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長孫晟是遠交近攻的提出者,也是實施者,在長孫晟的謀劃下,突厥內部打了起來,有一年打的實在太厲害了,把其中一位小可汗,打的是丟盔棄甲,身邊就剩了幾個人。突厥可汗這次是更加佩服長孫晟,居然讓這個來自農耕區的人,教突厥人射箭。

中原王朝自古就受到遊牧部落的侵擾,怎麼對付他們始終是一個很頭疼的問題,特別是一個統一的遊牧民族,像西漢時期的匈奴,五代北宋時期的契丹,南宋時期的蒙古。

但凡遇到一個統一強大的遊牧民族,中原王朝的壓力都非常大,隋唐時期,北方也有一個民族非常強大就是突厥,可是隋唐對付突厥多數都處於優勢地位,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突厥分裂了,一下子減輕了隋唐的壓力,這其中最大的功臣,就是長孫無忌和長孫皇后的父親,也就是李世民的岳父長孫晟。

李世民的岳父,用離間計讓突厥一分爲二,一箭雙鵰說的就是他

長孫皇后

很多人對長孫晟不瞭解,實際上這個人太厲害了,隋煬帝在雁門被圍時,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他,隋煬帝說,如果長孫晟還活着,不會有今天這樣的事。長孫晟是一個憑藉謀略,抵得上百萬雄兵的人,就是他,憑藉自己的謀略,讓強大的突厥一分爲二。讓隋唐少了一個強大的統一的強敵。

世代高官

隋唐時期的高官,多數都來自貴族,而且是百年的貴族,長孫晟也不例外,人家往上數200年年都是達官貴人,而且不是一般的達官貴人,是有爵位的,是北魏的上黨王,他的父親是北周的大將軍。出生在這樣一個家庭,不顯貴都難。

李世民的岳父,用離間計讓突厥一分爲二,一箭雙鵰說的就是他

北魏貴族劇照

可是,長孫晟和別人不同,他的事業靠的不是祖上,因爲他不是嫡長子,家裏的爵位和他沒什麼關係。但是他有一個特長,就是靠這個特長,讓他認識了一個人。

這個特長就是射箭,他的箭術在當時是無人能及的。

從保鏢幹起

569年,長孫晟依靠家裏的關係,找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保鏢,準確的說是司衛上士,這是一個小職位,但是離皇帝近。

當時的長孫晟除了箭術了得之外,並沒有顯露出其他才能,所以一直默默無聲,也不被人重視,但是唯獨一個人,慧眼識英雄,覺得他不是一般人,這個人就是後來的隋文帝楊堅。

李世民的岳父,用離間計讓突厥一分爲二,一箭雙鵰說的就是他

楊堅劇照

楊堅對長孫晟是敬佩不已,當時就握着他的手對別人說:我剛剛和他聊了幾句,這個人不僅善於騎射,而且還有很多的奇謀,這肯定是以後的名將。隋書原文是:長孫郎武藝逸羣,適與其言,又多奇略。後之名將,非此子邪。

北周外交官

在古代,中原和外族的和親是長期存在,現在很多人都知道西漢有和親,唐朝有和親,其實北周和隋朝也有和親。

李世民的舅老爺,北周武帝的皇后就是突厥人。到了周宣帝時期,突厥又來了,這次想娶個公主,北周也答應了,爲了顯示孃家人的實力,北周特意派了很多驍勇之人擔任特使,長孫晟就是其中之一。

要說這長孫晟真沒給北周丟臉,別的外交特使去了,突厥可汗理都不理,唯獨對長孫晟禮遇有加,特別喜歡他。可見長孫晟是個很討人喜歡的人。

李世民的岳父,用離間計讓突厥一分爲二,一箭雙鵰說的就是他

長孫晟

突厥可汗經常帶着他去打獵。

一箭雙鵰,突厥老師

有一次,突厥可汗又帶着長孫晟外出打獵,看到天上有兩隻雕在爭肉喫,突厥可汗攝圖就給了長孫晟兩隻箭,你幫我把他射下來。。

長孫晟彎弓就射,一箭射穿了兩隻雕,可見功夫之高,而且這事被記載到了史書上,可見這是以前沒人做到過,長孫晟是第一人啊。

突厥可汗這次是更加佩服長孫晟,居然讓這個來自農耕區的人,教突厥人射箭。這就好比一箇中國人,到美國,教美國人說英語一樣。你說長孫晟的水平得有多高。

因爲受到突厥可汗的喜歡,長孫晟在突厥一待就是一年多,瀏覽整個突厥的大好河山,順便把他們都記了下來,這事就是到了今天都是各國的高級機敏,別說古代了。

李世民的岳父,用離間計讓突厥一分爲二,一箭雙鵰說的就是他

突厥

這事辦的太漂亮了,回來之後,北周宰相楊堅就給長孫晟升了官,擔任奉車都尉。

遠交近攻

南北朝時期,北周和北齊是敵對的,爲了避免突厥的侵略,兩國都爭相給突厥送禮,突厥可汗高興的說,有這兩個兒子孝順我,那日子太爽了。

可是沒曾想,沒過幾年好日子,北周就統一了北方,又過了幾年,隋朝取代了北周。

隋文帝可是個有骨氣的人,他對突厥很是看不慣,所以自然給突厥的禮物少了很多,這讓突厥很不高興。

李世民的岳父,用離間計讓突厥一分爲二,一箭雙鵰說的就是他

北周武帝

加上突厥的可汗和北周有過和親,是北周的女婿,北周亡國後,北周公主天天在可汗身邊吹枕頭風。既然這樣,那就來吧。

突厥可汗,說幹就幹,帶着四十萬人就來了,來就來吧,白喫白喝不說,還準備帶點東西回去,這可如何是好,隋文帝搞改革有一套,帶兵打仗可不如李世民,而且他也不敢像李世民那樣,帶着六個人就上前線了。

這時候長孫晟出來了,他把突厥內部的情況,一一像隋文帝做了分析,隨後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對付突厥,如果主動進攻,條件還不成熟,如果置之不理,他會又會時常侵犯。我們應該籌備一個長遠的策略。

李世民的岳父,用離間計讓突厥一分爲二,一箭雙鵰說的就是他

隋文帝

那就是“遠交近攻,離強合弱”,是不是很熟悉,當年秦朝就是靠着這八個字統一天下的,這是真理,不管什麼時候,外交這八個字都管用。 隋文帝對長孫晟的建議非常贊同,立馬就全同意,全部按他說的做。

長孫晟之所以能提出這個建議,是有原因的,因爲他曾經在突厥待了一年,對突厥的內部很瞭解。

簡單的說,當時的突厥有一個大可汗,還有四個小可汗。有人的地方就有矛盾,何況是一個集團。

長孫的晟的辦法很簡單,集中力量對付帶頭的,和其他小可汗搞好關係,該送禮送禮,該送錢送錢。這麼一來,這仗可就打不起來了,大可汗擔心後方不穩啊。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長孫晟是遠交近攻的提出者,也是實施者,在長孫晟的謀劃下,突厥內部打了起來,有一年打的實在太厲害了,把其中一位小可汗,打的是丟盔棄甲,身邊就剩了幾個人。

遇到這樣的可汗,很多人覺得已經沒有利用價值了,但是長孫晟不是這樣想的,當時小可汗想回去跟大可汗認個錯,是長孫晟連哄帶騙的把他帶進了長安城。

隋文帝當然知道這其中的利害關係,對這位小可汗是各種扶持,這位被長孫晟帶回的可汗就是未來的啓民可汗。

隋文帝就是靠着這種辦法,誰弱扶持誰,誰強就打誰。就這樣沒幾年,隋和突厥的強弱關係就轉了過來。

李世民的岳父,用離間計讓突厥一分爲二,一箭雙鵰說的就是他

突厥地圖

一分爲二

在長孫晟的謀劃下,在隋文帝的支持下,沒幾年突厥就分裂了,而且是一分爲二,雖然日後突厥和隋唐還有衝突,但是畢竟力量小了很多。

長孫晟爲隋朝,乃至爲唐朝都打下了一個穩定的國際環境,只不過很可惜,長孫晟在609年就去世了,享年58歲。

去世沒多久,長孫無忌和長孫皇后,連同自己的母親,就被自己的異母兄趕了出去,還好長孫無忌有個好舅舅,還順便了認識了李世民,改變了長孫無忌的一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