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宇宙的定律,我们目前掌握的物理学,本身就有三道鸿沟,好像宇宙的三把大锁,把人类禁锢在自己的时空之内,可能永远也不会明白宇宙的真相。

第一,光速。

光速飞行是科幻小说永远的主题。

刘慈欣的《三体》中,云天明通过故事提醒人类,要想生存下去,必须搞定曲率飞行,采用超光速飞行逃离太阳系。

而在《星际迷航》中,人类直接就可以曲速飞行了,不用问为什么。

光,并不是伴随着宇宙大爆炸“立即”产生的。

在大爆炸最开始的10的-43次方秒里面,由于宇宙还达不到普朗克尺度,所以我们什么都不知道。

过了这个时间,引力、强力产生了,接着是电磁力、弱力,粒子方面产生了夸克,夸克聚在一起产生了质子、中子。

光子隆重登场。

说的挺热闹,确实不是宇宙大爆炸“立即”产生的,而是在爆炸之后10的-12次方秒之后——从人类的角度看,比立即还立即。

不过,光子产生之后,因为粒子们的密度太高,根本跑不出来,直到38万年之后,宇宙变得稀薄而透明,光子才跑了出来。

这个时候,宇宙才不再万古如长夜。

从单细胞动物进化成人类,地球度过了35亿年的时间。

通过光子来感知世界,应该是生物进化适合的选择,但这个选择,必然受到光子的制约。

所谓的“光锥之内是命运”,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人类所有的喜怒哀乐、勾心斗角,都在光锥之内进行。

我们的视野,不能突破光速;我们的速度,更不能突破光速。

第二,退行速度

退行速度是一个天体因为宇宙膨胀而远离我们的速度。

根据科学家的观测,宇宙还在不断的膨胀,就像一只不断被吹大的气球,气球上一个点到另一个点的距离,会随着膨胀不断增加。

因为这是宇宙空间的变化,所以速度是可以超过光速的,而且距离我们越远的天体,离开我们的速度越快。

可以想象,再过亿万年,人们抬头看见的星空,与现在已经完全不一样了,那些现在就很暗淡的星,可能早就看不见了。

后世的人们,如果没有迎来宇宙大航海时代,可能会羡慕我们,能够看到如此浩瀚的星空。

比光速还快的退行速度,人类即使实现了曲率飞行,恐怕还要面对这个鸿沟,根本看不到那些远离我们的信息。这又该如何突破呢?

第三,时间

如同衰老一定会到来,人类永远不能逆时间之流而上,看一看自己纯真的童年,那些如春花般美好的过去。

科幻小说的一大类,就是时间旅行,《蝴蝶效应》、《回到未来》等电影,都非常经典。

在这方面,科学家们就很冷酷和现实,一个“外祖母悖论”,就基本否决了时间旅行的一切可能。

“假如一个人回到过去,在自己母亲出生前把自己的外祖母杀死,但此举动会产生一矛盾的情况:他回到过去杀了年轻的外祖母,外祖母死了就没有母亲,没有母亲也不会有他,那么是谁杀了外祖母呢? ”

所以,试图给时间穿越一个科学解释的作品,都会引入另一个概念“平行宇宙”。你可以回到过去,但是回去的不是同一个空间。

很多书本啊网站啊解读“四维空间”,都把时间作为一维,高维的生物,可以一眼看穿低维生物的过去未来。

《星际穿越》中关于黑洞的描述,很多文章都认为很客观精确,但是主角穿越回过去,还提醒自己的女儿,这点剧情就没有那么客观精准的科学解释了。

刘慈欣的《三体》,也提到了四维空间和多维空间,这些空间是不包括时间的。在多维空间里,能看到无限丰富的细节。三维的人到四维,就像一个地下室里的人,打开门看了一下星空,然后又给你关上。

书里所说的“降维打击”,也是指把高维生物拉到低维,高维生物自然会灭亡。太阳系就是被一片小小的“二向箔”,从三维变成了二维。

到现在,时间是一个主观概念,还是确实存在,人们的看法都不是一致的。

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这个枷锁,有价值观的,也有物理学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