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4日晚,資深小股民Alfred田小二並沒有仔細閱讀微信上的聖誕祝福和聖誕老人倒地碰瓷的新聞,而是打開收音機上,一邊仔細收聽着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內容重播,一邊認真地做着筆記。

這時,手機鈴不合時宜地響了起來,Alfred一看是被手機標記過“推銷”的電話,就給立即給掛斷了,然後繼續收聽着會議播報。過了幾分鐘,那電話又打進來了,Alfred接通後便直接把手機放到了收音機的喇叭上。讓她聽了一會兒“2019年七大重點工作任務……”

過了一會兒,電話那頭小聲問:“平安夜您也不休息?這麼晚了您還在人民大會堂開會嗎?!” 我輕聲“嗯"了一聲。 “不好意思,首長,打擾了您啦!”她很快掛斷了電話。

沒過一分鐘,滴的一聲,剛纔那推銷的發來一條短信:”首長,您位高權重,更需要多買些保險,我們公司……”

Alfred苦笑了一下,輕輕地刪除了這條短信,在美股聖誕暴跌的新聞背景中,關掉了已經下跌5.8%報收14.6元的Kenon Holdings的賬戶頁面......

三季報發佈

根據持有觀致汽車24%股份的外方小股東KenonHoldings的三季報,2018年前9個月,觀致累計批發銷售48100輛汽車,創了觀致汽車自成立以來銷量最高歷史記錄。

觀致銷量暴增的超好表現與哀鴻遍野的中國整體乘用車市場形成了鮮明對比。

不過,雖然觀致批發銷量同比暴增了412%,但前三季度觀致的虧損大增了123%,達到了-13.62億,這也是觀致連續第31個季度的虧損。從2014年開始汽車銷售以來,已累計虧損人民幣124億元。

自去年年底喜迎寶能這個大金主和大股東入主以來,觀致除了批發銷量暴增意外,似乎仍然一如既往地在虧損的泥潭中深陷着,並有越陷越深的趨勢。

寶能金主到來

自寶能2017年12月21日正式入股觀致以來,成立十年之久的觀致汽車已經正式從原來的奇瑞與量子(Quantum(2007) LLC)50%:50%的中外合資公司 (2007-2017.12.10) ,正式演變成由寶能、奇瑞和量子三方以51%:25%:24%股比關係成立的中-中-外三方合資公司。

從《汽車海外併購》和《智能電動汽車》追蹤的整個併購過程來看,寶能從2017年5月起通過其孫公司杭州城茂投資公司戰略投資觀致汽車,寶能(杭州城茂)大體通過先收購股權再增資的方案,通過《投資協議》、《補充修改協議1》、《補充修改協議2》、《補充修改協議3》和《合資協議》的一攬子操作,成功地成爲控股觀致51%的絕對控股股東。

杭州城茂計劃先投資33億元,從量子手中收購觀致25.5%股權,從奇瑞手中收購25.5%觀致股權,這樣將三方在觀致中的股權保持在51%:24.5%:24.5%的之後,再進行增資。

後隨着雙積分政策的出臺,形勢發生了變化。雙積分政策要求“油耗正積分只能在有25%股權關係的關聯公司之間轉讓”,因此三方同意量子多出售0.5%股權(25.5%+0.5%=26%)給杭州城茂,而奇瑞少出售0.5%股權(25.5%-0.5=25%),這樣奇瑞在觀致中的股份從24.5%增加到25%,以便更好地應對雙積分政策的壓力。這直接導致了我們看到的奇瑞國有資產在產權交易的二次掛牌。

2017年7月12日-8月8日,長江產權交易所將蕪湖奇瑞汽車投資有限公司持有的觀致汽車股權50%中的25.5%(剩餘24.5%)掛牌轉讓,但最終並沒有企業摘牌的背後原因。2017年11月17日,長江產權交易所再次發佈觀致汽車的股權掛牌轉讓公告,只不過這次轉讓的股權是25%,然後杭州城茂直接出手,從奇瑞手中收購了其持有的觀致汽車的25%股權。

經過一番折騰,觀致從原來奇瑞與量子 50%: 50%的合資公司,正式變成了杭州城茂(寶能)、奇瑞和量子(KenonHoldings)以51%:25%:24%的三方合資公司。

2018年7月,中國監管部門批准了觀致汽車三方股東繼續依照各自相應的股權對觀致進行65億的再增資計劃,這一計劃包括了此前奇瑞和量子爲觀致提供的股東借款所轉化成的股權。

此後,增到與其目前註冊資本104億持平的程度。

最終結果,杭州城茂(寶能)一共出資了53億,佔觀致控股51%股權,奇瑞一共名義出資了26億(包括了寶能付給奇瑞的16.25億股權轉讓費),佔觀致25%股權,量子(Kenon Holdings)一共名義出資了25億(包括了寶能付給量子的15.6億股權轉讓費),佔觀致24%股權。

2018年4月,三方同意將此前的股東債權轉換成公司股權,不必再按投資協議規定增資,因此奇瑞和量子這次實際上相當於自己沒怎麼掏腰包,僅僅走了個名義上的流水,把出售股份的錢再次投入到觀致增資中。

此外,三方合資協議還約定了股權鎖定期,奇瑞未來可以根據其IPO的需要,將其所持有的觀致股權劃轉到奇瑞的上市公司;而量子可以在三年內最多轉讓其所持股份的50%,三年後可以將其所持觀致股權全部轉讓;而寶能對上述股權轉讓均有優先購買權,在本協議簽署完結後兩年裏,寶能有優先進一步增持觀致的股權至67%的權利。

至此,沸沸揚揚持續了一年半之久的寶能入股觀致汽車的大戲,終於塵埃落定。

2017年12月29日,工商註冊信息顯示,觀致汽車法人代表和董事長正式由爲陳安寧博士更換爲寶能控股(中國)有限公司現任總經理、寶能汽車有限公司現任監事會主席陳琳。

隨後,寶能方面任命原北汽集團黨委常委、北汽集團新技術研究院院長李峯爲寶能汽車常務副總裁兼觀致汽車CEO。緊接着陳睿、鄔學斌、蔡建軍等紛紛加盟觀致。

銷量暴增,虧損繼續加大

據Kenon的三季報,2018年前9個月觀致累計批發48100輛,其中一季度批發1.14萬臺,二季度批發1.92萬臺,三季度批發1.75萬臺,三個季度均創了觀致汽車自成立以來季度銷量的最高的歷史記錄。

特別是二季度1.92萬的銷量,比2017年同期的三千臺暴增了5.4倍。三季度的1.75萬臺也是觀致繼二季度後的第二高歷史記錄。

雖然觀致認爲這是個“巨大的進步”,但在《汽車海外併購》和《智能電動汽車》看來,銷量暴增最主要的原因除了去年基數較低外,主要還是得多多感謝大金主寶能公司。寶能不光大手筆投資入股了51%股份,還把關聯公司的共享出行板塊深圳前海聯動雲汽車租賃有限公司的採購業務一併帶給了觀致。

根據寶能與觀致的協議,寶能的關聯公司2017年從觀致採購1.5萬臺汽車(實際採購未達到1.5萬臺),用於共享出行服務。2018年寶能及其關聯公司計劃從觀致採購9.5臺汽車,2019年-2020年,寶能每年將從觀致採購10萬臺汽車。

除了前海聯動雲,觀致還與家和衆信等合作,開展大客戶銷售,但最後無疾而終。

既然寶能的採購大單是觀致汽車銷量短期內暴增的最直接原因。這也解釋了爲什麼新任CEO李峯在2018觀致汽車營銷年會上敢於宣佈“觀致汽車今年的銷售目標是8萬輛”,並且有機會“”衝擊10萬輛,挑戰12萬”的宏偉目標了。

根據工信部公佈的2016-2017年企業油耗和新能源積分情況的公示,觀致2016年有油耗正積分1451分,而2017年則有油耗負積分6703分。2016-2017兩年的新能源積分都是零分。

要彌補2017年6703分的油耗負積分的缺口,觀致有三種方式可以選擇,一是從外部購買新能源積分彌補,假設新能源積分價格爲800元/分,則觀致需要付出443萬元的代價;二是藉助股東奇瑞汽車的關聯公司關係解決。之前奇瑞在轉讓其所持有的觀致汽車股份時發生了二次掛牌,最終保住了25%的股份關係,這是奇瑞和觀致爲雙積政策埋下的一個伏筆。2017年奇瑞有高達66萬的油耗正積分和近8萬的新能源正積分,可以輕輕鬆鬆幫助觀致彌補油耗缺口。三是觀致可以用自己2016年的油耗正積分進行結轉,只不過結轉的1161分並不夠彌補2017年油耗缺口,觀致還需要藉助上面兩種方式中的一種才能完全實現油耗的合規。

根據Kenon的三季報,受銷量暴增412%的拉動,觀致汽車前三季度銷售收人也暴增了349%,達到了44.17億人民幣。而同期銷售成本頁增加了305%,同比增加了305%,達到了50.51億元。

從絕對量上看,和過去三年一樣,觀致的銷售成本始終高於銷售收入,這樣虧損是必然的。從增長幅度來看,這應該是近年來觀致汽車首次實現銷售收入增幅高於銷售成本增幅,最終結果的導向應該是虧損逐漸減少。

根據《汽車海外併購》和《智能電動汽車》的測算,從銷售收入與銷售成本對比中可以看出,2014年二季度銷售收入與銷售成本之間相差+1.3萬元,屬於盈利狀態;從2014年三季度起,觀致便開始了季度持續虧損的厄運,季度單車虧損幅度從4600元到4.3萬不等, 平均季度虧損從2014年的-1.47萬,增加到2015年的-1.51萬,2016年的-2.2萬和2017年的-2.6萬。

2018年前三季度平均季度虧損爲1.38萬元,較過去三年大幅下降,可以看出自大股東寶能和新的管理團隊入主後,虧損幅度的確在縮小,業績也得到了改善。

受銷售運營成本大幅飆升影響,觀致三季度虧損增加到了6.21億元,今年前三季度,觀致的總虧損達13.62億,較去年同期增加了123%。這是觀致連續第31個季度虧損,也是2014年正式開始汽車銷售以來的連續第16個季度虧損。

從2011年“奇瑞量子”正式更名爲觀致汽車至今到“大金主”正式入主觀致的8年時間裏,至今觀致汽車先後經歷了7億、6億、15億、22億、25億、19億、16億和13億的虧損,總累計虧損達到了124億元左右。

《汽車海外併購》和《智能電動汽車》根據2014-2017年前三季度平均虧損佔年度虧損的60%來推斷,2018年全年觀致的總虧損依然會維持在22億元左右。

從2016年年報起,觀致外方股東Kenon在財報中特意增加一個附件來解釋觀致的非國際財務準則下(non-IFRS)的EBITDA(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的定義,特意強調了觀致在非國際財務準則下的EBITDA的改善情況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是Earnings Before Interest, Taxes,Depreciation and Amortization的縮寫,即未計利息、稅項、折舊及攤銷前的利潤)。

相比一般企業採用的衡量企業主營業務盈利能力的EBIT(息稅前利潤),EBITDA多了DA,這個DA是Depreciation(折舊)和Amortization(攤銷)。

觀致強調EBITDA,無非是說,前幾年研發等費用的大額攤銷影響了現在的業績,大家應該剔除掉這些“前人”造成的攤銷包袱來看待現在觀致業績的持續改善。

如果不用調整後的EBITDA來測算,2018年前三季度觀致總虧損-13.62億,如果用調整後的EBITDA來測算,剔除淨財務成本、折舊以及無形資產攤銷等因素,則觀致2018年前三季度虧損才-5.21億,虧損幅度收窄了62%。

《汽車海外併購》和《智能電動汽車》認爲,觀致通過各種努力擴大銷量、降低成本、減少虧損的路徑是正確的,應該繼續堅持,同時還應該繼續保證大客戶採購的基礎上(注意保持好折扣率),下大力氣研究和實踐各種提升高利潤的私人消費的方法和渠道,最終實現實質上的盈利,爭論何種會計準則“粉飾”虧損沒有太多現實意義。

從資產負債情況來看,截止到2018年9月30日,觀致共有總資產122.19億,其中流動資產44.53億,非流動資產77.66億;流動負債46.54億,非流動負債37.2億。

根據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的信息顯示,2018年8月9日,江蘇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覈准了觀致汽車註冊資本增加到了169.2548億。此前觀致汽車的註冊資本爲104.2548億。由此可見,寶能入主觀致+增資的65億也已經成爲註冊資本的一部分了。

股東來了一年了,有錢了,銷量也提升了,只是財務狀況似乎並未得到改善,一切照舊。

觀致仍然一如既往地在虧損的泥潭中深陷着、掙扎着,並表現出越陷越深的趨勢。

2018年4月,觀致汽車市場與傳播執行副總裁寧述勇離職觀致;2018年11月底,寶能汽車副總裁、觀致汽車高級副總裁兼銷售公司總經理蔡建軍在短暫加盟觀致8個月後離職。觀致似乎再一次迎來了管理層的動盪期。

寶能高調入主觀致一週年後,觀致的變化似乎並不大。2019年,觀致的一切會有改變嗎?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