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問:我是整合營銷傳播的張鵬,今天上午我們去見了一個ICT(信息、通信和技術)的教授,他是這個行業的業界領袖,他說日本現在ICT行業集體在衰弱,但華爲在大踏步進步,他希望華爲承擔更多的責任,用華爲公司全球化的經驗帶給日本ICT行業和ICT公司,我的問題是,在日本這個政冷經冷的大背景下,我們以往市場營銷工作都聚焦在點對點地對客戶營銷,而不是聚焦在整個行業上的傳播,不知道任總有什麼看法。”任正非說,爲了使華爲的產品質量更具有可靠性,“我們就利用德國人、日本人高度認真的精神,和中國的設計人員來共同提高產品質量。

華爲創始人、CEO任正非又與華爲員工座談,這次座談的對象是華爲公司日本代表處、日本研究所員工。

任正非:小公司不要太多方法論,認真磨好豆腐就有人買!

根據華爲公司旗下微信號“心聲社區”披露的座談紀要,在這場今年4月舉行的座談會中,任正非回答了員工提出的15個問題。任正非的開場白,是鼓勵員工提問,“不限制任何問題,也不怕大家問題尖銳。”

一名華爲員工提及,有教授希望華爲承擔更多責任,任正非對此回應稱,“首先我們是一個商業公司,我們不應該過問政治……我們認爲還是要踏踏實實地爲客戶做好服務,這樣我們就會贏得我們的成功。”

任正非稱,華爲的成功很簡單,沒有什麼複雜的道理,“我們就是正正經經地爲客戶服務,我們眼睛就是看到客戶口袋裏面的錢。你能不能給我點錢?你能不能再給我點錢?你能不能多給我點錢?你看都不給我錢,就說明你們日本代表處對客戶不夠好。”

任正非:小公司不要太多方法論,認真磨好豆腐就有人買!

“我們沒有什麼複雜的價值觀,特別是小公司,不要這麼多方法論,認認真真地把豆腐磨好就有人買。”任正非說。

關於外國員工在華爲可能遇到的文化障礙,任正非認爲,沒有什麼文化上的障礙,“我們是一個技術性的商業公司,爲什麼要有文化上的障礙呢?”

“如果要說文化上的障礙,就是中國人要改變馬馬虎虎的習慣。如果中國人不馬馬虎虎,何必要在日本、德國、中國建立大質量體系呢?”任正非說,爲了使華爲的產品質量更具有可靠性,“我們就利用德國人、日本人高度認真的精神,和中國的設計人員來共同提高產品質量。我至少相信德國人和日本人不會說假話。”

談及華爲手機的競爭對手蘋果,任正非對提問員工說,“你都覺得華爲與蘋果距離在不斷短縮小,那就說明我們的努力有效果呀。”

他還特意回顧了蘋果發展的歷史,並稱“蘋果改變了世界,我們要感謝蘋果”。“蘋果發明了移動互聯網之後,就把這個管道撐粗了。撐粗了,誰發財?我們發財了。我們就可以多賣網絡設備。”任正非說,如果沒有這個時代,華爲就會滑下來了,就可能不在了。

以下爲澎湃新聞摘選的任正非與華爲公司日本代表處、日本研究所員工的部分對話內容:

小公司不要這麼多方法論,認認真真地把豆腐磨好就有人買

任正非:小公司不要太多方法論,認真磨好豆腐就有人買!

任正非:這次來看望大家,感謝大家這些年的努力,不繫統性地講什麼,因爲我們有大量的文件,如果大家對文件有什麼不理解的,我來回答,不限制任何問題,也不怕大家問題尖銳。

問:我是負責網絡安全的細井,加入公司已經四年了,之前我拜讀了您2001年發表的《北國之春》,當時您對日本的印象非常好,現在離文章的發表已有十多年了,您對日本的變化有什麼感覺?是覺得變好了還是變壞了呢?

任正非:你這個考試把我考倒了,應該承認整個世界都已變好了,我們的生活質量也比以前更好了,整個社會都在同步進步。日本非常重視質量,這是未來勝利最根本的基礎。日本經過這100年的脫胎換骨,成了世界高質量代名詞,我相信中國通過多年努力,經歷多次陣痛後也會成爲新的代名詞。中國老百姓把全世界的奶粉都搶光了,爲什麼,他們不讓他們的孩子喫假貨。所以,中國社會正在發生一個巨大的轉型,從一個假貨橫行的泡沫社會迴歸理性。所以我認爲中國社會和日本社會都在共同進步。日本20年來遭遇到巨大經濟危機,但是泡沫破了後日本都是真貨,包括豐田、松下……呀,這些真貨支撐着日本挺過了困難時期。我希望中國泡沫破滅之後剩下的都是好產品,如果剩下的豆腐都是酸的話,那我們會遇到非常嚴重的問題。

問:我是整合營銷傳播的張鵬,今天上午我們去見了一個ICT(信息、通信和技術)的教授,他是這個行業的業界領袖,他說日本現在ICT行業集體在衰弱,但華爲在大踏步進步,他希望華爲承擔更多的責任,用華爲公司全球化的經驗帶給日本ICT行業和ICT公司,我的問題是,在日本這個政冷經冷的大背景下,我們以往市場營銷工作都聚焦在點對點地對客戶營銷,而不是聚焦在整個行業上的傳播,不知道任總有什麼看法?

任正非:首先我們是一個商業公司,我們不應該過問政治。我們認爲還是要踏踏實實地爲客戶做好服務,這樣我們就會贏得我們的成功。其實華爲的成功很簡單,沒有什麼複雜的道理,我們就是正正經經地爲客戶服務,我們眼睛就是看到客戶口袋裏面的錢。你能不能給我點錢?你能不能再給我點錢?你能不能多給我點錢?你看都不給我錢,就說明你們日本代表處對客戶不夠好。所以我們真心爲客戶服務,客戶就把口袋裏面的錢掏出來給我們。我們沒有什麼複雜的價值觀,特別是小公司,不要這麼多方法論,認認真真地把豆腐磨好就有人買。我昨天中午還排了很長的隊去喫麪條,人家反覆給我介紹這麪條來自中國,怎麼中國人面條沒有做好,讓日本人把麪條做得那麼好呢?這個就需要反思了。所以任何一件事,不要把方法論說的那麼複雜,消耗了我們的精力,其實我們就是一句話,你真真心心地對客戶,終有一天客戶會把口袋裏的錢掏到你的口袋裏,客戶還心甘情願。

我至少相信德國人和日本人不會說假話

任正非:小公司不要太多方法論,認真磨好豆腐就有人買!

問:我是來自測試中心的小室伊作,主要負責測試設計與質量改善。以前我是在東芝和大和總研負責質量改善,前年加入公司的,去年一年我是在機關研究如何把好的質量方法引入固網IPD開發過程中,提升產品質量,因爲我們領導說,如果把日本、德國這些先進的方法融合到華爲的技術裏面,華爲就會成爲一個強大的公司。但這一年的工作中,我遇到了很多文化和組織上的障礙,我想問下任總,關於如何克服文化上的障礙,任總有什麼樣的建議?

任正非:我認爲沒有什麼文化上的障礙,我們是一個技術性的商業公司,爲什麼要有文化上的障礙呢?如果要說文化上的障礙,就是中國人要改變馬馬虎虎的習慣。如果中國人不馬馬虎虎,何必要在日本、德國、中國建立大質量體系呢?隨着我們產品容量越來越大,速度越來越快,其實我們的風險是越來越大,而不是越來越小,任何一個小問題都可以爆炸成一個大問題。爲了使這些產品質量更具有可靠性,我們就利用德國人、日本人高度認真的精神,和中國的設計人員來共同提高產品質量。我至少相信德國人和日本人不會說假話,但我們中國人說假話的很多。所以我們在改變自己,使我們具有真實性、開放性、可批評性。那誰來拿着鞭子來批評我們呢?我們希望是日本人和德國人,這樣我們研發系統就得到了很好地驗證,我們的產品質量就飛躍地提升了。大家知道我們現在的經營狀況非常好,非常好是來自我們產品的維護成本大幅度地降低了。我們其中有個產品,客戶拒絕和我們籤維護合同,因爲這個產品也跟日本的家用電器一樣不壞了。如果我們所有商品都做到不再維護了,我們不知道還有多大的利潤空間。我們要做到終端產品不維護了。如果我們終端產品賣出去再也不用管了,那我們遍地都有賣火柴的小姑娘、小夥子,我們就擁抱世界了。關鍵是我們手機賣出去還是有問題,好賴我們的夥伴蘋果也有問題,要不然我們就活不下來了。所以我們爭取我們的產品將來要比蘋果還好,那我們還要加強。所以我覺得我們的測試是功不可沒的,測試不能按照標準程序測試,研發人員可能按照標準程序去測試,但實際現實中可能不是這樣使用的。因此在測試中你要搗亂,你要變出花樣來折騰這個東西,看它還有沒有問題。發現問題就要發個大獎狀,獎狀發多了就說明你的產品不需要維修了。(徐直軍:有文化衝突是正常的,就是有你們看到這些文化衝突,纔有日本、德國的TDC存在的價值,如果沒有這些衝突,就不能促成我們來日本、德國建立TDC。但是在衝突的過程中,我希望你們去同化和你們不同的部分,而不是反過來被他們同化)。如果是你們被他們同化了,那我們在日本就白投資了。

我再補充一個實際的例子,在日本通常的做法是在設計的早期階段就開始考慮質量問題,進行質量管控,這樣我們就可以控制成本。但華爲的做法先是把東西做出來,再考慮降成本的事情,希望今後可以在設計早期階段就考慮質量控制問題。

任正非:小公司不要太多方法論,認真磨好豆腐就有人買!

華爲公司

世界有幾個國家賣得動就不錯了

問:任總剛纔從文化層面給我們對質量做了解讀,任總去年5月份也提到要在公司建立大質量體系,在中國、德國、日本建立大質量體系的能力中心,我想問下日本的能力中心具體怎麼落地?

任正非:小公司不要太多方法論,認真磨好豆腐就有人買!

任正非:最近一個姑娘跟我講她想給爸媽換一個新的洗衣機,他們那原來的洗衣機就是日本的,用了十幾年老不壞,但還想換個新的,怎麼辦呢?父母又不捨得丟,就後來把日本那個洗衣機專門用來洗被子呀什麼的,又換了個新洗衣機。她“恨”日本的質量怎麼老用不壞呢。我十多年前,也買了個日本松下的洗衣機,松下愛妻牌,80年代買的,我都換過兩三次房子了,這東西還不壞,如果華爲的產品也是這樣的話,我們就不得了了。所以大質量體系的建設實際上已經開始了,從思想上、哲學上各方面都開始了。你們剛纔問的問題就是大質量體系的一部分,我們手機起步最晚,跑到了第三,不就是你們研究所的大質量體系嗎?難道大質量體系還是我們一個看得見摸得着的東西嗎?不就是你們在搞的什麼攝像頭呀,光圈呀,你們所有的東西不都是大質量體系嗎?將來你們的屏幕用納米材料塗過一次,永遠都沒有手印,你看多光彩呀,你說姑娘們爲什麼要擦一擦看一看,她以爲這上面的指印是她臉上的疤呀,沒有這個疤,姑娘們買的不就多了嗎?這就是大質量體系。你們天天做的就是大質量體系。

問:任總剛纔說了日本是高端、高價值的市場,但由於其島國性質,其在ICT產業鏈中具有孤島特徵,所以在很多規範、式樣、協議,甚至手機硬件、軟件的規格定義都是跟全球化不同的。過去十年,日本在產品路標、開發投入上得到了公司的支持,取得了一些發展。全球大戰略前提下,面對日本本土市場這種特殊性上,公司打算如何發展日本市場?

任正非:小公司不要太多方法論,認真磨好豆腐就有人買!

任正非:首先,我想問蘋果是不是全球化的公司?日本流行的終端主要是哪個廠家的?蘋果能做到,你爲什麼做不到呢?前面有老大哥,爲什麼我們不能跟着老大哥前進呢?(徐直軍:我們終端在日本的策略也就是和蘋果差不多,所以說蘋果在日本有些個性化,也不完全是)當你賣不動的時候,你就少投點人,不要投那麼多人。世界上哪個國家賣得動,你們就到哪個國家去,爲什麼要佔有全世界呢?世界有幾個國家賣得動就不錯了(徐直軍:我們不會再走過去那種路,比如單獨爲日本市場設計1款或幾款產品,但是我們會用全球的產品來覆蓋日本,就像蘋果)。首先說日本的手機廠家爲什麼會跨掉,如果是賣功能手機,幾十年不變,可能是世界第一。日本就是因爲不能快速地適應客戶需求,而失去了市場。第二個,就是客戶的需求碎片化了,讓日本的手機廠家不適應而跨掉。我們首先有個大的公共平臺,在公共平臺上我們理解日本的一些個性化需求。明年再往前走一步,日本的個性化需求又把公共平臺覆蓋了,那麼個性需求又少一點,那麼又可以增加一些個性化需求,我們是在大平臺上適當滿足一些個性化需求,而不是爲一個國家定製幾款手機,將來就沒有辦法升級了(徐直軍:反思日本本地廠商做的手機不能面向全球,最後導致規模化起不來)。

蘋果改變了世界,我們要感謝蘋果

任正非:小公司不要太多方法論,認真磨好豆腐就有人買!

問:前段時間看到一個數據,說蘋果今年的銷售收入是2000多億美金,研發投入是90多億美金,華爲去年的銷售收入是600多億美金,研發投入是90多億美金,從絕對數量上和投資比例來看,都比它要高,這個問題有幾個解釋,一方面可以說華爲看得比較長遠,蘋果會短視一點,但另一種解釋是華爲研發投資收益比更低,不知道您怎麼來看這個問題?

任正非:在你看來,哪個公司更有希望一點呢?(張麗萍:我覺得華爲更有希望一點)對呀,你都覺得華爲與蘋果距離在不斷短縮小,那就說明我們的努力有效果呀。蘋果有40多年的歷史,大家不要只看到蘋果手機,世界第一臺PC機是蘋果發明的。IBM在蘋果發明以後用5000多人抄了蘋果的後路才做了PC機。IBM做了PC機之後發現PC機不賺錢,就發明了兼容機(X86),從而開創了一個電腦的時代。所以電腦時代要感謝蘋果率先發明瞭電腦,包括鼠標。第二個時代是蘋果發明了動漫,圖像處理技術。第三個時代就是iTouch,那個時候我就想這個東西加個手機功能不就很厲害了嗎?果不然,過不了兩年,他們就發出了第一代蘋果手機。蘋果改變了世界,我們要感謝蘋果。蘋果發明了移動互聯網之後,就把這個管道撐粗了。撐粗了,誰發財?我們發財了。我們就可以多賣網絡設備。如果沒有這個時代,我們就會滑下來了,華爲就可能不在了,領導人都不在了,這個產業還會有嗎?我們從後面追上來,終端才追這麼一兩年,明確說是去年下半年才發展的,上半年我們的組織結構還是煙囪式的結構。我去看了路由器的開發體系之後,我給餘承東打電話,讓他去查鈞那看看模塊化的開發模式,剛好餘承東從北京下飛機,他也就去看了,看完之後下半年才改組織結構,改成了平臺式、模塊化的結構,才使華爲的手機走起來了,能夠賣兩百億美金就夠瘋的了,實際上他的話呢,你不要聽,他真正給我講的比你們想象中的還大。因爲他敢跟我講真話,不敢給別人講真話,給別人講真話,別人要卡他預算呀,要錢,要指標,我說我啥也不要,我們正在前進的路上,我們爲什麼要這麼簡單地去看財務比?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