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舞蹈成爲家長欲提高孩子藝術素質的一項主要訴求。家長的這種意識來源於現今社會僅僅依靠學習成績的好壞來判定對人才的需求是遠遠不夠的,孩子綜合素質的提高才是人才的最終發展目標。

著名心理學家蘇心說過:“舞蹈對於訓練孩子的專注力、忍耐力、團隊配合能力及自我情緒的調節能力會有很大幫助。多從事藝術類的學習可以使一些獨生子女孤僻、霸道,凡事以自我爲中心的不良性格得以改善。”事實正是如此。

在學習舞蹈中長大的孩子,幾乎都有着共同的特點,就是有良好的形體、脫俗的氣質、充滿活力自信的做事風格。

同時,練舞蹈還培養了孩子們自信、從容的處世態度。而這也正是今天激烈的社會競爭中不可或缺的良好特質。

在孩子們進入舞蹈學習階段的初期,家長經常會這樣詢問:

“我的孩子是跳舞的材料嗎?如果不是,我們就不在這裏耽誤時間了。”

“爲什麼我的孩子學了這麼久都下不去腰?”

“學到什麼時候才能算舞蹈特長生?

在興趣的驅使下孩子學習舞蹈,在學習舞蹈中體驗辛苦和勞累,在這些感受中明白想做好一件事的不容易。

如果家長簡單的從短期學習效果和抱着“全能冠軍”的思想——什麼都學、什麼都得學好的功利目的而強壓式的學習,學習舞蹈的初衷就改變了。

學習舞蹈的確可以鍛鍊孩子的體魄,擁有健康、勻稱的身型。登臺演出還能一展個人風採,獲得各種榮譽。

但更重要的是從興趣出發,培養孩子從小養成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

十指各有所長,更何況是孩子。每個孩子的先天條件各有不同,沒有統一的標準來衡量。

即使是微小的進步也不要忘記給孩子表揚和鼓勵,逐步建立孩子的自信心,隨着學習時間和學習量的積累,自然而然會看到成果。家長的堅持和鼓勵加上老師的科學施教是孩子學習成果的保證。

學習舞蹈是這樣,學習任何東西都是這樣。我們所有老師及家長更願意看到的是有着堅強品質、自信活潑、充滿活力的陽光兒童。

相關文章