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第一个实验空间站天宫一号今天上午再入大气层烧毁,在这前后一段时间内,天宫一号的话题成为网络热点。特别是围绕其无控再入大气层的问题,引发无数口水战,外媒更是把握机会给天宫一号泼脏水。笔者今天就来说道说道这天宫一号无控再入的问题。

  天宫一号是我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于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03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飞行器全长10.4米,最大直径3.35米,由实验舱和资源舱构成。在2011年至2013年的工作时间中,分别和神舟八号、九号和十号飞船进行了对接,完成了一系列科研任务,为我国下一步的空间站研制和使用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数据。2016年3月16日,天宫一号正式终止数据服务,全面完成了其历史使命。当时其平均轨道高度约370公里,以每天100米的速度衰减,预计2018年“受控”坠落,残骸落入指定海域。

  正在转运的天宫一号

  原本天宫一号的设计寿命仅有两年,当然设计使用寿命设定为两年并非我国技术不达标,而是根据航天和科研部门赋予天宫一号的预期科研任务只需要两年即可完成。但在2013年9月天宫一号达到试验寿命时,其本身状态良好,搭载设备和燃料仍然满足工作需要,所以又超期服役了两年多,直到2016年终止数据服务。即便到了这个阶段,天宫一号仍然是可控的,当时的计划也是可控再入坠毁,不过在计算其飞行轨道后,有关单位认为没有必要进行控制也能无害再入,于是将仅存的变轨燃料用作了计划外的实验。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了,天宫一号的飞行任务是在不断调整的,我国航天部门是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最终决定让天宫一号无控再入大气层坠毁。很多人对于无控再入坠毁也不太了解,认为天宫一号会像流星一样冲入大气层,直接砸到地球上。但其实天宫一号作为空间飞行器,在其下坠过程中是不断围绕地球飞行和加速的,最终进入大气层烧毁。天宫一号作为空间飞行器,其本身并不带有返回能力,因此舱体也不存在隔热能力,绝大部分零件都会在大气层中烧毁,能坠落在地球上的零部件少之又少。

  天宫一号和神舟飞船对接

  事实证明,我国航天部门的计算是准确无误的,2018年4月2日8时15分左右,天宫一号再入大气层,再入落区位于南太平洋中部区域,绝大部分器件在再入大气层过程中烧蚀销毁。外媒反复炒作的天宫一号砸向地面伤人的场景并未上演,其实外媒对于天宫一号的飞行轨道并不掌握,一直以来也是胡乱猜测,几乎把五大洲四大洋全都猜了个遍。 以这种不负责任的态度来向我国航天工程泼脏水,也是这些别有用心势力的一贯伎俩。

  德国弗劳恩霍夫高频物理和雷达技术研究所昨天上午追踪到位于海拔161公里的天宫一号雷达影像

  不过各大国际航天组织还是非常关心天宫一号的动向的,毕竟全重近8吨的天宫一号是近年来最大的无控再入飞行器。虽然重达8吨的天宫一号已经是个不小的飞行器,但比起历史上那些无控和失控再入的大家伙们,天宫一号还是要逊色太多。可控再入是指,在进入转移轨道往再入点运行之前仍可控,姿态可调。如果可控再入过程中失控坠毁,那是就算事故。如果在进转移轨道之前就无法遥控改变姿态,算无控再入,短烧了或者坠毁了并不是事故。

  人类历史上无控/失控再入飞行器统计表,天宫一号的体量仅能排在第49位

  人类历史上重量最大的失控再入飞行器就是2003年返回地面失事的“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其残骸洒落在德克萨斯州和路易斯安纳州的多处地方。牺牲的7名宇航员中有两名女性,五名男性,其中就有以色列第一位宇航员伊兰·拉蒙(Ilan Ramon)中校。

  失控解体的哥伦比亚号

  更让人惊悚的是,“哥伦比亚”号的悲剧并非突然发生的意外,致命故障早在返回前就已被发现。“哥伦比亚”号惨剧发生10周年纪念日前,NASA前飞行主管韦恩·哈尔曝光NASA的高级工程师们早在航天飞机返回前就发现了致命故障,并确信“哥伦比亚”号会在返回中机毁人亡,然而NASA高层向宇航员隐瞒了事实。当时NASA没有抢修或者接回这些宇航员的办法,他们认为与其让宇航员在太空中等死,不如让他们在一场意外中离开。

  哥伦比亚号惨案中牺牲的7名宇航员

  撇开“哥伦比亚”号这个故障导致的失控不谈,人类历史上第二大无控再入飞行器也是美国货,那就是Skylab(天空实验室)。Skylab的再入质量也超过了75吨,是天宫一号的近10倍,虽然无控再入的过程有惊无险,但NASA还是在计算中出现失误,导致不少残片落入澳大利亚西部帕斯地区,所幸该地区地广人稀没有酿成惨剧。

  1979年坠毁的天空实验室也是个巨无霸

  所以说,天宫一号无论如何也谈不上是失控,也未造成任何事故,即便是无控再入历史上,天宫一号的潜在威胁也远远比不上美苏两国的前辈们,部分外媒和国内自媒体的污蔑实在是无稽之谈。其中有部分媒体在报道中明显体现出了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味道。

  BBC在推特上形容天宫一号是个“垃圾”

  “Junk”这个词的来源于十六世纪葡萄牙殖民者对中国帆船的蔑称,BBC专门用这个词来形容天宫一号,即是讽刺中国太空船的落后,又在指责中国制造太空垃圾,可以说是非常良苦用心了。不过笔者回忆和搜索了一下,英国在人类的探空探索中并未作出过杰出贡献,要知道英国是五大常任理事国中,唯一不具备弹道导弹和运载火箭研制能力的国家。英国历史上仅仅在澳大利亚发射过四次火箭,其中两次失败,作为国家重器的核弹投射平台--弹道导弹更是长期依赖美国提供。这样一个国家的媒体,竟然舔着个脸嘲笑我国的空间站是“Junk”,也不知道是哪来的勇气。

  英国搞过最先进的火箭

  从2011年发射的万众瞩目,再到今天消逝在大气层中的众口铄金,天宫一号这位我国航天事业的功臣就这么走完了自己的传奇一生,以后我们只能通过影像资料和模型才能一睹其身姿了。此次针对天宫一号的集中攻击,其性质不言而喻,不过我国航天事业绝不会在这种攻击中停顿,天宫二号早已升空,我国的自主空间站将来只会越发壮大。最后也请求各位网友,不要被网络媒体和外媒轻易左右,多了解一下相关知识再下定论。

  国际空间站上拍摄到天宫一号最后的影像

  最后再解释一下天宫一号为什么一定要坠毁,这是因为这种体型较大的飞行器如果始终保持在轨飞行,就变成了长期漂浮在近地空间的太空垃圾。会危及以后的航天活动,比如发射卫星或飞船。让天宫一号坠毁是我国航天部门负责任的体现。全球制造太空垃圾最多的三个国家和地区分别是:美国、苏俄和欧洲。

  这里是啮花熊的防务观察,本文系军事自媒体号“啮花熊”原创,首发于腾讯企鹅号,未经允许禁止其他媒体或平台转载。本熊每天都会为诸君带来不同的军事解读和装备分析,喜欢就加个关注吧!关注“啮花熊防务观察”微信公众号,查看更多军事资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