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福利!

本期課程免費聽!

勸學篇 來自深圳國際公益學院 00:00 12:47

2018俄羅斯世界盃隨着法國的再度捧杯而落幕。法蘭西19歲少年姆巴佩的風馳電掣,用驚人的速度單挑對手整個後防線,也成了球迷們或僞球迷們腦海中一道不可磨滅的風景。

而亞軍克羅地亞,一個人口僅400萬的小國,從戰火中成長起來的“老球員”們,堅韌不言放棄,“戰”到最後一刻的精神,也讓所有人動容,爲其鼓掌。

世界盃不僅僅是一場足球比賽,更是一個國家展示自己的舞臺。讓球迷印象深刻的,還有亞洲球隊日本,甚至連中國球迷都盛讚爲“亞洲之光”。

日本球隊在1/8決賽對陣“歐洲紅魔”比利時,在2:0領先的大好局面中,94分鐘時,被比利時追趕並在最後加時賽中“絕殺”。大家爲日本的運氣不佳而惋惜時,FIFA官員在推特上的一張照片讓所有球迷對這個被淘汰者肅然起敬。

▼日本球隊留下俄文字條“謝謝”

FIFA在推特上寫道:“日本在第94分鐘被比利時絕殺,這是他們賽後更衣室的模樣。他們向球場內的球迷致謝,清理了替補席和更衣室的垃圾,與媒體進行交流。他們是所有球隊的榜樣!與他們共事是一種榮幸!

而更讓人感動的是,在比賽現場的日本球迷在球隊出局後,一邊強忍淚水一邊默默掏出隨身帶的垃圾袋,開始收拾別國球迷留在現場的垃圾。在他們的帶動下,其他國家的球迷也加入了清理球場的行列中。日本人這種禮貌及作風再次刷屏,獲得全世界的點贊。

日本爲什麼會有如此的民風呢?他們的國民職責觀又是怎樣形成的呢?當然,這和日本注重國民素質教育有關。我們在其流通的紙幣上亦可見一斑。

日本三種紙幣上人物,三人都不是政治家,而是文化人。他們是:1000日元的細菌學家野口英世; 5000日元的女性小說家樋口一葉; 而最大面值的1萬日元,印的不是日本天皇,而是影響了整個國家及國民的啓蒙思想家福澤諭吉。

這位教育大家福澤諭吉,1875年出版了《勸學篇》,在當時的日本幾乎人手一本,影響了整整一代人。爲日本人打開了一扇觀察和思考世界的窗口,啓迪了當時無知的日本社會對先進文明國家的認識。

《勸學篇》是福澤諭吉寫的17篇論文集。除了最爲著名的“天不生人上之人,亦不生人下之人”人與人平等的論點,諭吉還討論了學問的旨趣,學者的職份,同時又倡導尊重國法,國民如何履行職責。

“王振耀經典導讀”與你一起重溫這部經典及與中國的思想家做比較,並探討“熱愛撿垃圾”的日本人,他們的知識觀有什麼特點,他們的國民職責觀和中國有何不同呢?而深受儒家文化影響的日本如何實現文化的現代轉型的呢?

本期“王振耀經典導讀“,我們一起了解學習福澤諭吉的《勸學篇》吧!

(▼點擊閱讀原文訂閱《王振耀經典導讀》)

讓行動成就愛心,讓公益走進生活。

Be the change you wish to see in the world.

本文源自 國際公益學院

統籌江濤、王陽責編夢歌

 點擊窗口瞭解詳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