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除了定期为望火楼职工放映电影外,“橄榄绿”电影放映班的职工还利用双休日、节假日等个人休息时间,将影片送进了附近的村镇,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并渐渐地打出了自己的名气,收获了很多忠实“粉丝”。“橄榄绿”电影放映班班长田金鹏说:“我们是一支年轻的队伍,还称不上是专业的放映员,还有许多需要学习的地方,但我们会把这项活动继续搞下去,用实际行动和真挚感情奉献、回报社会。

笔者按:围场县蓝旗卡伦乡,位于距离承德市110多公里远的山沟里,在未通高速前,这里交通闭塞,经济较为落后,存在着就医难、就学难、行路难等问题。2013年底,承赤高速建成通车,让困在大山里的蓝旗卡伦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如今村民生活富裕了,不愁吃不愁穿。虽然日子越来越好了,但这里的文化生活却不是很丰富,直到一束光影的出现……

头条新闻承德讯(记者:门乃成 通讯员:姜景文)迎着初升的太阳、伴着余晖的晚霞,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背着幕布,手拿投影,在阡陌寂静的村庄小路、书声琅琅的莘莘学堂、满眼郁郁葱葱的林场里,都有他们的身影……他们就是来自承(德)赤(峰)高速蓝旗卡伦收费站“橄榄绿”电影放映班的成员们,一次机缘巧合让他们拿起了放映机,成为了文化的传播使者。

一抹新绿致敬坚守

2014年初,蓝旗卡伦收费站职工第一次来到新丰林场敖包山望火楼慰问。这里地处围场、内蒙、隆化三地交界,海拔1800多米。林场的安全离不开望火楼上的瞭望员,这是生活、工作在高寒地区的林场中最艰苦的工种。到了防火期,这些瞭望员一上山就是几个月,一干就是几年、十几年……

那年冬天格外寒冷,厚厚的冰雪阻断了上山的道路,大家只能下车,扛着慰问品,深一脚、浅一脚地走进大山。

到了山上,看到望火楼职工孤独和枯燥的生活,大家深深地被护林员们的坚守和敬业奉献精神所感动。职工王英华说:“要不以后咱们来给瞭望员大哥放电影看吧!”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提议,使得瞭望员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回到站内,收费班长田金鹏把播放电影的想法和几位同事一说,大家一拍即合,决定组建一个小型电影放映班,定期为林场职工放映电影。因为收费制服的颜色是绿色,所以电影放映班被大家叫做“橄榄绿”。

就这样“橄榄绿”电影放映班成立了。

2014年2月25日,职工们带着设备,来到敖包山望火楼,放映了“橄榄绿”成立后的第一场电影——《建国大业》。这之后,《厉害了,我的国》《国歌》《建军大业》等一部部主旋律电影被“橄榄绿”送上了敖包山。

放映的电影基本都是两小时左右,但就在这短短的两个小时里,瞭望员也要每隔15分钟拿起瞭望镜观查一下林场情况,并做好记录。每到这个时候,放映员就按下暂停键,陪着瞭望员一起查看林场情况。

“我在这护林快10年了,没看过一次电影院新上线的电影,自打这群孩子来了以后,守山的日子再也不孤单、枯燥了,真不知道该怎么感谢他们。”敖包山望火楼职工王希成激动地说。

不管班里人员如何变动,但放映电影的事却从未间断。如今,“橄榄绿”电影放映班已经为林场职工放映了五年的电影。

尺寸银幕传播文明

除了定期为望火楼职工放映电影外,“橄榄绿”电影放映班的职工还利用双休日、节假日等个人休息时间,将影片送进了附近的村镇,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并渐渐地打出了自己的名气,收获了很多忠实“粉丝”。

现在,每到周六晚上,蓝旗卡伦乡烧锅村的村民就会不约而同地走出家门。上到七八十岁的老人,下到只有几岁的孩童,纷纷来到放映现场观看电影。

电影放映现场热闹非凡,多则上百,少也有几十名观众。“没想到在数字媒体如此发达的今天,大家伙儿对银幕电影依然还是这样喜欢,与其说这是一场电影,不如说是一场全村人的大聚会。”放映班赵继磊望着热闹的场面说道。

为了满足更多村民的观影需求,“橄榄绿”放映班的职工们还自掏腰包购置了简易座椅。“起初放映班只有三四个人,站内的幕布与投影仪是最初的放映工具,播放的电影是网上下载的。”放映员张丽说,虽然条件艰苦,但大家的热情却十分高涨,在我们的带动下,不少站内职工和村民也纷纷加入,放映班的队伍越来越大。

每到放映日,60多岁的杨贵山老人,都会特意早来那么一会,帮放映班搭设幕布、摆放桌椅。“这些年村里生活越过越好,咱是不愁吃也不愁喝,就是文化活动太少了,村民最需要的就是这种活动,“橄榄绿”这个平台特别好!”杨贵山老人说,一有时间他就会来帮忙,不为别的,只为感谢承赤高速和“橄榄绿”为大家带来的一切。

“没有电影之前,周末大家只能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喝酒、打麻将,对身体健康不好不说,还容易产生矛盾。这下可好了,看电影不但武装了头脑,还愉悦了身心,这几年我亲眼见证了村民的精神面貌越来越好,邻里关系越来越融洽。”烧锅村村支书郎建国表示。

如今,放映班的电影也在不断与时俱进,有好的新片也会及时给村民们放映,《战狼》《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等正能量“大片”被呈现在了银幕前,更加激发了大家的观影热情。

真挚情感回报社会

入夜时分,克勒沟镇福满园养老院的空地上,老人们或坐或站,屏气凝神,等待着什么。这时一束光出现了,悬挂的幕布上有了影像,随着音乐响起,一部情节跌宕起伏的故事片开始放映了。原来是“橄榄绿”电影放映班将电影送进了养老院。

“橄榄绿”电影放映班十分热心公益,经常定期到单位周边的福利院、老年公寓看望老人,为老人们送去关爱、温暖和欢乐。“露天集体看电影是我儿时的记忆啊!现在每个月都会有电影看,看完后孩子们还会和我们唠唠家常、谈谈理想,现在的年轻人真是懂事!”在养老院生活的刘桂芝老人这样说道。

克勒沟福满园养老院院长王引学谈起“橄榄绿”电影放映班,他说:“很多老人因为患有眼疾,所以看不清屏幕上的画面,孩子们就将电影里的画面一句一句地‘翻译’给老人,场面很是感动啊!”

“橄榄绿”电影放映班还十分关注青少年成长。他们在驻地蓝旗卡伦小学建立起了志愿者服务基地,多次在站内组织开展捐助活动,为家庭贫困且成绩优异的学生送去了文具、书籍,并带着他们的放映机走进校园,走进孩子们的世界,承担起了“校外辅导员”这一角色,为孩子们普及交通安全知识,让经典影片成为学生开拓眼界、提高素质的“第二课堂”。

每当放映班带着设备走进学校的时候,都会迎来孩子们热烈的掌声,他们蹦着、跳着,都想帮“橄榄绿”的叔叔阿姨们拿设备,干些力所能及的活儿。

在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的播放现场,中国路、中国桥、中国车、中国港、中国网……一个个超级工程让孩子看到了祖国的雄厚实力。当影片中,镜头掠过塞罕坝壮阔的绿色林海时,一个孩子脱口而出:“这里是咱们县的塞罕坝!”然后,全班的同学都开心地笑了。从这笑声中,感受到了孩子们的骄傲与自豪。

校长梁永生感动地说:“‘橄榄绿’为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电影,更是一种责任与奉献,是他们让山里的孩子们看到了外面的世界!”

“橄榄绿”电影放映班班长田金鹏说:“我们是一支年轻的队伍,还称不上是专业的放映员,还有许多需要学习的地方,但我们会把这项活动继续搞下去,用实际行动和真挚感情奉献、回报社会。”

如今,“橄榄绿”放映班的足迹已遍布了蓝旗卡伦镇的每一个乡村,他们定期走进林场、小学、敬老院开展义务放映,已累计放映电影百余场,观影人数近千人次。为丰富当地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做出了特殊贡献,被大家誉为“文化传播使者”。今后,这一抹“橄榄绿”还将继续奔走在希望的田野上,续写着更加动听、悠扬的光影之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