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週,韓寒接受“一條”採訪,首次坦言“當年退學是一件很失敗的事情”,緊接着,韓寒又在微博上發表長文談他所理解的教育。

現行的教育制度包括高考制度,肯定無法照顧到方方面面,也有很多需要改進之處,但沒有一個制度是可以照顧到所有人的,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它有着基本的公平。

……

在中國努力學習工作,進好的大學,學更多本事,最終改變生活,改變家族命運的可能性,一定比在發達國家大得多。

要是不看作者欄,你大概會以爲這是體制內教育專家的官方發言,也是因此,不少噴子站出來喊話,認爲韓寒沒有資格談教育,他本身就是一個沒接受多少體制內教育的離經叛道的人罷了。

“韓寒,你變了”

畢竟當年韓寒最著名的標籤是“退學”,這幾乎是他最被廣泛知曉的“代表作”。而今,他卻在告訴大家,高考有着基本的公平,想跨越階層還是要靠努力學習,並表示後悔當年的退學舉動。

所有的這一切似乎都是給過去的自己一記耳光,爲了肯定現在,不惜徹底的承認並否定歷史中的錯誤。

那些說“韓寒變了”的聲音不絕於耳,在他們看來,當年那個十幾歲的激進少年,就應該在年近不惑的時候依然站在風口浪尖,叛逆,批判,嘶吼,反對一切,爲了反對而反對。

停留在表面看韓寒,的確很難接受他這樣的“轉變”,但是你若真的回顧他的成長,你會發現,韓寒從來沒有變過,“不斷變化”就是他的“不變”。

“韓寒,你變了”

1999年,韓寒讀高一,七門掛科後主動退學,這件事轟動一時,有記者採訪問他以後做什麼,怎麼養活自己,韓寒輕巧的回答,“稿費啊”。

韓寒做到了,退學後他出版了長篇小說《三重門》,名噪一時,之後的作品《零下一度》也奪得了當年的圖書暢銷版第一名,《像少年啦飛馳》繼續暢銷。

在圖書行業如日中天的21世紀初,韓寒的確靠着稿費和版稅活的不錯,算是兌現了當初的諾言。

但2003年開始,韓寒的身份搖身一變成職業賽車手,他不是玩票兒,而是真的在訓練在比賽,賽車賺不到錢,準確的說是在“燒錢”。

隨後的幾年,韓寒的幾部作品《長安亂》、《韓寒五年》並未激起聲浪,作家韓寒的名號幾乎被抹去,而韓寒本人也表示更希望大家記得他是賽車手韓寒。

不知道他是否還記得當年說過的靠稿費生活,是否還記得當年他是新銳作家。但這些並不重要,韓寒的每一步都是在求變,他從沒有向這個世界承諾過永遠。

“韓寒,你變了”

2005年,韓寒開通了博客,是迄今爲止博客閱讀總量最高的博主,彼時的韓寒算是再次以耳目一新的身份出現在大家面前,他是青年公知,熱衷評論公共事件,他是當之無愧的意見領袖。

再後來,2009年,韓寒創立了《獨唱團》雜誌,雖然很快夭折,但2012年互聯網APP市場繁榮時,他再次踩在了風口,韓寒成立了工作室併發布了應用軟件ONE·一個,受到了文藝青年的追捧,至今都活躍在閱讀類APP裏。

如果說除了賽車手的新身份,韓寒的轉變都是沿着寫作的脈絡而行,那在全國多個城市開連鎖餐廳的經歷,已經徹底在告訴大衆他的出其不意,只有你想不到的變化,沒有韓寒不敢嘗試的領域。

所以,2014年韓寒執導的《後會無期》和2017年初《乘風破浪》的上映,已並不讓人覺得違和,韓寒在不斷跨界,他從未停止變化這件事,他過去談時事,談風月,而今天談教育,明天還可以談的更多。

變化纔是他生活的主旋律,變化纔是韓寒一以貫之的生活方式,無論你曾經愛過他恨過他鄙夷過他,你都不能浪漫化的去想象一個人在幾十年的成長中,始終以一種不變的姿態去面對這個世界,那不是進化,那是倒退。

“韓寒,你變了”

期待着曾經的精神偶像永遠以一種標籤一種風貌出現在你面前的時候,那個真正需要變化的人是你,那個心裏仍然固着在青春期追求叛逆推崇反抗的人是你,沒有順應時代脈搏沒有成長和脫胎換骨的人還是你。

早幾年,我特別喜歡的一位實驗話劇導演孟京輝曾經在微博說,“我們就是要改變世界的呀……媽的我還是不服,媽的我將鄭重地永遠不服!”這句五六年前的話,我到現在還記得,當時的我也不服,也以爲自己以後也會如此,永遠保持憤怒,永遠保持批判。

但時間走了五六年,無論是孟京輝還是我,還是我們每一個被時代洪流裹挾的人,其實都變了,我們在改變着世界,世界也在改變着我們,不服不行。

那些曾經的豪言壯語,每一句都帶着那年那月的烙印,時過境遷回頭再看,沒有不變的東西,這個硬邦邦的世界,讓我們學會了柔軟。

沒有人不在變化,只是有的人能跟上變化的腳步,有的人被變化落在了身後。

韓寒無疑是適應良好的,從退學到賽車到做互聯網產品到做餐飲,每一步都是一座里程碑,他如魚得水,也從未離開大衆的視線,就像韓寒在接受採訪時說,“從上個世紀起,我出道的第一秒鐘,我就一直跟這個社會和諧相處。”

“韓寒,你變了”

韓寒最討厭的是失控,賽車如此,人生亦如此,他的每一步變化都和諧的融進了自己的成長變遷裏,從不擰巴。

只是有些人覺得他不再叛逆了,更多的是過來人般的中年油膩,我倒覺得要說韓寒唯一不變的東西,就是叛逆二字了。

2013年他在博客中說“到現在都一直在慶幸自己沒去上大學”以及“高考作文很蠢”,但如今爲人父的他重新審視教育話題,敢說自己後悔退學,敢掏心掏肺推翻過去的看法,敢把曾經另他聲名鵲起的理由都一個個打破,這已經是人到中年的最大叛逆了。

而關於變化這件事,我想韓寒已經在《乘風破浪》的臺詞裏表達了自己,彭于晏飾演的青年徐正太在電影裏高喊着,“我就像這個世界,這個世界是不會變的”,然而多年以後,世界變了,徐正太變了,韓寒也一直在變,只有青澀少年纔會以爲自己會永遠不變,而這句臺詞,正出自韓寒2008年的博客結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