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見鬼的2018年已過去,心血來潮,寫寫鬼片吧。

千禧年時我來南方都市報上班,有兩個理想志願,一是寫美食,二是寫電影,作爲一個影迷,家徒四壁但也收藏了四五千張影碟。雖然後來選擇了寫美食,但電影這一愛好始終沒丟下,和正兒八經的影評人相比,我看電影有兩個特別的愛好。

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叫《平生愛看三級片》,這還沒有網絡雲盤的年代,我看了不少港臺歐美的情色大作,包括李翰祥老師和丁度巴拉斯老師以及大島渚老師等等嚴肅的情色。但當時的南都副總編輯正色跟我說:這些東西你拿去境外報刊發表吧,小心連累我們報紙。後來我刊登在了我澳門朋友操辦的一份雜誌上,那份雜誌其實也是一份美食雜誌,如果有一天你還能看到一本里面藏着這一篇寫三級片文章的美食雜誌,不要詫異,那是我寫的。

說回今天的主題:鬼片。蔡瀾先生曾跟我說:市道低迷時,就通過三級片來救市。當年香港電影市場非常蕭條,三部三級片就把整個香港電影救活了,其中的《聊齋豔譚》和《滿清十大酷刑》都還是蔡先生監製的呢(另一部是麥當雄折騰的《玉蒲團》)。

《六朝怪談》影評:活得真疲憊,鬼比我們快樂

我自己有一個看法:人情憤懣時,必然流行鬼片。按照現代社會心理學的分析,鬼怪恐怖的心理禁忌其實是人們的一種社會心理反應的投射。我就不說蒲松齡爲什麼要寫《聊齋》了,否則又被別人舉報說我在影射誰誰誰。

《六朝怪談》影評:活得真疲憊,鬼比我們快樂

我把看過的鬼片大約分成三類:第一類是我敬愛的林正英老師開創的殭屍系列那一類,這屬於滑稽搞笑的肥皂劇,但是有極好的精神放鬆作用,林老師不僅深入人心的打造了糯米克殭屍、屏住呼吸等等經典橋段,也深化了一種在輕鬆喜悅的安全心理中享受恐懼的複合味道,這也是當年這一類喜劇鬼片大受歡迎的原因,還有一類鬼片是專門爲嚇唬人而生的,比如當年朱虹版本的《畫皮》,據說就嚇死不少人。日本的鬼片喜歡以嚇人爲主,歐美的反而是噁心多過恐懼,這一類片子看得有一種暖宮排毒去惡露的治療功效,但是藥劑不慎,反而讓人心裏很壓抑。

《六朝怪談》影評:活得真疲憊,鬼比我們快樂

而我最推崇的其實是第三類鬼片,我把它稱之爲文藝浪漫鬼片,所謂的鬼,無非是託物言志,藉助一個子虛烏有的語境空間,我們可以把複雜的人際關係,描寫得更加單純一點,把這個有鬼狐精怪出沒的世界,描寫得更空靈一些。這一類鬼片我比較喜歡古裝的,當年的《山中傳奇》等等老電影可以算作此類,想想看吧!豆蔻年華的張艾嘉和爲華語電影首破戛納的俠女徐楓齊心協力演一部鬼片,取景地還是韓國的明代廢墟,多浪漫啊!

《六朝怪談》影評:活得真疲憊,鬼比我們快樂

《六朝怪談》影評:活得真疲憊,鬼比我們快樂

這次我要推薦的卻是一部我費盡九牛二虎之力纔剛剛看到的鬼片,許多資深影迷都沒有辦法找到資源,我恰好在2018年的末尾大功告成,看到了這一部拍攝於1979年的《六朝怪談》。

《六朝怪談》影評:活得真疲憊,鬼比我們快樂

先破個題,《六朝怪談》是著名的魏晉玄怪小說,魏晉那個時代是一個彷彿磕了藥的時代,隱隱約約有些飄渺,但又非常符合文藝老中青年的三代集體浪漫,我一直以爲像竇唯這種人物就只應該活在魏晉,而且《六朝怪談》的空靈遠在千年之後的《聊齋》之上。

電影導演王菊金是一個很傳奇也很不幸的導演。說他傳奇,是因爲這部電影堪稱臺灣的新電影的啓蒙,他開創了太多先河,但也許是因爲太過超前的緣故,王老師前浪被後浪拍死在了沙灘上,這部電影和它的名字消失在了浩如煙海的影評記載和網絡種子中。若干年後,我們才發現王家衛《東邪西毒》裏的摸馬、李安《臥虎藏龍》裏面的竹林跳躍,都是在向王老師致敬,但超前就意味着你做不了先驅,只能成爲先烈,要知道楊德昌和侯孝賢已經緊緊跟在王老師後面即將登場了,1979年這個年份把很多文藝導演給扼殺了,那一年國外留學回香港的越南籍文藝青年徐克拍出了讓我驚歎不已的三部曲(《蝶變》、《地獄無門》、《第三類危險》),但徐老怪後來也差點餓死,只好老老實實去拍《黃飛鴻》這樣武俠商業片,那一年文藝青老年都死亡了,剩下的都是賺錢高手。

《六朝怪談》影評:活得真疲憊,鬼比我們快樂

《六朝怪談》使用的是一個三段式的鬼片結構,馬女、古剎、鏡中孩三個毫不相干的小故事慢慢登場,這種結構在近些年香港電影翻拍李碧華小說的《迷離夜》、《奇幻夜》中也經常使用,當然好萊塢的《鬼作秀》也是這一套路。

《六朝怪談》影評:活得真疲憊,鬼比我們快樂

《六朝怪談》影評:活得真疲憊,鬼比我們快樂

《六朝怪談》影評:活得真疲憊,鬼比我們快樂

這部電影除了有一個瘋狂的、失敗的文藝青年導演之外,當時也薈萃了很多大戲骨,王菊金在澎湖的小島上拍電影的時候估計是費用預算不足,所以啓用了大量的羣衆演員,但是也有幾個讓我們後來如雷貫耳的名字登場了,比如說老戲骨金士傑,還比如說,超級超級超級大美女胡因夢,沒錯,就是讓李敖老師痛不欲生的那個前妻胡因夢。

《六朝怪談》影評:活得真疲憊,鬼比我們快樂

《六朝怪談》影評:活得真疲憊,鬼比我們快樂

胡因夢的美,在當時是讓人瞠目結舌的,觀看畫面,你還以爲是同一時代剛剛翻開瓊瑤老師篇章的林青霞姐姐呢,(題外話,70年代末胡因夢和林青霞兩位大美女去了一趟佛羅倫薩,她們倆當時拍的寫真集今天看來堪稱傾國傾城,止不住鼻血)所以在看胡老師主演的“馬女”這一篇章時,看着看着都忘了自己是在看鬼片了。當然,結局是一個關於報應的輪迴,美麗的胡老師被血淋淋的馬皮活活包裹像一個蟲蛹一樣死去。導演王老師文藝的毒中得太深,這三個小故事分別講的是失信、失義和失德,故事的主人公最後全部得死去。電影公映時,李敖在座位上看得哈哈大笑,全然不顧身邊的觀衆也罷了,連身旁坐着那位杏目圓睜的胡因夢也置之不理。我覺得他們倆離婚故事那些一地雞毛可能不僅僅是李敖老師財務問題讓胡老師瞧不起那麼簡單吧?

《六朝怪談》影評:活得真疲憊,鬼比我們快樂

《六朝怪談》影評:活得真疲憊,鬼比我們快樂

《六朝怪談》影評:活得真疲憊,鬼比我們快樂

好的鬼片不是爲了嚇人而出現的,好的鬼片是把人的皮囊剝開,讓靈魂跑到大街上來走一圈,因爲鬼並不客觀存在,所以我們怎樣描寫他想象他都不會失真,我喜歡鬼給我帶來的那一點敬畏,也很沉迷於那種沒有緩和餘地的價值底線。

活得真疲憊,鬼比我們快樂。

文/飯醉分子閆濤

部分圖片來源網絡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