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农村里基本每户都会养上一些家禽,直接撒在院子里散养。费不了太多的粮食,还能补贴家用。老家里有着这样一种说法,“家养母鸡三只,不愁油盐开支”。曾经农村生活物资比较匮乏,经常会以物换物,这样的情况现在还偶尔能见到。

记忆里在农村里鸡蛋是很金贵的,超出了食物的范畴,在某种意义上来说甚至可以当成钱来用。用鸡蛋换一些生活用品是很普遍的事情,因此人们都会养上几只鸡,没钱买东西也可以用鸡蛋来换。

别看每家都会养鸡,却很少能吃到鸡蛋。攒上十几二十个拿到集市上换钱,买个油盐酱醋,甚至直接用鸡蛋来换取物品。听老人讲,攒十个鸡蛋就可以去供销社换一斤盐。还有这种法,“鸡蛋换盐,两不贴钱”。

用鸡蛋换东西,在当时看来是种很划算的事情。油烟酱醋是生活中的必须品,而鸡蛋不吃也没什么。会算计的妇女们都会养上几只鸡,下的鸡蛋换些物品节约了家庭的开支。

也有过用鸡蛋换物的经历,刚开春的时候鲜菜极为匮乏,地里的野菜都快吃吐了。这时候能听到街上有人吆喝,“鸡蛋换葱”。那个时候鸡蛋和葱基本是等价,一个鸡蛋能换一斤葱。单个鸡蛋是不够整家人吃,用鸡蛋换葱非常的火爆,蘸酱当菜吃还凑合几顿。

鸡蛋换葱也有学问,如果大人去换,卖葱的就会把称打的高高的,临走的时候还能搭上一两根。小孩去换,会把称压的非常低,甚至有时候还会缺斤少两。小时候换葱的时候就遇到过这样的事情,气不过回去后抓了一把葱就跑,以后在换葱的时候再也不缺斤两了。

现在农村各种生活物资充沛,鸡蛋成了人们日常的食物,用鸡蛋换物品的年代已久一去不返。但关于鸡蛋的各种习惯依旧存在,还是人们走亲访友时候常见的礼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