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象的春天是带着花香味的,软绵绵的风,将潮热的空气吹得愈发柔媚绮丽,似乎每一寸肌肤都感受得到。绿芽刚刚爬上金色的草坪,嫩叶在窗外随风摇曳,仿佛一树柔情的小女孩儿,呢喃脆亮,欲笑还颦。

走进这座城市,首先看到的是静谧的街巷,闲情逸致的生活,以及那些你从不曾遇过的趣味。挽发风起时,拈花落日时,暖风洒满大地。心随境转,境随心动。在这方神秘的土地上,每株小草、每块石子、每粒粉尘都飘散着人间最朴实的烟火。

老挝是与中国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昔日的茶马古道与中国纵横交错。遥想当年“南掌王朝”进贡大清的辚辚车马从这里隆隆而过。现如今,情系山水,漫谈风月。

【茶马古道】源于古代西南边疆的茶马古市,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二战中后期最为兴盛。茶马古道分川藏、滇藏两路,连接川滇藏,延伸入不丹、尼泊尔、印度境内,直到西亚、西非红海海岸。在这条古道上,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茶马古道”更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地域称谓,是一条世界上自然风光最壮观,文化最为神秘的旅游绝品线路。这条古道便是中国“南丝绸之路”作为古代中西文化交流的代称,更是被中外学者普遍接受的称谓。

老挝的乡村小路上,偶遇“象帮少年”,拿着男孩很友善,经过我们身边时热情邀请我们走近拍照。

初春的昆明乍暖还寒,我们裹着薄袄上了飞机。一出万象的机场,一股热浪扑面而来,赶紧将小棉袄绑在了腰间。酒店是在国内预定好的,接站的A小姐穿着轻薄的裙衫,晒得古铜色的肌肤,操着嗲嗲的台湾腔,礼帽而周全。真心说,台湾人开的这家酒店在万象算是数得着的,只是不知为什么硬件尚好的酒店,生意却如此惨淡?几天住下来,大堂几乎看不到什么客人,餐厅里也是稀有食客,有时甚至只有我们一桌客人。

或许我们的到来让A小姐不再孤单,在随后的几天里,除了工作外,A小姐几乎“承揽”了我们所有的闲暇时光。夜幕降临后,她带着我们穿街走巷。一下进入洋人最热衷的娱乐场所,一下跑到街边寻美食。不夜不归!

老挝万象原本就不大,人少车也少,这里除了久居的华侨,几乎看不到来这里旅行的中国游客。空空的街巷,偶尔能看到穿着校服的孩子们从眼前飘过,十分友好地与你打招呼。街上偶尔会看到欧美人在大街上溜达。来这里的老外大都是年轻一族,T恤+大裤衩+人字拖是标配。有意思的是,刚刚擦肩而过的身影,说不定你兜了一圈后,回头又在某家咖啡馆或餐厅相遇。

有一点特别令我印象深刻,在很多看似经济落后于我们的南亚、东南亚国家,校服虽然很简朴,却裁剪合体而赋予朝气。不似我们孩子穿的校服那般松垮懈怠。无论走到哪个国家,每每路过校园,或看到穿着制服的孩子们,都会驻足观看一会儿。感叹全面发展的中国,事无巨细却搞不定孩子们的校服?看似小事,这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呢?就只有“呵呵”了。

【服饰】

老挝地处亚热带区,四季不分明,冬季最低20度左右,夏季最高可达50度,昼夜温差大。全年3-9月为雨季,降水量丰富,10-2月为旱季,几乎没有什么降水,湄公河进入枯水期,会呈现大片沙洲。

正是这样的气候因素,所以老挝人的穿着比较单一。男性长袖衬衫+长裤,女性对襟褂子+筒裙。或许紫外线太过强烈,再热的天气,老挝人总还是习惯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的。不过,在我看来,这并没有改变老挝人黝黑的肤色。嘿嘿!当然这并没什么不好。

据说,每位老挝妇女至少要有一两套撑门面的行头,面料多是棉花和纱织混纺的粗布,色彩斑斓,并配以不同做工考究的民俗图案和珠琏佩饰。所不同的是年纪较轻女孩儿所穿着的颜色较为丰富,比如艳丽的鹅黄、桔黄、粉色什么的。年纪较大的则青睐深紫、酱红、深蓝等颜色,尽管色彩多样,但总体款式大体相同

【宗教信仰】

老挝是一个以佛教为主要宗教的国家,全国居民90%以上是佛教徒。佛教的影响渗透到民众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流行的风俗礼仪多与佛教有关系。

老挝全国有寺亩2000多座,曾经佛寺不仅是宗教活动中心,而且也是传播文化教育的主要场所。特别是在农村和边远地区,广大农民主要通过寺庙接受知识,比如僧侣们。著名的寺庙大多集中在万象和琅勃拉邦。古老而精致。其中最著名的有塔銮寺、玉佛寺、华通寺等。

每天拂晓,僧人穿着桔黄色的袈裟,排队离开寺院到街上或到村庄布施化斋。信佛的人大都跪下,并把米饭、饼、水果、鸡肉等食物送给这些僧人。在农村僧院,年轻的僧侣们也是通过默念经书,学会读书识字的。传统教育在人民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每个青年在进入社会之前都要到寺院里过几周僧侣生活。传统在家庭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如对青年人灌输敬老思想等。在这里人们相信善缘,僧侣们是备受尊重的一族。

【风俗礼仪】

老挝人善良朴实,待人客客气气,彬彬有礼。老挝人与客人见面,施合十礼。行礼时,问候"沙迈迪"。在正式的外交或商务场合,老挝人一般也行握手礼,但妇女依然行合十礼。老挝人介绍你认识别人时,一般遵循从长到幼,从尊到卑的顺序。到老挝人家做客,应备礼品,礼品要包装美观,常用礼品有花篮、工艺品、烟酒等,如给他的孩子送一些小玩具或糖果,他会非常感激的。倘若接受老挝人的礼物时,也要用双手接。在参加婚宴或喜庆日子时,习惯送现金。客人进门应走前门,进屋要脱鞋,传统些的人家还会席地而坐。

【老挝传统民居-高脚屋】

那日,去拜访一位老朋友,七拐八绕好不容易才找到他的家,远远望见主人正在门口迎候我们。自古以来,高脚屋就是气候湿润、雨量充沛的亚热带地区一种十分普遍的民居形式。

即便是在首都万象,很多有身份的人家,仍然习惯住在这样的房子里,哪怕一旁是自家新建的小楼。一般的高脚屋只是分上、下两层。屋的上层住人,下层只有数根木桩,用于放置农具及其他杂物。便于通风透气,既凉爽又干燥;房顶坡度利于雨水的快速倾泻,不会被雨水淹没。此外,高脚屋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悬空屋底的空间可以饲养家畜,还可以阻隔动物的骚扰。

【小费】

在老挝,不流行给小费,但在一些涉外宾馆,也可给服务员一点小费,约10-15%。到商店购物,商品大都有固定价格,不要讨价还价。如果在个体摊位上,可以还价,当你所还的价格被对方接受后,就必须买下。

【万象凯旋门】

凯旋门高45米,宽24米,位于万象市中心,在总理府附近,与主席府遥遥相望。1960年开始修建,1969年基本完工。原为纪念战争中牺牲人员而建。1975年解放时,万象市群众庆祝胜利的游行从这里通过,为纪念这一历史性事件,后将其称为凯旋门。

倘若时间允许,一定要上去看看,顶台不仅檐壁雕饰精美。且可以俯瞰万象全景。从凯旋门上眺望,万象市容尽收眼底。凯旋门远看像巴黎的凯旋门。登上凯旋门后细赏,愈发感觉它似典型的老挝寺庙建筑。充满佛教色彩的精美雕刻与装饰,展示了老挝传统建筑艺术的精华。值得一提的是,凯旋门主街及音乐喷泉公园,是由中国政府援建的。

【餐饮礼仪】

老挝盛产热带水果,当地人喜食香蕉,西瓜等,对核桃,杏仁等也感兴趣。老挝人口味偏淡,用餐不用筷子,而是习惯用手抓饭,当然不习惯也可以用刀叉。老挝人吃饭时,习惯将鸡头或鱼头让给客人,以表示对客人的尊敬,客人应高兴地接受,并向主人致以谢意。

另外,老挝人喜食糯米,老挝菜特点是酸、辣、生。新鲜食材以蒸、凉拌、烤、焖等手法,配以青柠檬、香草、香菜和鱼露等口味较淡的调料。

当年凤凰卫视阮次山去老挝做一档节目,就是在这个小吃摊前,手中拿着美刀云云……而陪阮先生来这里的,就是现在我身后的女孩S小姐。

【老挝啤酒】!绝对老挝的骄傲!

老挝人不爱喝饮料,就爱国产的啤酒。毕竟有国产啤酒就够秒杀一切外来饮料了。老挝啤酒列位世界十大名啤酒之一,味道清和,很符合老挝整个国家的性格。老挝啤酒本身就是整个老挝民族精神的象征,似乎总是存在于这个国家的每一个角落的每一张餐桌上,

老挝“啤酒小姐”

老挝人喜欢喝啤酒,甚至以它为傲。据说,老挝啤酒曾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亚洲最好的啤酒。喝着啤酒,坐在湄公河边,聊天、唱歌、跳舞,看夕阳西下,就是他们的最惬意的消遣娱乐方式。

在茂密的原始森林深处,有一个恬静淡然的民族,有一群友善质朴的百姓,有一座座古色古香的庙宇。那里80%的山地和高原被森林覆盖,有“印度支那屋脊”美誉。那里年平均气温在26℃上下,雨量充沛。是冬日里躲避严寒的好去处。那里曾经是法国人的天下,首都浪漫却也不乏小镇的气质,吃喝便宜,一切都是那么随性自在。

那里的人们虽然并不富裕,但不自卑;虽然悠闲,但不懒惰;那里的风景亦如人,缓慢地释放着它的魅力。它隐藏在东南亚众国之中,悠然自得,几乎被人们忽略,宛如一座被遗忘的失落天堂,它叫__老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