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傳言表明,蘋果在過去數年間一直在研究名爲Micro LED的新型顯示器,而他們已經取得了相當大的進展。同時早在2016年Oculus就收購了愛爾蘭的Micro LED初創公司InfiniLED。

Micro LED在許多方面都有可能優於OLED,並且可能成爲未來十年新產品的主流顯示技術,所以市場現在對Micro LED感到十分興奮。那麼,Micro LED是否將會代替OLED成爲VR顯示屏的最終選擇?據2016年的報道,InfiniLED成功開發出一項能耗減少技術,可以把VR設備的能耗減少20-40倍。

「市場分析」Micro LED還是OLED?AR-VR頭顯該怎麼選

比OLED更薄

與傳統LCD相比,OLED顯示器的一大優勢在於它們更薄。不過,在這方便比OELD更具優勢的是Micro LED。

傳統的LED屏幕(如iPhone和iPad,但iPhone X除外)都由數層組成。小小的紅色,綠色和藍色子像素實際上並不發光。相反,紅色、綠色和藍色濾光片設置在白色背光源之前,而它們之間則是液晶層。再加入偏光片和玻璃基材,最終的產品是相對較厚的顯示器“三明治”。

對於OLED顯示器使用的有機化合物,當電流通過時,它們會發出紅色、綠色或藍色光。所以,子像素能夠自行發光,同時不需要背光源。你也不需要液晶層,只需一個偏振層即可。因此,顯示器要薄很多。

Micro LED與OLED類似,但它們使用的是氮化鎵無機材料(與傳統彩色LED類似)。事實上,它們跟普通彩色LED十分接近,只是體積縮小了很多很多而已。由於子像素具備發光性(它們可以像OLED一樣自行發光),所以它們不需要背光源或液晶層。但Micro LED同樣不需要偏振器,而且頂部只有一層薄玻璃層。它們比OLED更薄,而且比普通LCD要薄很多。

更高效

Micro LED顯示器中的超小型LED在將電轉化爲光子方面更爲高效。基本上,它們能夠比傳統LCD或OLED顯示器產生更多的“每瓦亮度”。Micro LED目前仍然是一種尚未完全商業化的新產品,但有業內人士估計,Micro LED只需OLED的一半能耗即可產生相同的亮度。其他業內人士則認爲Micro LED的能效將更高。

這對任何設備而言都是好消息,因爲顯示器是當今最大的續航殺手之一。不僅如此,這對VR一體機這樣的設備更是利好。藉助Micro LED,VR一體機可以更輕薄,同時擁有更持久的續航能力。

更高分辨率

LCD和OLED顯示器在最大分辨率上差別不大。索尼Z5 Premium將完整的4K分辨率壓縮到5.5英寸的顯示屏上:每英寸像素達到驚人的806。

儘管尚未出現在正式產品中,但谷歌和LG已經開發出一款面積爲4.3英寸,像素達18萬的VR顯示器。換言之,每英寸高達1443像素。

目前還沒有商用的Micro LED產品發佈,但映維網認爲我們可以從微觀的角度來探討單個紅色、綠色和藍色LED。我們談論的是小於100微米。它在分辨率上擁有比傳統LCD或OLED多出數倍的潛力。第一批Micro LED顯示器應該無法達到如此高分辨率,但這項技術顯然能夠達到這一標準,甚至更多。

「市場分析」Micro LED還是OLED?AR-VR頭顯該怎麼選

更耐"燒屏"

你或許曾聽說過OELD屏幕“燒屏”。基本上,當顯示器長時間在相同位置長顯示相同圖像時,它將開始留下自己的“殘影”,所以你總是能看到它。這種情況發生在各種屏幕上,比如汽車儀表板上的LCD屏可能存在褪色的,但就是不會消失的界面元素。

Micro LED顯示器中的LED在抵禦能力方面遠高於OLED中的有機化合物或傳統LCD中的液晶層。“燒屏”應該不會成爲大多數Micro LED產品的問題。

「市場分析」Micro LED還是OLED?AR-VR頭顯該怎麼選

CNN LOGO燒屏現象

超快速切換時間

OLED相較於LCD的一大優勢是快速切換時間(每個像素完全改變顏色所需的時間)。當對象快速穿過顯示屏時,切換時間過慢可能會導致模糊和拖尾,即視覺暫留效應。

最優秀的LCD可以在數毫秒(千分之一秒)內完全切換顏色。OLED顯示器的切換速度則以微秒(百萬分之一秒)爲單位。這就是爲什麼它們用於VR頭顯的原因之一。LCD顯示器的切換速度不夠快,無法取得良好的VR體驗。

Micro LED的切換速度聽起來更像是微芯片,而不是說顯示器:其計量單位是在納秒(十億分之一秒)。能夠在超小尺寸下實現超高分辨率,同時具備超快的切換速度,Micro LED成爲了VR和AR頭顯的完美選擇。

「市場分析」Micro LED還是OLED?AR-VR頭顯該怎麼選

卓越的色調、對比度和亮度

需要再次說明的是,目前還沒有消費類產品可供測試,但Micro LED應該能夠以近乎無限對比度來產生更亮的顯示器(因爲黑色像素完全消失),使其成爲HDR的絕佳選擇。更高的最大亮度將能進一步提高Micro LED在陽光下的可讀性,這對AR而言十分適合。

據稱Micro LED具有更廣泛的顏色範圍,亦即意味着更寬的色域,而且我們可以更精確地控制Micro LED以獲得更好的色彩精確度。

缺點:成本高昂

如果說Micro LED存在缺點,那一定是成本。這種LED以近乎硅芯片的方式進行生產,然後再轉移到充滿針柵的底板。這就像將計算機芯片的一部分轉移到另一個計算機芯片上。這是一次又一次地分批完成,而每一步都可能出現錯誤。

在真正擴大產能之前,Micro LED的價格將十分昂貴。據映維網瞭解,有業內人士估計價格是OLED的三到四倍。最終,如果越來越多的大型Micro LED工廠開始上線,而且製造工藝變得更加可靠,相信成本將能大幅下降,並最終與OLED媲美,甚至有可能與高質量LCD一樣低。

何時上市?

目前我們很難從VR市場去評估Micro LED的發展週期,但猜測蘋果很有可能會是第一個推動Micro LED市場的科技巨頭。根據彭博社的報告,自2014年收購Micro LED研究公司LuxView以來,蘋果便一直在祕密實驗室進行研究。蘋果近年來一直致力於在6.2萬平方英尺生產設施中生產消費級的Micro LED。蘋果顯然可以生產顯示器的所有部件,包括底板,TFT和屏幕驅動程序。

這個研究機構可以在蘋果手錶所需的尺寸內實現“少數”全功能的Micro LED,但它們並未實際集成到蘋果手錶之中。

蘋果似乎計劃從蘋果手錶的尺寸開始入手,開發能夠高效生產消費級Micro LED的工藝,然後將實際生產交付給擁有更多設施的第三方廠商。

據報道,集成Micro LED的蘋果手錶可能不會在今年上市,但或許會在2019年或2020年登陸市場。如果這項技術出現在iPhone手機上,Micro LED在蘋果手錶的首次亮相則可能需要兩到三年的時間。

「市場分析」Micro LED還是OLED?AR-VR頭顯該怎麼選

相關閱讀:Micro LED的顯示原理是什麼?

Micro LED Display的顯示原理,是將LED結構設計進行薄膜化、微小化、陣列化,其尺寸僅在1~10μm等級左右;後將MicroLED批量式轉移至電路基板上,其基板可爲硬性、軟性之透明、不透明基板上;再利用物理沉積製程完成保護層與上電極,即可進行上基板的封裝,完成一結構簡單的Micro LED顯示。

而要製成顯示器,其晶片表面必須製作成如同LED顯示器般之陣列結構,且每一個點畫素必須可定址控制、單獨驅動點亮。若透過互補式金屬氧化物半導體電路驅動則爲主動定址驅動架構,Micro LED陣列晶片與CMOS間可透過封裝技術。

黏貼完成後Micro LED能藉由整合微透鏡陣列,提高亮度及對比度。 Micro LED陣列經由垂直交錯的正、負柵狀電極連結每一顆Micro LED的正、負極,透過電極線的依序通電,透過掃描方式點亮Micro LED以顯示影像。

Micro LED典型結構是一PN接面二極管,由直接能隙半導體材料構成。當對MicroLED上下電極施加一正向偏壓,致使電流通過時,電子、空穴對於主動區複合,發射出單一色光。Micro LED光譜主波長的FWHM約20nm,可提供極高的色飽和度,通常可>120% NTSC。

而且自2008年以後,LED光電轉換效率得到了大幅提高,100 lm/W以上已成量產標準。因此對於Micro LED顯示的應用,因其自發光的顯示特性,搭配幾乎無光耗元件的簡易結構,就可輕易實現低能耗或高亮度的顯示器設計。

這樣可解決目前顯示器應用的兩大問題,一是穿戴型裝置、手機、平板等設備的80%以上的能耗在於顯示器上,低能耗的顯示器技術可提供更長的電池續航力;二是環境光較強致使顯示器上的影像泛白、辨識度變差的問題,高亮度的顯示技術可使其應用的範疇更加寬廣。

相較於普通OLED顯示器件以玻璃爲背板,Micro LED除具有自發光、厚度薄、質量輕、視角大、響應時間短、發光效率高等特性外,更容易實現高PPI(像素密度)、體積小、易於攜帶、功耗低等優異特性,特別適合應用於頭盔顯示器、立體顯示鏡以及眼鏡式顯示器等AR/VR顯示設備。

「市場分析」Micro LED還是OLED?AR-VR頭顯該怎麼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