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所周知,2018年P2P網貸行業的發展略顯曲折。在經歷了爆雷潮和清退潮之後,網貸行業的風險集中爆發。8月中旬,監管開啓全國範圍的合規檢查。經歷短暫陣痛與恢復重建之後,網貸行業終將走向合規發展之路。很顯然,合規成爲貫穿於網貸行業全年發展的關鍵詞。

行業陣痛期:主動擁抱合規 重視“合規科技”

6-7月,不斷有平臺出現跑路失聯、兌付困難等情況,警方隨即介入調查,行業風聲鶴唳。在此期間,P2P網貸行業經歷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大潰退,大量平臺集中爆雷。網貸天眼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11月底出現問題的網貸平臺共有1168家,7-8月爆雷潮期間共有349家平臺出現問題,相比此前幾次行業的週期性陣痛,一些交易額與知名度都位列前茅的平臺也在這場突如其來的危機中倒下。雷潮過後,合規成爲P2P網貸平臺健康發展的重要課題。

某研究院院長周揚表示,今年6、7月的雷潮之後,行業集中度上升,主要表現爲:百億級平臺佔所有借貸餘額比重逐漸上升,而借貸餘額略有下降;規模處於10到100億的中部平臺苦苦掙扎,小於10億的尾部平臺則相繼爆雷退出,目前幾乎所剩無幾。

“與其被動接受監管,不如主動擁抱合規!任何金融創新都不應背離金融的本質”,P2P平臺作爲信息中介機構,合規路上需要換位思考,合規纔有資格活着。”

北京大學數字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經濟學教授沈豔表示,“讓科技的歸科技,金融的歸金融。“做科技側重“賦能”,就是爲金融提供支持和服務,而做金融就需要尊重金融規律和金融行業的業務模式。從監管者角度看,將會大力發展監管科技,強化穿透式監管,規範行業的發展。從金融科技企業角度看,應當重視‘合規科技’,並將監管科技納入在企業合規與發展框架內。”

合規領航P2P健康發展 創新不能背離金融本質

恢復重建期:高標準嚴要求 合規有法創新有度

8月,P2P網貸整治辦向各地下發關於開展網貸機構合規檢查工作的通知以及《P2P合規檢查問題清單》。108條清單的出臺,不僅統一了各地監管標準,還爲P2P的合規整改提供了規範和依據。108條合規標準中最重要的四條包括標的限額、期限錯配、存量要求和成立時間。

任何金融創新都不應背離金融的本質。有時候,慢纔是快。互聯網金融企業要以高標準來要求自己。因爲超標要求自己纔有機會領先。

合規領航期:合規檢查有序進行 引導良性發展實現普惠

針對如何合規的問題,監管也早已有所關注。8月中旬,全國P2P網貸整治辦下發了開展網貸機構合規檢查工作的通知,提出此次合規檢查包括機構自查、自律檢查和行政覈查,並要求合規檢查須在2018年12月底前完成。此外,檢查過程中需堅持邊查邊改、即查即改,後續的監管將呈現“常態化”的趨勢。

北京市互聯網金融行業協會助理祕書長張羽表示,北京互金協會目前已經完成了多數平臺的檢查。事實上,大部分違法行爲基本上是不存在的。此前的爆雷的平臺存在不合規的情況,比如自融、假標等,但現在這些現象基本上不存在了。整個過程中,合規檢查一直都是平穩有序進行的。

此外,北上廣深浙地區網貸合規檢查方面,浙江和上海的時間進度較爲領先,分別爲9月15日前、9月30日前提交自查報告,目前自律檢查都已經基本結束,且兩地的大部分平臺已完成行政覈查。

網貸合規檢查進程已經過去大半,通過對有合規檢查經驗的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互金協會、行業專家等多方調研發現,雖然大部分網貸平臺進行了合規整改,但合規檢查過程中還是暴露了一些共性問題,主要在於以下四個方面,一是平臺資金流向不清晰;二是信息披露不合規,如披露時間不符合規定、披露內容不完整;三是各項息費收取不清晰;四是誤導性宣傳等。

周揚認爲,在全行業整體規模已經雙降的情況下,要鼓勵合規的企業良性發展,實現商業上的可持續。真正做到踐行普惠,合規領航。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