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村並鎮,是指把一些規模小、居住分散的農村居住點合併成規模較大、相對集中的鄉鎮建制聚居點。

近些年來,廣大農村農民深受其益,各種惠農政策接二連三地出臺,目的是提高農業發展水平,增加農民的存款,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和公共服務。從國家政策導向看,統一規劃是農村發展趨勢,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合村並鎮”就避免不了。實際上,一些農村也是通過合村並鎮方式建設新農村的。然而,有些人開始認爲:在各地的農村統一規劃和標準化建設過程中,合村並鎮成爲板上釘釘的事情了!是這樣的嗎?

對此,小編走訪瞭解了家鄉農民兄弟的一些想法。整體而言,有的支持這種做法,也有人表示不理解。

表示贊成的農民,他們的關注點主要集中在合村並鎮的優勢方面:

首先,通過合村並鎮的形式建設新農村,可以最大程度滿足公共服務均衡化,今後,咱們農村人也能享受到城裏小區那樣便捷的公共服務,什麼文化廣場、衛生門診、購物超市等都會有的。

其次,如今能種的土地就那點兒,而且沒有幾個人願意靠種地賺錢了,合村並鎮有利於農村的產業發展。通過新農村建設,整合農村土地資源,將分散的農用地集中流轉給種植大戶生產,而農民用土地入股參與年終分紅,還可以給種植大戶們打工,解決就業問題。

的確,合村並鎮建設新農村是有很多好處,可還是有村民認爲,農村統一規劃和標準化建設不能一刀切,要結合各地農村的實際情況,並非所以地方都適用“合村並鎮”。

首先,平原和山區有區別,山區地區可採用“合村並鎮”形式建設新農村,而平原就不行。相對平原地區,山區農村的居住點相對分散,並且受到大山影響,山區農村發展整體偏低。從貧困縣的空間分佈看,在592個國家級貧困縣中,就有373個縣集中連片分佈在山區或高原山區。

而平原地區的農村,一個村子的規模本身就相對較大,如果再通過“合村並鎮”建設新農村,無論是產業支撐,還是解決農民就業,這都難以滿足增大的人口體量。所以,從長遠發展考慮,在部分山區農村採用“合村並鎮”方式建設新農村是比較科學的。

其次,土地與農民的關係,就好比水和魚的關係。尤其是,村裏的老農民有着極強的土地情節,即便上了年紀,他們也捨不得放棄腳下的農田。“合村並鎮”意味着拆房搬遷,宅基地沒有了,距離原來的農田也遠了,很多人當然不願意了。而且,新建的居住點,無論房屋面積,還是家禽圈舍,這些都沒有原來的寬敞,家禽不方便養殖,農具不方便放置,進屋還要爬樓梯,由此帶來各種不適應。

然而,隨着《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的發佈,提出了“科學規劃村莊建築佈局”,“農村居民點遷建和村莊撤併,必須尊重農民意願並經村民會議同意,不得強制農民搬遷和集中上樓”,“避免隨意撤併村莊搞大社區、違背農民意願大拆大建”等一系列要求。

所以,農民朋友們不用擔心,今後的新農村建設不會“合村並鎮”一刀切,而是會結合各地實際情況,科學合理地規劃和建設,避免顧此失彼。 農民朋友,你支持合村並鎮嗎?來源:圖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