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公司致力於將病原微生物診斷與基因組學和醫學大數據相結合,創新運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mNGS宏基因組測序技術等,分析病原微生物的核酸物質,結合自主開發的病原體數據庫,藉助人工智能分析系統,爲臨牀提供快速、準確、全面的診斷報告,並幫助行業加快藥物開發。“傳統分子診斷反應本身耗時不長,但實驗操作和等待樣本成了臨牀分子檢測的限速步驟和瓶頸,”王珺博士指出,“傑毅希望不斷努力,將分子診斷的時效性和自動化程度大大提高。

……12月28日,岳父開始感冒流涕。……1月3日,岳父承認病情惡化,不再硬挺了,決定再去甲醫院拍X光片。……1月5日,住進三甲醫院。……1月8日,直接送進ICU。……1月11日,插管結束。1月12日,決定上人工肺進行治療。……1月23日,最新檢測表明腎功能衰竭,問是否需要透析。1月24日,所有證件所有信息匹配,開始進入火化程序。
——摘自《流感下的北京中年》

2018年初,作者李可用白描手法撰寫《流感下的北京中年》,記錄岳父從“感冒流涕”到不幸去世歷時29天的人間悲劇。這是人們再一次體會到:在快速發展的醫療條件下,病原微生物感染也真的會危及生命。

此文中提到的一個細節令人扼腕:李可的岳父直到病程的中後期才被確診感染了何種病原體,從一開始經驗性使用抗生素,到最後窮盡手段爲維持生命使用人工肺,但隨着疾病的快速惡化,最終回天乏術。

據2018年中國衛生健康統計年鑑顯示,2017年我國綜合醫院門急診療超33億人次,住院人數2.44億,疾病中有近1/3是感染性疾病,是發病率最高的病種之一。另據IHME報告顯示,2016年全球疾病造成的健康負擔排名中,與感染性疾病相關的佔到17.99%,總和超過了排名首位的心血管疾病,包括腹瀉與常見感染,艾滋、結核病,瘧疾與熱帶傳染病及其他傳染性疾病。

由於缺乏準確及高效的病原微生物診斷方法,醫療機構只能憑經驗選擇抗生素,這也帶來了一個全球性難題——抗生素濫用。另一方面,臨牀也面臨着肺炎、發熱待查、膿毒血癥和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的病原探查難題,其中中樞神經系統感染有40-60%不能明確病因,病原難以明確將會造成嚴重的醫療、經濟和社會負擔。

對病原微生物的早診斷、精準治療,是降低患者死亡率、減少併發症和後遺症的關鍵手段。目前,檢測病原微生物的主要手段包括生化鑑定、質譜、PCR等,傳統的病原微生物檢測存在難培養或者培養週期長,陽性率低,有些微生物如病毒無法進行常規實驗室培養,檢測靶標單一,操作過程繁瑣等問題,這些問題會導致錯過病患的最佳治療時間,降低治療效果。

基因檢測,爲病原微生物感染準確、快速確診帶來可能

創新之城的杭州,誕生了一家基於新一代基因測序與基因編輯技術的科技創新公司——傑毅生物。該公司由細胞分子生物學專業的王珺博士和大健康產業資深投資人鍾傑聯合發起創立。

王珺博士曾爲中國首家上市的基因檢測公司——貝瑞和康(SH:000710)創始團隊成員,先後負責無創產前檢測NIPT項目研發、產業化並獲得中國首個基於NGS產品註冊證,是中國第一批NGS技術應用的實踐元老,有豐富的創業成功經驗;鍾傑,浙江大健康產業基金合夥人,曾爲中國首家上市的獨立醫學實驗室——迪安診斷(SZ:300244)的核心團隊之一,參與建成中國數量最多的獨立實驗室網絡、規模最大的IVD分銷體系,負責完成迪安診斷IPO,在體外診斷和基因檢測領域主導的投資項目金額超過50億元。

NIPT老兵創業,傑毅生物用基因編輯技術實現病原體自動化檢測

傑毅生物聯合創始人王珺博士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王珺博士告訴動脈新醫藥,傑毅生物成立伊始,就確定了目標——“革新感染性疾病診斷,解決抗生素濫用全球性難題,挽救儘可能多的患者生命!”公司致力於將病原微生物診斷與基因組學和醫學大數據相結合,創新運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mNGS宏基因組測序技術等,分析病原微生物的核酸物質,結合自主開發的病原體數據庫,藉助人工智能分析系統,爲臨牀提供快速、準確、全面的診斷報告,並幫助行業加快藥物開發。

傑毅生物提供的病原微生物檢測,有兩方面的獨到之處:

一方面,對於常見病原體引起的感染,使用基於CRISPR技術的自動化儀器革命性地快速精確檢測出是哪種病原體,而且只需一個半小時就能即時報告,以此可以指導精準用藥。

另一方面,對於疑難感染,通過抽取血液、肺泡灌洗液等各類樣本,可檢測超過1.6萬種病原微生物(包括細菌、病毒、真菌、寄生蟲等)。使用獨有的快速檢測體系,只需1個工作日即可得到檢測報告。

這將大大革新傳統感染檢測技術耗時久、可檢出病原體數目少的缺陷,快速提供臨牀醫生準確全面的病原微生物信息,使現在“經驗驅動的診療模式”邁向“數據驅動的精準診療模式”。

逐鹿分子檢測,何以爲功?

近年來,隨着新一代分子診斷技術應用領域不斷拓展,已有許多高通量測序項目在國內遍地開花,其中不乏華大基因等頭部企業。當被問及傑毅作爲後來者的競爭利器是什麼時,王珺博士提到了時效性和精準度。他認爲從整體上看,分子診斷處於相對初級的發展階段,未來市場仍大有可爲。

“傳統分子診斷反應本身耗時不長,但實驗操作和等待樣本成了臨牀分子檢測的限速步驟和瓶頸,”王珺博士指出,“傑毅希望不斷努力,將分子診斷的時效性和自動化程度大大提高。”

NIPT老兵創業,傑毅生物用基因編輯技術實現病原體自動化檢測

傑毅生物業務流程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據介紹,針對流感等門急診常見感染,傑毅生物推出了流水線分子自動化平臺(Streamlined Molecular Automatic Platform, SMAP),SMAP平臺具有三大特徵:

第一,集成了核酸提取、純化、擴增和檢測等模塊;

第二,實現了樣本進結果出,隨到隨檢;

第三,每個樣本可檢測16項指標,90分鐘內報告結果,8小時完成400例樣本,滿足門急診對檢測通量的需求。

在這臺檢測儀器上,我們擁有自主研發的專利技術CNAD(Crispr-mediated Nucleic Acid Detection),結合了核酸等溫擴增和基因編輯技術(CRISPR/Cas),可以在30-60分鐘對埃摩爾級(aM, 10-18 mol/L)的靶標核酸進行定性或定量檢測,使得檢測結果更精準。”

注重臨牀價值,與死神賽跑

王珺博士坦言,目前市場上的多數高通量測序產品都還不具備註冊證,他們在竭力探索除腫瘤、遺傳領域的新應用場景,“我認爲這種嘗試具有很高的臨牀價值。”

他向動脈新醫藥介紹,2014年《新英格蘭醫學》的一篇論文中,報道了一名患有原發免疫缺陷綜合徵的男孩的故事。他在4個月內反覆發熱,38項病原體檢測均爲陰性,最終使用高通量測序技術進行宏基因組檢測(mNGS)後確定病原體爲聖地羅西鉤端螺旋體,改用青黴素治療後,這名小孩迅速康復出院。

“高通量測序對原因不明的感染性疾病檢測,非常有意義。”王珺博士指出,“但mNGS需要對樣本進行核酸提取和文庫製備等,傳統流程操作複雜,耗時長。常見的mNGS報告週期是72小時,而對危重病人而言,時效性關乎生死。”

王珺博士表示,爲了解決這個痛點,傑毅生物推出了Cubics自動化建庫儀。它適合不同類型的臨牀樣本,樣本進,文庫出。核酸提取、建庫和純化在2小時內完成,每臺儀器可以同時處理4份樣本。此外,Cubics 還可以靈活的串聯和拓展,適應不同通量的需求。這樣一來,獲取樣本後第一時間進行建庫和測序,最大程度地保證mNGS的時效性。

“現在這類項目爲特檢項目,因此我們將建第三方醫學實驗室以提供檢測外包服務,在儘可能廣的區域和最短的時間內提供檢測報告。”王珺博士表示,“傑毅生物將以杭州爲中心,第一階段將在在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灣以及西南地區等人口集中、經濟發達的省市進行服務網絡佈局。我們期待與更多醫學診斷同行、合作伙伴們攜手一道,共同去挽救感染患者的生命。”

據王珺博士透露,傑毅生物正在啓動新一輪融資,資金將主要用於第三方實驗室網絡的建設、醫學診斷儀器及對應試劑的註冊報證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