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經過一代代武大人的砥礪奮發,武漢大學現已實現王世傑校長建"文法理工農醫"萬人大學理想,設有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理學、工學、信息科學和醫學六大學部34個學院(系),涵蓋了哲、經、法、教育、文、史、理、工、農、醫、管理、藝術等12個學科門類。但在1989年高校排行榜中,武大還是處於理科重點大學前列,排全國第4名,可見武漢大學學科基礎之雄厚,內在發展機制之良好。

什麼是名校?顧名思義,就是知名院校。而細究其標準,不同人心中標準卻各有不同。或溯其根源,或彰其建制,或弘以名行。然而大學之根本,在其教育。教育之根本,在於明智。從這方面來說,以知行聞名,纔可謂名校。

可縱觀中國大概再沒有一所名校,像武漢大學這般有爭議。櫻花、網絡名人、明星等熱詞常尾隨其後,飆升的數據讓TA儼然成爲名校中的流量,甚至有人將TA的校名改爲"國立網紅大學"。

"國立網紅大學"?粗淺,爲武漢大學正名!

談及"網紅",大家下意識會聯想到各類直播平臺上博出位的各色男女,會習慣性把流量變現、膚淺當做"網紅"的代名詞。若僅以此做斷論,"網紅"只能做過眼煙雲。

回溯30餘年互聯網的發展,似乎從未有一個"網紅"能保持高熱度10年以上。而武漢大學,其實百十餘年前就已紅了。伴隨洋務運動爲國家自強而生,時任中國地質學會會長李四光選址,首任校長是民國著名政治家、教育家王世傑,首任文學院院長是聞一多,可謂出生自帶光環。反觀武大在網絡時代的高熱度,與其說是"營銷",不若說是一種厚積重壘的噴湧。

"國立網紅大學"?粗淺,爲武漢大學正名!

需承認,在諸多高校中,武大一直是一個引人注目的存在。但這樣的知名度與話題度並非天賦異稟,而是歷史與現實的合力共同造就的——也造就了武大獨一無二的魅力。

1.悠悠百年校史,與時代同輝

校運即國運,與民族共存亡

百年學校有很多,百年名校卻寥寥。大凡名校,總伴隨百餘年曆史的積澱。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唯源深才能流遠。脫穎而出者,非在歷史的關鍵節點留下濃墨重彩一筆而不可得。

"國立網紅大學"?粗淺,爲武漢大學正名!

武漢大學的前身,由清末湖廣總督張之洞創辦,是中國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真正由中國人自行創辦和管理的新式高等專門學堂,以國家燃眉之需要命名——自強學堂。

1913年改建爲國立武昌高等師範學校,1919年在《國立武昌高等師範學校週報》上武大學子率先聲援五四運動,以滿腔熱血捍衛心中理想。

1921年黨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嘉興南湖小船上的13位代表中,有董必武、陳潭秋、李達、李漢俊、周佛海5位武漢大學校友。

"國立網紅大學"?粗淺,爲武漢大學正名!

1937年,山河破碎,武漢大學西遷四川樂山。竭可用之地,闢堪負之房,建實驗之室,造活動之堂。提出"學術救國"的口號,爲祖國保留青春火種。

誕生於救亡圖存的洪流中,篳路藍縷,匡時濟世,"自強"成爲武大精神的不竭源泉。祖國存亡的每一刻,武大從未缺席。代代武大人爲祖國熱血奮鬥的每一滴汗水,共同澆鑄出的這份聲名,武大擔得起。

敢爲天下先,接力譜傳奇

1952年高校大調整,武漢大學作爲"五大母校"之一,大部分專業被調出,或是併入其他高校,或是獨立成校。但在1989年高校排行榜中,武大還是處於理科重點大學前列,排全國第4名,可見武漢大學學科基礎之雄厚,內在發展機制之良好。

"國立網紅大學"?粗淺,爲武漢大學正名!

百餘年的風雨歷程,鑄就了武大"敢爲天下先"的獨創精神,武漢大學被譽爲"創新人才的搖籃"。改革開放之初,武大走在時代大潮的最前沿,老校長劉道玉等率先推行學分制等一系列改革。2004年,武大首創以"質量"和"創新"爲中心的研究生質量教育培養模式,爲中國高等教育改革積累了寶貴經驗。

建國後,武漢大學參與了三峽工程、南水北調、西電東輸等國家重點工程項目的科學研究和工程建設,在南北極科學考察、重大傳染性疾病防治等科技攻關中不斷取得新的突破,馬協型、紅蓮型雜交稻、高頻地波監測雷達、GPS全球衛星定位與導航、高性能混合動力電池等應用型科技成果不僅具有重大的科學理論價值,還產生了巨大的社會經濟效益。

"國立網紅大學"?粗淺,爲武漢大學正名!

如今,武漢大學依舊在全國乃至全世界保持領先地位。2000年以來,學校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發明獎和國家科技進步獎三大獎69項。在泰晤士"2019世界大學排名"中,中國大陸72所高校入圍,武漢大學世界排名前400強,內地高校排名第10。

2.名家碩儒開山,屢佔學科鰲頭

清華大學前任校長梅貽琦曾說:"所謂大學,非有大樓之謂也,乃有大師之謂也"。正是一代代大師碩儒、科技巨擘毫無保留的獻身學術,躬耕科研,纔有武大如今的漫天星光。

1928年,初建的國立武漢大學,下設文、理、工、法四個學院。

"國立網紅大學"?粗淺,爲武漢大學正名!

文學院首任院長由聞一多擔任,歷任授學的著名學者有楊樹達、黃侃、郁達夫等,他們爲文學院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黃侃教授被譽爲晚清"三大國學大師"之一,與章炳麟創立的"章黃學派"飲譽海內外。50年的鼎盛期,文學院形成了被譽爲"五老八中"的學術中堅力量。由於具有羣體優勢,武大文學院的教學科研達到全國一流水平。

"國立網紅大學"?粗淺,爲武漢大學正名!

法學院是國立武漢大學的重要院系。當時先後雲集燕樹棠、王世傑、皮宗石、周鯁生、梅汝璈等一大批著名法學家,辦學聲譽影響海內外。韓德培是"新中國國際私法學的一代宗師"、"中國法學界的鎮山之石",也是著名的"哈佛三劍客"之一。

心理學家榮格曾說:"我們的智慧來自繼承。"翻開武大信息科學學部測繪學科的院士家譜,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王之卓院士的學生張祖勳和李德仁,是一對院士師兄弟;李德仁的弟弟李德毅、學生龔健雅也是院士;寧津生和李建成是另一對師生院士。測繪學科形成的"五代傳承、四世同堂",交叉綜合、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建設格局,在業界傳爲佳話。

如今,武漢大學被譽爲"世界測繪教育之都",學校的測繪學科與德國、美國並稱爲世界前三強,在教育部歷次學科評估中穩居全國第一。2018"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排名"中,武漢大學遙感技術學科連續兩年位居全球第一。

"國立網紅大學"?粗淺,爲武漢大學正名!

"國立網紅大學"?粗淺,爲武漢大學正名!

2018年,全球首顆專業夜光遙感衛星發射入軌,以"珞珈"命名,閃耀星空。武大人始終堅信志之所趨,無遠弗屆。在繼承前輩精神的基礎上,向星辰大海繼續前行。

經過一代代武大人的砥礪奮發,武漢大學現已實現王世傑校長建"文法理工農醫"萬人大學理想,設有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理學、工學、信息科學和醫學六大學部34個學院(系),涵蓋了哲、經、法、教育、文、史、理、工、農、醫、管理、藝術等12個學科門類。有5個一級學科、17個二級學科被認定爲國家重點學科。6個學科爲國家重點(培育)學科,一級重點學科數量並列全國第14位。

"國立網紅大學"?粗淺,爲武漢大學正名!

在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 19個學科獲評A類, 26個學科獲評B類,A類學科數居全國高校第七。4個學科排名前2%,8個爲前5%,19個爲前10%;29個進入前20%。

17個學科進入ESI全球前1%,其中化學學科穩定在全球前1‰,5月最新數據顯示,工程科學進入全球前1‰。且學校各指標總體呈上升態勢,總體排名居世界321位。

2018軟科"中國最好學科排名"中,武漢大學 57個學科上榜,上榜學科數排名全國第3。2019年QS世界大學學科排名,武漢大學共有26個學科上榜, 3個學科躋身世界前5‰。

3.人文自然兩相宜,建人文聖地

學在國家文物裏,奏響不輟絃歌

武漢大學瀕臨東湖,環抱珞珈山。佔地面積5195畝,校園內風景如畫,被譽爲"中國最美麗的大學"。中西合璧的宮殿式建築羣古樸典雅,巍峨壯觀,有26棟早期建築被列爲"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概很少有大學生能有幸住進國家文物裏吧?

"國立網紅大學"?粗淺,爲武漢大學正名!

老齋舍

武大的學生宿舍區,多以樹木冠名,櫻園、桂園、楓園不一而足。特別是位於櫻園的"老齋舍",設計奇巧,被學生稱爲"櫻花城堡",四棟宿舍由三座羅馬券拱門連爲一體,氣勢恢宏,質樸大方。它是武漢大學最早的學生宿舍,也是校園早期建築羣之一,距今已有86年曆史,目前仍在使用。

"國立網紅大學"?粗淺,爲武漢大學正名!

武大十八棟

1928年11月,國立武漢大學首任校長王世傑爲了實現"創造一個新的武漢大學"的願望,於1931年在珞珈山東南面山腰上一共修建了十八棟錯落有序的英式洋樓,作爲知名教授住宅區,統稱珞珈山"十八棟"。這裏曾經住過我國地磁與電離層研究領域的奠基人桂質廷、統計學先驅朱祖晦。其中19、20棟還曾住過周恩來總理。第18棟住過三位校長王世傑、王星拱和周鯁生。

"國立網紅大學"?粗淺,爲武漢大學正名!

門牌樓

1931年,學校在街道口的起點處,建起了一座木結構的校門牌坊,這是校史上第一座校門牌坊。2013年,建校120週年之際,武漢大學將校門翻新,"形制一仍其舊,以示學統紹續"。時代會變,但武大的氣質不易,文脈不移。126年前後從門下走過的學子,風貌氣度並無二異。

建築是武大傳承的一面鏡子,映射出的是一代代武大人的"自強、弘毅、求是、拓新"的精神。

行在自強大道上,創自由包容學風

別人家期末考試交上的是試卷,武大學子卻是用紅樓體、雜劇體寫的論文,或是手工做出的古漢字、拿細菌作的畫……

"國立網紅大學"?粗淺,爲武漢大學正名!

在武大,敢於說不,打破常規反而成爲日常。冷門的"形而上學"課節節爆滿,談到停電而不自知;課堂上用牀單抱枕舞獅,竟然是期中考覈的要求;用甲骨文給明星寫情書,能引得人民網等多家媒體報道。

"國立網紅大學"?粗淺,爲武漢大學正名!

自"無趣"中尋找"有趣",讓知識迴歸課堂C位。武大沒有"網紅"只有"校紅",當求真、愛智、向善、致美成爲一種風潮,何樂而不爲呢?

其實這些"校紅課",大都是學校的通識教育課程。通識教育的理念源自古希臘的自由教育思想,意在培養博雅之才。武漢大學的通識教育始於21世紀初,至今已經歷三個階段。2018年12月,武大通識3.0第二批課程出爐。在未來,學校計劃按批次逐步建設2門基礎通識課、60門核心通識課和600門一般通識課,完善通識課程體系。已經學完一學期課程的2018級新生在經典研讀能力、創新思維、批判性思考、口頭表達能力和理論性寫作能力等方面均有較大提升。

時至今日,武大活潑、自由、浪漫的校風,早已成爲武大標識,也是所有武大學子的驕傲。

4.學大漢,武立國

東湖水遠,珞珈山長,南有嘉木,橘綠橙黃。

"國立網紅大學"?粗淺,爲武漢大學正名!

求知在武大,成纔在珞珈。武漢大學率先提出"創造、創新、創業"教育的新理念,力圖培養"厚基礎、寬口徑、高素質、創新型"複合人才,積極探索適應經濟與社會發展的人才培養模式。建校以來,學校共培養了40多萬名各類高級專門人才,僅兩院院士就有100餘人,爲國家建設和社會進步做出了重要貢獻。

從這裏走出的校友,遍佈各界,無論你是熱愛傳統文化,還是醉心高新科技,都跳不開他們的身影。

"國立網紅大學"?粗淺,爲武漢大學正名!

"國民綜藝"《百家講壇》中帶你品三國的中國知名作家、學者、教育家易中天;

中國大陸著名天使投資人,小米科技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多玩遊戲網董事長,金山軟件公司董事長雷軍;

著名的美籍華人實業家,曾任美國國會顧問、泰國森美實業公司總經理、泰國森美石油公司董事長、新加坡石油公司董事長黃彰任;

"國立網紅大學"?粗淺,爲武漢大學正名!

新聞與傳播學院講師陳銘,以儒雅睿智、進退有禮的形象在超高人氣互聯網脫口秀節目《奇葩說》中一炮而紅,還率學生上《新聞聯播》唱了歌;

新生代武大人則以更多彩多樣的角色活躍在大衆視線之中,科學競技真人秀節目《最強大腦》被武漢大學記憶協會承包,世界記憶總冠軍王峯,選手申一帆、羅茵、胡小玲、李威、鄭愛強都是武大er;元氣美女吳倩則在演藝圈颳起"小清新"風。

"國立網紅大學"?粗淺,爲武漢大學正名!

學成不忘母校恩,武大學子腳步遍佈全球,但心絃永系學校。校友會2019中國大學校友捐贈排名100強中,武漢大學以18.36億的捐款總數,位列全國第4。

2019年5月,QS發佈的世界大學就業能力排名榜單中,武漢大學位居中國第9,世界第205。相較於2018年,武漢大學以77名的攀升幅度位居高校上升漲幅首位,成功趕超加州理工學院、韓國高等科學技術學院、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香港城市大學、浙江大學。

"國立網紅大學"?粗淺,爲武漢大學正名!

江城多山,珞珈獨秀;山上有黌,武漢大學。橫跨三世紀,砥礪兩甲子。武漢大學時時打磨海納百川之氣度,寧靜致遠之氣質,求真求實之精神,努力在向外開拓與內在積澱之間尋求平衡點。治學嚴謹而自由開放,安靜寧和卻不失蓬勃朝氣,武大跨越百年,迎風踏浪,步履鏘鏘,無論世事變遷斗轉星移,TA總是本來的樣子!

關注“高校與科研”,獲取更多對大學的原創解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