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頂“碳纖維第一股”的光威復材在2017年9月上市後,於今年4月2日晚間披露上市後的首份年報。公司去年實現營收9.49億元,同比增長49.87%;實現淨利潤2.37億元,同比增長18.99%;基本每股收益爲0.77元/股。公司擬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3元。

“碳纖維”光環

光威復材是國內碳纖維領域的龍頭企業,也是國內第一家實現碳纖維工程化企業,打破了國外壟斷,填補國內空白。公司擁有碳纖維行業的全產業鏈佈局,形成五大業務板塊,並具備碳纖維及碳纖維複合材料生產設備製造及生產線建設能力。

公司年報顯示,軍品收入佔比從2016年的75%下降至2017年的56%,取而代之的是民品收入大幅增長161%。其中,碳纖維預浸料同比實現49%的增長,由公司爲維斯塔斯開發並生產的風電碳梁快速上量,全年實現2.6億元銷售,同比增長698%,成爲碳纖維大規模工業應用的成功案例。

頭頂“國之重器”的耀眼光環,光威復材在上市後被市場給予極高的估值,上市後連續17個“一”字漲停,漲幅超過4.5倍。

股價大起大落

不過,公司股價在“大起”後隨即“大落”,最低曾跌至今年2月初的38.65元/股,跌幅接近60%。在此期間,公司披露的2017年業績預告低於預期,也成爲股價下跌的一個催化劑。

當時公司預計2017年全年業績增長4.80%-19.92%,這意味着公司2017年第四季度單季淨利潤僅爲118萬元-3132萬元,環比出現明顯的下降,與公司此前三季報高增長的趨勢形成鮮明反差。

按照公司年報數據,公司2017年第四季度實現淨利潤2946.69萬元,同比下降了67.03%。據公司解釋,由於全資子公司威海拓展纖維未收到2016年度軍品銷售形成的增值稅應退稅額,營業外收入較上年有較大下降。該事宜可能是公司2017年年度業績未及預期的主要原因。

公司同時表示,威海拓展纖維已按時提交2016年度軍品銷售增值稅退稅申請,該批覆最早可能會於2018年第一季度內下發到威海當地有關部門,相應的退稅款項也將延期至最早2018年一季度收到。

4月2日晚間披露的2018年一季度業績預告也應證了公司的說法。威海拓展纖維碳纖維穩定性改進研製項目已於2018年1月18日通過驗收,前期收到並計入“遞延收益”科目的項目經費3110.5萬元,確認爲其他收益全部計入當期損益。公司預計一季度淨利潤同比增長24.36%-37.45%。

事實上,光威復材過往業績中,一系列補貼等非經常性損益佔據了不小的比重,成爲公司業績波動較大的重要原因之一。招股說明書中顯示,2014年-2016年度,公司所獲政府補助佔淨利潤的比重分別爲45.51%、61.17%和36.77%,公司也特別提示了政府補貼依賴風險的存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