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缬即古代丝绸印染工艺的总称。从工艺分类上看,染缬分为灰缬、绞缬、蜡缬和夹缬四类。染缬始于秦代,后唐马缟的《中华古今注》有秦始皇始染缬的记载。宋代高承的《事物纪原》卷十引《二仪实录》也说染缬"秦汉间始有,陈梁间贵贱通服之。"

绞缬是其中用得最多的一个门类。

绞缬,又称"撮缬"、"撮晕缬",民间通常称"撮花"。是我国古代纺织品的一种"防染法"染花工艺,也是我国传统的手工染色技术之一。《韵会》: "缬,系也,谓系缯染成文也。"《一切经音义》"以丝缚缯,染之,解丝成文曰缬也。"元代胡三省记道:"缬,撮彩以线结之,而后染色。既染则解其结,凡结处皆原色,余则入染也。其色斑斓谓之缬。"即依据一定的花纹图案,用针和线将织物缝成一定形状,或直接用线捆扎,然后抽紧扎牢,使织物皱拢重叠,染色时折叠处不易上染,而未扎结处则容易着色,从而形成别有风味的晕色效果。

其实,绞缬不仅仅是用线缝一种,凡是用器物做工具达到防染效果的统称为绞缬。绞缬的方法极多,不仅有传统方法,当代也不断在创新中。

这款桑蚕丝丝巾就是用绞缬工艺制作。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传统技艺绞缬是一定要用天然染料染色的。化学染色当然也可以做,两者的区别不是一般的大。两者的染色技艺也完全不同,出来的效果也是不同的。

中国的染缬艺术流传千年,不仅技艺优美,色彩也有数百种,可谓五彩缤纷。

当前存在一个误区,很多人以为只有蓝染,甚至把化学蓝染也误认为是传统染缬。

虽然染缬在历史的长河中非常辉煌,但近二百年断层了,很多技艺失传,但不代表现在仅有几个色。

这个紫褐色就是其中之一。

染料:茶叶、红木、紫檀、野桑叶

染色:国染馆

品牌:御染家

笔者作为该项技艺的非遗传承人,秉承的是祖先传下来的老技艺,但表现形式是创新的。只有把老技艺完整传承,并赋予时代感,才能为更多的当代人接受和喜爱,传承才更有意义。

欲学习传统天然植物染色技艺,可报名参加8月18日在北京国染馆举办的《传统染色专业研修班》

专业师资、专业教材、专业培训,等待欲成为专业人士的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