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影《音乐家》既是对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致敬,又是对祖国七十华诞的献礼,也让大家再次聆听《黄河大合唱》这雄壮的乐曲。影片中的冼星海将自己生命中最后的音乐《黄河大合唱》献给了祖国。

我们还可曾记得,我们儿时音乐课本里的那首有着恢宏的气势、铿锵有力旋律的这首歌吗?学校文艺汇演中永久保留的经典曲目吗?

风在吼 马在叫

黄河在咆哮 黄河在咆哮

河西山冈万丈高 河东河北高梁熟了

万山丛中 抗日英雄真不少

青纱帐里 游击健儿逞英豪

端起了土枪洋枪 挥动着大刀长矛

保卫家乡 保卫黄河 保卫华北

保卫全中国

而这首耳熟能详的《保卫黄河》就是中国近代著名作曲家、钢琴家,有"人民音乐家"之称的中国音乐家——冼星海。 经他谱曲,成了中华民族的千古绝唱,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伟大赞歌。

就在2019年5月17日,由中哈两国知名演员胡军和袁泉等联袂出演的《音乐家》将全国公映。

《音乐家》改编自著名作曲家冼星海的真实经历。他在卫国战争时流离海外,而被哈国音乐家救助,谱写了跨越国界的深挚友谊。当年,冼星海归国之路遭遇重重阻挠,他在哈萨克斯坦边境离祖国最近的地方眺望故土,那绝望憔悴的眼神,直到片末还让人心碎得想哭。

影片让我们了解冼星海身在异国,不为人知的最后五年里的生命历程!

《音乐家》讲述了1940年,冼星海化名“黄训”从延安远赴苏联,为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进行后期制作与配乐。希望用这部纪录片,让中国人民抵抗侵略的事迹传播到全世界反法西斯阵线中,振奋士气、凝聚人心。

遭逢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冼星海被疏散到阿拉木图。不想珍贵的纪录片资料毁于无情战火,冼星海贫病交加、流落街头。幸遇哈萨克斯坦音乐家拜卡达莫夫一家相助,为他提供了一个温暖的庇护所。

影片真实还原了一些感人肺腑的史实。在阿拉木图,冼星海修改了民族史诗《黄河大合唱》,并根据哈萨克民族英雄阿曼盖尔德的事迹创作出交响诗《阿曼盖尔德》,成为哈国传世名作。1945年回到莫斯科的冼星海重病缠身,病逝于克里姆林宫医院。至此,一名人民音乐家的辉煌一生落幕。

影片《音乐家》让我们重拾儿时的记忆,重唱儿时朗朗上口的童谣,怀念我们童年时光!

影片产生的共鸣触碰到观众心底里最柔软的地方,就是深深的父爱!

吹起小喇叭,达滴达滴达

打起小铜鼓,咚隆咚隆咚

不怕年纪小,只怕不学习,只怕不努力

吹起小喇叭,达滴达滴达

打起小铜鼓,咚隆咚隆咚

不怕年纪小,只怕不学习,只怕不努力

电影中,冼星海寄宿在拜卡达莫夫的姐姐达纳什家中。冼星海遇到了他六岁的苏联女儿卡利娅。卡利娅教冼星海俄语,冼星海则教会卡利娅先生唱《只怕不抵抗》童谣。这时,镜头切换到延安的窑洞中,女儿妮娜也在哼唱着这首歌谣。音乐像一座桥梁,连接着思念女儿的父亲,和两个思念父亲的女儿。

卡利娅生活在战火连天的哈萨克斯坦,父亲已经被处决,小女孩对素不相熟的音乐家从陌生、害怕,到亲近、依赖。孩子的世界总无比单纯,她不知道父亲为什么没回家,就像她也不知道阔克【哈萨克斯坦人对亲近之人的称呼】为什么要离开。 在阔克离开的那个早晨,还不知情的卡丽娅去阁楼上说早安,只看到了收拾好的屋子,下一秒她坐在阁楼的楼梯上伤心得哭泣。外边还在打仗,大人们因为各自的烦恼忧心忡忡,但那一刻,没有什么比小女孩的伤心更牵动人心,战争对孩子的创伤永远是最大的。

乡 思 [宋]李 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音乐家》里还有一幕刻在了心上。当冼星海不顾劝阻只身涉险冲到中哈边境线上,指着太阳落下的地方,说:“那就是中国”。眼见他一步之遥却又无能为力,我的心也跟着揪作一团。杜甫写“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芈月远嫁秦国时带了一抔家乡的土,这种情怀,在冼星海的那抹望向祖国的眼神里都找得到。从那以后,戍守边防的哈国士兵们已渐渐习惯了,看到这个中国音乐家静坐着望向同一片辽阔远方,也都安静地不忍打扰。

离开小镇前,冼星海跪在边境线前,伸手抓了一把祖国土地上洁白的雪,望向祖国的眼神写满不舍。那一帧画面定格在脑海里挥之不去。而后一直到去世,冼星海再没有踏上祖国的土地,唯有一曲曲撼人心魄的音乐久久回响。

影片中的冼星海将自己生命中最后的音乐《黄河大合唱》献给了祖国。“我相信她听得见”。 是的!祖国一定听得见,祖国一代代人民都听见了,唱响了!音乐在,精神在,冼星海也一直在。直到冼星海去世的消息登报,拜卡达莫夫才知道黄训原来就是中国伟大的音乐家——冼星海。

“下面一首乐曲,我要献给我的祖国”、“那里就是中国”。

冼星海难归故土的惆怅与思念家国的深情便深深地拴住了每一个观众的心。

家国情怀在硝烟战场上被无限放大。深受战火摧残的小家,历经离别、饥饿、苦难、生死……然而因为有音乐,让大家可以依偎取暖。

我们的国,总得有人去守护她,为她战斗,为她牺牲!那句“保卫家乡、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便是所有国人的至高愿望。也正是此番情怀催生了这部《音乐家》影片。因为爱国因子一直在中华民族的血脉中流淌,一曲《黄河大合唱》即瞬间点燃我们的一腔爱国信念与热血。这是一代代人用生命守护和延续的情感,不容我们淡忘,更值得我们满怀敬仰传承发扬。

在 《黄河大合唱》首演80周年之际,《音乐家》这部影片让我们一同缅怀,这部史诗级作品的曲作者——冼星海先生。冼星海先生是一座丰碑,他的精神和音乐是激励我们成长和前行的重要力量。衷心感谢电影《音乐家》,为我们展示了冼星海先生生命的最后岁月,让我们通过看电影共同缅怀冼星海先生的伟大精神!同时,向中哈友谊致敬!

5月17日,走进影院观看《音乐家》,了解《黄河大合唱》冼星海难归故土的惆怅与思念家国的深情。电影《音乐家》既是对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致敬,又是对祖国七十华诞的献礼,也让大家再次聆听《黄河大合唱》这雄壮的乐曲。

5月16日,曲江国际影城(西北影城)提前点映,现场座无虚席,观影过程中,影厅内传来阵阵抽泣声。

观影会后收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致敬,也获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期待影片上映的呼声也是一浪高过一浪。

图文编辑:杜春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