牆身。外牆面抹飾水泥,並劃出規整的矩形格,再刷紅漿。窗子窄長,所有窗戶的線腳均飾白色。門窗均爲雙層,外層爲鐵門鐵窗。

寶蘊樓最初修建是爲了保存文物,隨着國家分批次將文物調撥給相應的博物館,寶蘊樓內已被清空。2013年,故宮開始了對寶蘊樓的修繕工作,樓內原有的木質展櫃、西式立柱以及地板等在修復中保持原狀。儘可能使用原做法原工藝,保留原有構件,以確保各單體建築及文物遺存修繕前後保持風格一致。

2015年,寶蘊樓修繕完成,如今作爲“故宮博物院院史陳列”的專用場所,展示百餘年故宮的歷史變遷

參與本次活動,你將有機會與故宮學學者吳十洲教授和故宮原副院長李文儒先生一起,參觀寶蘊樓,領略百年故宮博物院史。

?

成功參與本次活動的小松鼠,我們會送你一本吳十州教授的作品《紫禁涅槃:從皇宮到故宮博物院》,線下也能更深入地瞭解紫禁城的故事!

?

松果福利社

? 《紫禁涅槃:從皇宮到故宮博物院?

作者:吳十洲

定價:69.00元

頁數:480頁

開本:32開

裝幀:裸脊鎖線精裝

書號:978-7-5201-1774-6

出版時間:2018年1月

【作者介紹】

吳十洲,本名吳衛國,1953年生,畢業於南開大學,歷史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故宮學學者,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物與博物館專業碩士教育中心主任。出版有《兩週禮器制度研究》《紫禁城的黎明》《乾隆一日》《帝國之雩——18世紀中的乾旱與祈雨》《歸去來兮:那些去往臺灣的文化名家》等著作。

【內容介紹】

記述了從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設立“小朝廷”至今的故宮百年曆史,展現了一座皇家宮殿成爲國家級博物館的發展歷程,讀者能從中看到一座皇宮的變遷,也能看到一個國家從封建末期到國民革命到內憂外患再到和平時代的歷史軌跡。

作者參閱了大量檔案資料,對故宮百年曆程中的重大事件進行了翔實的描述,如“南北和議”與“清室優待條件”“小朝廷”時期的國寶流失和復辟夢,日本之干涉,逐溥儀出宮,故宮開院、故宮博物院成立初期的艱難,國寶大遷徙,共產黨接手故宮博物院之後的建設,文物遷臺和臺北故宮的建立,故宮大修與“平安故宮”工程,故宮學的設立等。

還包括有故宮與盧浮宮、白金漢宮、克里姆林宮、艾爾米塔什、凡爾賽宮等世界級皇宮博物院的比較,北京故宮與臺北故宮的交流等內容。

內附百餘幅老照片和藏品圖。

Learn More

Contact us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